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陳冠州

發表文章數:31

個人簡介

像處女座的B型天蠍座。政大金融所博士班生研究。服務金融業20年,教育界10年。曾任職於某上市金融集團、某上市電子公司投資主管,曾任教於元智、輔大、聖約翰、宏國德霖、中國科大等。擁有分析師(CSIA)、證券、期貨、信託、保險、理財等數十張證照。專長是利率、匯率與報酬率。喜歡喝夏威夷可娜咖啡、探究全球景氣、尋找經濟思想新生地。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3/11/19 | 陳冠州

解密「哈瓦拉」:盛行於伊斯蘭世界與海外移工、存在近千年的地下匯兌服務

據考究,亞洲學者認為哈瓦拉起始於1300年代的印度,但西方學者認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就有類似的概念。其實哈瓦拉的流程和一般銀行匯款程序類似,差別在於資金流動並不透過銀行帳戶的「匯款」完成,因而能躲避金融監理機關追查,也讓哈瓦拉常成為不法資金的流通管道......

TNL+ 2023/11/07 | 陳冠州

台灣名列富有國家排行榜第12名,這個數據是怎麼算的?台灣人真的這麼有錢嗎?

11月初財經網站將台灣列為全球第12富有的國家,引發各界討論,許多人覺得「錢都是企業賺走」、「一般人明明很窮」、「數字作假」,但這個「國際元」的概念是怎麼算的?我們該如何判斷看到的經濟數據是否可以相信?

TNL+ 2023/10/23 | 陳冠州

俄烏戰爭、以巴衝突造成黃金價格飆漲,我該進場「避險」嗎?

由實證結果得知,黃金與「美元指數」、「房地產價格」有著「中高度相關」,參考性頗高。其中「房地產價格」可能令很多讀者感到驚訝,很多人認為投資黃金是對「通膨」進行避險,但CPI物價是屬「日常需求」,易受到原物料供給的影響,與黃金、房地產的「置產需求」並不一致......

TNL+ 2023/10/12 | 陳冠州

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丁:自認是一名偵探,發現「避孕藥」竟會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與薪資

透過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戈丁博士的「避孕藥」、「親子效應」與「U型曲線」三篇主要論文摘要,我們能看出高丁博士對女性勞動者行為的開創性見解,使經濟政策有更正確的方向——尤其推翻過去經濟學家認為「隨著經濟越成長,女性參與職場工作越多」迷思的U型曲線理論,更是受到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一致推崇。

TNL+ 2023/09/20 | 陳冠州

台積電、聯發科為何要參與安謀IPO?在半導體領域,掌控安謀等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台灣兩大科技廠為何要參加安謀IPO?時至今日,全球智慧手機包括蘋果與安卓,有99%以上採用Arm的技術架構,70%人口使用Arm架構產品,Arm晶片出貨量超過2500億個,全世界50%處理器晶片採用Arm架構,由此可知Arm技術在科技界佔有無比重要的地位。

TNL+ 2023/09/08 | 陳冠州

談人民幣匯率走勢:中國央行調降外匯存款準備率,正好落入美國設下的陷阱?

中國內部發生經濟問題,需要擴大財政政策與貨幣寬鬆政策調整體質,來增加出口、增加生產、增加就業,人民幣需要貶值來支持國內經濟;但要建立貿易第二交割管道,需要維持強勢的人民幣,讓金磚諸國有信心持有。一方面要貶值,一方面又要升值,矛盾就由此而生。

TNL+ 2023/08/29 | 陳冠州

東西方央行三巨頭齊聚傑克森霍爾會議:鮑爾、拉加德、植田和男分別說了什麼?

「傑克森霍爾經濟政策研討會:全球經濟的結構轉變」研討會邀請多位央行總裁發表演說。其中美國Fed主席鮑爾、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以及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的演講最引人矚目。本文綜合這三場演講的論點,整理出東西方三大央行總裁對貨幣政策的看法,釐清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

TNL+ 2023/08/21 | 陳冠州

碧桂園、中植系連續爆雷從房地產燒到金融業,中國政府如何善後?對世界有何影響?

中國一般上市公司如咸亨國際、南都物業、金博股份、智升控股,8月11日分別公告購買中融信託發行的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現。這把火,從房地產燒到金融業,現在已經燒到一般企業與民眾。

TNL+ 2023/08/11 | 陳冠州

亞洲勞工勤奮、西方勞工生產力低?台積電美國廠事件後,這樣的刻板印象可能要重新修正

美國「勞動生產力」遠高於台灣,但考慮「勞動成本效益」之後,美國是低於台灣,去美國投資製造業是不值得的。但這是短期現象,新的技術已經出現,企業家未來會發現,新技術與地緣政治風險將是美國成為製造業聖地的兩大支柱,製造業回歸美國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TNL+ 2023/07/24 | 陳冠州

台灣的經濟到底好不好?別再憑「感覺」,四個常見經濟指標與世界各國做比較

筆者簡單列舉幾項常見的經濟指標與世界各國比較。台灣以有限的土地,稀少的資源,為數不多的人口,每個指標皆取得全世界213個經濟體的前10%領先地位,每人平均所得指標中扣除人數極少的國家外,台灣也排入前15%,相當難能可貴。

TNL+ 2023/07/13 | 陳冠州

匯率與地緣政治:人民幣同盟扯後腿助長跌勢,亞洲各國貨幣會不會「競貶」?

一個國家的匯率是反應該國的經濟基本面、外匯市場供需與匯率預期。但同時也反應一個很難處理的因素。誰掌握了這個因素,誰就控制了世界。瞭解了這層關係,就很容易推測亞洲貨幣是否會「競貶」。

TNL+ 2023/06/17 | 陳冠州

聯準會停止升息令人擔憂:通膨若死灰復燃,下半年可不是再升1、2次能解決的事

如同市場預期,FOMC在6月決定暫停升息,同時提高聯邦資金利率的預測值。這意味著通膨仍控制有限。如果7月繼續升息,表示7月公佈的通膨仍然不佳,現在更沒有暫停升息的理由。暫停升息,通膨容易死灰復燃,星火一旦燎原,下半年可不是一、兩次升息就能解決的事情。

TNL+ 2023/05/31 | 陳冠州

經營權之爭年年上演,善意第三者的小股東仍是最大受害者

股權之爭原本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若過程違反全體股東利益、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政府當局不能將其認為是市場機制的自然運作,視而不見。法規的訂定,應著重於「事前防範」,而非「事後補救」。事後補救往往無濟於事,善意第三者的股東已傷害殆盡。當局應重視本案背後所暴露出的危機。不然,永無寧日。

TNL+ 2023/05/11 | 陳冠州

聯準會5月升息恐怕不是最終章,從鮑爾記者會發言為美國下半年經濟局勢把脈

美國物價下跌的速度比預期緩慢,雖有銀行倒閉情事發生,但這是「必要之惡」。謠言反而是美國金融市場最大的危機。失業率仍創歷史新低,勞動市場仍然緊俏,市場對聯準會5月是最後一次升息的預期,可能遭受挑戰。

TNL+ 2023/04/19 | 陳冠州

全球經濟面臨三座大山:15%低收入國家陷債務危機,為何較以往更棘手?

低所得國家的國際債務,金額鉅大,範圍極廣。一旦發生違約,不止戕害本國經濟,也造成借出國金融體系的動盪,甚至倒閉,其後果更甚於瑞信銀行事件好幾倍。當今的國際債務危機,債權債務三方各有利益盤算,又有國際政治角力,處理上非常棘手。IMF應統整各國歧見,調和各方利益,讓低所得國家外債問題順利解決。

TNL+ 2023/04/17 | 陳冠州

「程式交易」是什麼交易策略?人類投資績效是否可以打敗AI機器人?

AI在「做決策」、「下單速度」、「分析資訊」上絕對勝過人類。在金融投資領域裡,人類仍可勝出。關鍵在於程式設計師將什麼「策略」寫入AI。筆者列舉三種情境討論。唯有認清「主力思維」,才可打敗AI。

TNL+ 2023/03/28 | 陳冠州

瑞士信貸危機不是聯準會升息惹的禍,散戶謹記「好貨買不到,買到非好貨」

2023年歐美若干銀行倒閉,不是央行升息惹的禍,而是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未臻完善與公司治理未落實。長期低利走勢讓銀行經營者忘卻利率波動風險,資訊不對稱讓投資者忘卻標的物信用風險。金融風暴不斷重演,一犯再犯,人類有記取教訓嗎?

TNL+ 2023/03/11 | 陳冠州

植田和男接任日本央行總裁:面臨30年最嚴峻通膨,日本長期貨幣政策是否轉向?

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植田和男出任下一任日本央行總裁。學者出身的他正面臨30年來最嚴厲的通貨膨脹,這讓日本長期的負利率政策受到挑戰,黑田東彥的貶值策略可能無法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