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江河清

發表文章數:23

個人簡介

American University人類學博士候選人,關注社會不正義的各種形式、結構和運作邏輯,尤其是性別、階級、族群、遷移等議題。

最新文章

2019/07/03 | 江河清

以「公主、金釵」等厭女用詞,側面打擊這場女性罷工

在罷工抗爭中,空服員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勞工。然而,「公主」、「金釵」這些用詞就是以性別化的標籤,抹除空服員的勞工身份,進而忽略她們身為勞動者的抗議。

2019/03/21 | 江河清

回顧同婚法案爭議,反同團體恐怕才是真正的文字遊戲高手

在同婚辯論中,反同團體以各種有意操作文字,引導社會反同,例如以「家長」頭銜掩飾宗教立場、把愛家和同志對立起來、宣稱婚姻自由不等於婚姻。這些文字遊戲在反同公投裡發揮了效用,但也引發許多爭議。

2019/02/28 | 江河清

「同性共同生活法」涉及違憲:任何非「婚姻」的取代用語,都是文字遊戲

反同團體批評行政院提出的《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違反公投結果,但仔細檢視公投主文及理由書,「愛家公投」並沒有反同婚的法律效力。大法官《釋字第748號》不僅強調婚姻自由的基本權,還要「平等保護」同志公民。因此,以大法官釋憲命名的法案,應該不只保障同婚,而且要符合平等的真意。

2019/01/22 | 江河清

民族血緣辯論可以休矣,國家認同從來就不需要血緣背書

就像我們可能會避開一些惡毒的親戚,卻會親近沒有血緣的好朋友,民族血緣的近或遠也不能說明認同實踐的差異。回過頭來說,不論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係有多遠或多近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雙方實質的互動關係。

2019/01/22 | 江河清

民族血緣辯論可以休矣,國家認同從來就不需要血緣背書

就像我們可能會避開一些惡毒的親戚,卻會親近沒有血緣的好朋友,民族血緣的近或遠也不能說明認同實踐的差異。回過頭來說,不論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係有多遠或多近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雙方實質的互動關係。

2018/12/13 | 江河清

如果支持者真的疼惜民進黨,為何不督促他們將婚姻平權做好做滿?

在選舉和公投後,有些人認為同志社群不夠支持民進黨,或對民進黨批評太嚴厲。然而,這篇文章指出,民進黨錯過許多支持同志權益的機會,甚至間接幫助反同勢力。那些為民進黨的辯護,恐怕也無助於民進黨變成更好的政黨。

2018/10/25 | 江河清

「愛家公投」所定義的家,正好就是許多同志悲歌的起點

反同團體曾要求媒體稱他們為「愛家團體」,當他們宣傳反同公投時,也都稱他們的公投是「愛家公投」。這篇文章認為,把「反同」的公投主張說成「愛家」,不但不合實情,也是一種刻意誤導的語言。

2018/06/28 | 江河清

一場自欺欺人的反同婚公投,最終受傷與付出代價的還是同志社群

中選會是怎麼理解反同團體的公投提案?根據中選會主委的解釋,反同團體所謂的「婚姻定義公投」並不是真正的反同婚公投,在法律上也沒有反同婚的效果。從這個觀點看來,所謂「婚姻定義公投」公投,恐怕只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公投鬧劇。

2018/06/13 | 江河清

執政黨依法保障同志、競選承諾不跳票,這種要求叫「極端」嗎?

長期以來,反同團體和保守政治人物經常以缺乏社會共識為由,反對同志權益法案。然而,用共識討論弱勢少數議題,在思考上有什麼問題?這篇文章指出,政治人物談「共識」其實是一個反動的保守修辭,反同團體雖然也談「共識」,但他們根本就拒絕共識,讓同志權益無限延宕。

2018/06/04 | 江河清

中國對台灣的國際地位打壓,正如反同團體對同志的壓迫

中國在國際社會裡對於台灣的打壓,跟反同團體對於同志的壓迫,兩者之間有何相似之處?這篇文章指出台灣像是國際社會上的同志,被認為是不正常、有問題的國家,所以受到系統性的排斥。當我們不滿台灣在國際上被邊緣化時,也應該藉此反思在台灣內部的弱勢族群問題。

2018/03/08 | 江河清

以「民主」之名正當化反同公投,但公投就等於民主嗎?

反同團體經常以「民主」之名強調反同公投的正當性,但公投等於民主嗎?難道「少數服從多數」不是民主嗎?

2017/12/09 | 江河清

專法就是歧視!台灣與奧地利的婚姻平權辯論

最近奧地利憲法法院釋憲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強調同志的平等權,並指出既有的同志伴侶專法具有歧視性意涵。這個判決呼應在台灣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辯論中的專法討論,台灣同運團體普遍主張「專法就是歧視」。

2017/11/02 | 江河清

她轉向支持同婚不是為了同志的平等公民權,而是因為更加厭惡基督教人士

反同網路名人「曾有文」日前因為被基督教牧師的控告,投書媒體表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我們要如何理解她的立場轉向?

2017/09/28 | 江河清

賴清德的言論爭議不在統計數據,而是複製了愛滋與同志的污名鎖鍊

同志團體對於賴清德的批評,不是統計數字上的辯論,或是否認同志HIV感染者的存在,而是要求政治人物、公衛政策不該帶頭延續對於同志與感染者偏見。

2017/09/16 | 江河清

「言論自由」對反同方不是問題,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受過任何限制

言論自由並不只是讓各種意見、觀點都可以任意表達,否則明顯的仇恨、毀謗、造謠等言論,法律都不應該介入處理。言論自由是用來促進社會溝通,透過各種意見的交流或競爭,讓社會變成更好。

2017/07/08 | 江河清

中研院意向調查裡的同婚爭議:學術為偏見服務會有什麼問題?

中研院社會所正在進行的一份研究調查,但問卷設計卻置入反同立場的的語言,誘導受訪者回答。這份研究不只傷害了中研院的學術聲譽,更可能進一步傷害同志社群,讓學術為偏見服務。

2017/06/25 | 江河清

「亞洲第一」是重點嗎?同志運動應回到對受壓迫者的關注

這篇文章主張社會運動最終要回歸對人的關注,而非外部利益。當我們在討論世界各地同志人權發展,也應該超越婚姻平權的單一指標,不要落入任何簡單的比較,才能開放心胸,彼此參照、學習。

2017/04/22 | 江河清

從聯航強拖乘客下機事件,反思航空產業與資本主義

美國聯合航空強拖旅客下機,未必只是一個偶發的不幸個案,而是當代航空產業將資本主義極端發展的後果。航空產業以金錢為核心的邏輯,將所有的物件、空間、時間都轉變成可以營利販售的項目,讓社會階級差異的正當化,也宰制人與人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