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學院

發表文章數:133

個人簡介

扮演綠色產業的連結者,透過提供綠色知識│社群│加速器服務,解決綠色企業成長所面對的工具及資源挑戰,期許在一個世代之內讓綠色產業成為主流。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3/05/24 | 綠學院

輝能科技投資法國喊出「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為何引發議論?

能夠研發出電芯不難,但公司文化也必須是專業領導,減少辦公室政治對工程師們的消耗,跟車廠或儲能系統廠密切合作,成為客戶的好朋友,才是最高段的技術。願我們不再因為聽到一間公司又去了海外,而感到憤怒或沮喪。

2023/05/17 | 綠學院

平均每2.44台電動車搭配一支充電樁,中國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

根據資料,截至2022年10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約1149萬輛,充電基礎設施累計約471萬台,平均每2.44台電動車搭配一支充電樁。蓋充電站這麼難,還要虛實整合,中國大陸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

2023/05/11 | 綠學院

TNFD為何重要:金錢不是衡量價值的共同標準,企業如何為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負責?

公司經營與發展正在受到氣候變遷、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的衝擊。以茶產業來說,相同的人力資本投入與種植面積,2021年臺灣茶葉年產量減少30%,正是因為極端氣候帶來的嚴重乾旱所致。今天自然環境議題已經不是社會公益,而是直接影響公司利潤與財務績效,而這就是TNFD報告書要呈現的。

2023/04/23 | 綠學院

企業做好「碳盤查」的三個意外好處:員工是不是「把公司當自己家」?

能源管理員覺得奇怪,設備清單和盤查都沒有問題,為什麼用電量就是比集團其它廠的單位用電量高?就連過年把列表設備關閉後,發現還是有大量用電。有放連假時,他決定默默地提早收假進公司,一層一層仔細尋找「貓膩」,原來是工程師放電腦在公司默默「挖礦」......

2023/04/19 | 綠學院

感到「碳焦慮」嗎?到底要集滿多少張好寶寶貼紙,才能當ESG模範生?

小時候我們在學校蒐集好寶寶貼紙,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但是現在減碳的國際標準及倡議又多又雜、散落各處,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即便是本地的ESG前段班企業,也感受到焦慮。讓我教你使用碳揭露計畫問卷的框架,提供一個整理思緒的方式。

2023/03/29 | 綠學院

蓋電動車DC快充站很難嗎?跟蓋房子一樣首重地點,分五個步驟

建置一個DC快充站很難嗎?一個充電站大概幾支充電樁,會用多少電?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花個兩分鐘看完我的整理,就可以跟著看懂門道。

2023/03/22 | 綠學院

猴子不知屁股紅:台灣憑什麼喊「電動車產業是下一座護國神山」?

電動車以前馬路上見不到兩三台,有沒有充電站那是車主自己的事,但現在全國已經有約3萬台,這時就變成政府的事,但時至今日政府連充電樁的等級都還沒有明確地區分,遑論將電動車產業當成「護國神山」。

2023/03/15 | 綠學院

人人都知道團購好處多多,為什麼台灣還沒有企業揪團成功買綠電?

人人都知道團購的精神就是團結力量大,團購綠電能夠以量制價規模經濟、免除東奔西跑比價比量比規格,還能夠分散風險,省錢省時省心,為什麼大家不做呢?這時候你就知道,「但是」要出場了......

2023/03/13 | 綠學院

看懂電動車將稱王的市場訊號,動力電池公司需要哪三種關鍵人才?

從這張組織圖,可以看出電池公司關鍵部門需要的人才標配,灰色底的是大部分電池公司都已經配備的人才,橘色底的是大部份公司缺乏的人才,我們認為其中有三種人才最關鍵:

2023/03/01 | 綠學院

得三電系統者得天下:台灣多年前卻因短視近利,而將此龐大的商機拱手讓人

過去的汽車產業是「得引擎、變速箱者得天下」,如今則是「得三電系統者得天下」,但所謂的三電系統是指哪三電呢?看完這篇,不管你是想要打入電動車供應鏈、或轉職到電動車產業,你已經能夠正確回答關鍵問題了。

2023/02/08 | 綠學院

特斯拉是死是活並不重要,重要是電動車產業已出現三大市場訊號

特斯拉無疑是開啟一連串電動車狂潮的領先者,早已有了歷史定位,但如今我們該關心的不是它是死是活,而是做為後進者,何疊加在它的成功上繼續往前取得更大的成功,而電動車將稱王的趨勢,也透過三大市場訊號浮現......

2022/12/28 | 綠學院

爭錢、爭糧、爭地盤:大部分媒體沒有報導的COP27重點整理

雖然主決議文件「夏姆錫克實踐計畫」大家都不太會發音,但這不代表應該低估COP27:當火山正在噴發,如果只報導火山造成多少傷亡,會錯過更重要的板塊漂移。COP27這座火山,就以表面爭奪資源——爭錢、爭糧、爭地盤開始了!

2022/12/21 | 綠學院

碳權詐騙、儲能饋線蟑螂⋯⋯2022年業界目睹之五大綠色產業怪現象

業界聚會提到《2021年比元宇宙還重要的5大暗趨勢》預言全部成為現實,接續這些現實,整理了2022年業界目睹之5大綠色產業怪現象:從碳權詐騙、儲能饋線蟑螂、電池公司搶募資,到售電業的天花板和碳中和誓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022/12/14 | 綠學院

為什麼台灣這麼努力發展再生能源,電力排碳係數卻不降反升?

再生能源越來越多,用電戶對綠電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當被用電大戶買走的綠電越多,跟台電分手、投入自由交易市場的綠電就會越多,這麼多碳排放為零的再生能源都出走了,始料未及的後果,就是討好了企業碳中和,卻影響國家碳中和。

2022/12/07 | 綠學院

如何判斷哪些綠色科技什麼時候能賺錢?「氣候科技成熟度曲線」有答案

判斷一個技術的成熟度,在國外有個大名鼎鼎的工具,就是Gartner提出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我們今天就借用美國知名創投商業銀行矽谷銀行發表的氣候科技成熟度曲線,來評估是否要投入某個綠色科技或進入新市場。

2022/12/01 | 綠學院

「胖子鈉電池」挑戰「高富帥鋰電池」的優勢在哪?雙方有「合作」的機會嗎?

在不需要開太快的運輸工具、需要在低溫運作的運輸工具、不需要快速充放電的備用電源等場域,鈉電池都比鋰電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過「胖子」與「高富帥」其實不一定得競爭:早就有人提出了混合電池系統解決方案。

2022/11/23 | 綠學院

揭開能源大黑箱:一度電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台電是怎麼算出來的?

公司減碳可是要花錢的,這個電力排碳係數是怎麼算出來的?萬一這是台電弄出來的假數據,我還得替它買單嗎?其實,台電負擔全國的發輸配售電業務,因此第一個步驟,就是計算台電本身的碳排放量。

2022/11/16 | 綠學院

許多大企業已開始實施「內部碳定價」來減碳,這會影響員工的績效獎金嗎?

內部碳定價主要目標,在於讓減碳誘因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你聽了之後可能會想:部門利潤是要拿來發績效獎金的啊,怎麼可以拿去繳公司的碳稅費,根本是巧立名目剝奪我的獎金!但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