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那些事——三個關於抗爭者心理的小提示
面對暴力狀況,有不少人都會患上創傷壓力後遺症(PTSD)。主要症狀包括當時的畫面不斷浮上腦海、出現強烈的抑鬱或焦慮情緒,久久未回復正常。具體而言,你可能會不自翻看看警察施暴的片段……
從個人幸福快樂到商業心理學:2019年心理學入門推介書單
很多人都對學習心理學都充滿興趣,可惜市面上心理學書籍參差不齊,很容易把僞科學當成心理學。筆者就在此分享一直學習心理學以來幾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談談成長心態和毅力
抱有成長心態的人認爲能力、資質、技術是不懈努力的結果,反之而言,帶著定型心態的人覺得能力、資質、技術無非是天賦,無論多努力都不會改變分毫。
吸引力法則讓你心想事成?不可不知背後的危險
通常徹底相信吸引力法則的人心理都非常虛弱,無法忍受世界很多事都不由人的現實,吸引力法則給予了他們控制的錯覺,並藉此保護他們的弱小心靈。例如如果某信徒遭遇不幸時,他可以安慰自己:「噢!只要信念再強一點,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心理醫生」是什麼?等於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嗎?
一般而言,「心理醫生」通常指「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等兩種職業。但如果有人自稱心理醫生,建議你對他避之則吉,因為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健康從業員不會自稱「心理醫生」。
三個基於心理學的切實方法,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當今資訊很廉價,今時今日讓你佔優的不再是擁有多少資訊,而是處理資訊的能力。以下三個心理學相關的切實方法,能助你建立深度思考的能力。
爲什麼人有時會不理性?原來所謂「不理性」有助生存
不少人認爲認知謬誤代表了人是不理智的生物,但其實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所謂「謬誤」的認知模式非但不理智,反而是多年生物演化所積累的智慧。
逃犯條例、習得性無助與絕望:為何這是個敵視人民的政權
林鄭上任以來,不論社會呼聲大小,對各項議題她總是一意孤行、寸步不讓,這些行動,無非是想營造你們再努力也不能逆轉厄運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