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湯名暉

發表文章數:43

個人簡介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中美印象特約撰稿人,非典型人文研究者。曾入圍末代數位金鼎獎,後浪跡於香港與中國上市企公司,從事跨境投資與國際戰略分析。現為台灣絲路文化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財產規劃與管理研究會(香港)秘書長。

最新文章

TNL+ 2023/11/05 | 湯名暉

馬斯克爭議言論對自由主義秩序形成嚴重挑戰,西方社會「衝突疲乏」,台灣將難以置身事外

關於俄烏戰爭或是巴勒斯坦衝突,在X上面可被驗證為第一手在地訊息難以被搜尋,AI再製的假訊息反而充斥氾濫,並且影響真實世界的真實秩序,民主社會的開放性面臨嚴重挑戰。

TNL+ 2023/10/31 | 湯名暉

李克強的抑鬱終局:習李之間終究只是派系問題,並未如薄熙來企圖奪國,應不至於被處置

2023年10月27日,中共前總理李克強帶著抑鬱與謎團在上海驟世,留下各界對於中國政治迷霧的猜想。本文嘗試以李克強的個人狀況,以及上海當前的環境背景試圖說明陰謀論的否證性。人非完人,今日許多中共的經濟問題可視為李克強的精神遺緒,即使故人已去,龐大的經濟困境仍與他拖不了關係,人民真正得擔負不是一個威權政治下想像的救贖,而是房市與股市侵蝕數億民生的現實難題。

TNL+ 2023/10/27 | 湯名暉

「重奪黑海」是俄羅斯的地緣使命,俄烏戰爭結合以巴衝突幾乎重現了一戰的土耳其戰線

俄羅斯在歷史上面對瑞典、波蘭和條頓騎士團的入侵,甚至能從蒙古汗的手上取回對歐俄平原的控制,讓俄國領導者們明白,基於歐亞主義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誠如卡普蘭(Rorber Kaplan)所論「帝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預設選擇。」

TNL+ 2023/09/18 | 湯名暉

中國與印度在G20、東協兩大峰會各顯神通,「全球南方」的主導之爭誰能勝出?

由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缺席東協峰會,更能顯示中國才是峰會的主導者,各國也未就近期的南海問題提出意見。相形之下,8月份才遭受水砲攻擊的菲律賓顯得孤掌難鳴,雖然在人道考量的名目下完成對仁愛礁的補給,但是得連同美國的份吞下十段線的「苦水」。

TNL+ 2023/09/06 | 湯名暉

教宗為何訪問天主教徒僅1450人的蒙古?「實現800年前英諾森四世的使命」,在中國聽來格外刺耳

2023年9月,教宗方濟各訪問僅有1450名信徒的蒙古,然而教廷缺乏中國通和專責團隊,現實的境遇也不如800年前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世俗影響力,方濟各在主教任命問題上對中國讓步,未來若以俄烏戰爭的協調為優先,恐怕還得進一步退讓。影響所及,台灣與教廷的關係恐怕得更為注意。

TNL+ 2023/09/04 | 湯名暉

從布吉納法索、馬利、尼日到加彭,為何非洲軍事政變頻繁發生在前法國殖民地?

2023年8月發生的加彭政變,再次考驗非洲與西方國家的去殖民化脈絡,更是中國有系統建立幾內亞灣計劃的機會。8月份的南非金磚峰會之後,「全球南方」士氣大振 ,從薩赫爾地區往南蔓延的政變浪潮也讓各國反西方的勢力增溫。中俄兩國分別在軍事和經濟的不言而喻的默契配合,加彭將成為加速逐出西方勢力的骨牌,成為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之外最難應對的另一個後現代地緣政治課題。

TNL+ 2023/08/24 | 湯名暉

非洲薩赫爾地區動蕩引發地緣政治危機,為何成為歐洲區域安全的一大隱患?

在非洲薩赫爾地區,法國以文化與民族矛盾劃定政治疆界,中國以自身國家發展先於國際發展而忽視文明的差異性,使得該地區仍未脫離後殖民國家的困境,至今仍無法啟蒙自身的主體性而困於生存資源的爭奪。

TNL+ 2023/08/13 | 湯名暉

「一帶一路」窮途末路?西方對中國觀感日漸低落,考驗北京建立的「意識之秩序」

中國開始收緊發展中國家的貸款,並且更務實的關注自身地緣政治的需要,並非以當地國家的發展為優先考量,也讓部份「一帶一路」國家產生疑慮,面對品質不一的基礎建設和永續發展的犧牲,中國更難凸顯有別於西方的發展價值。中國即將面對的不只是意識與價值的相互理解,能否持續保有高度經濟成長,並且驅動國際發展,恐怕也是其他國家於10月份再探「一帶一路」虛實的考量。

TNL+ 2023/08/01 | 湯名暉

北約已不只是關注「北大西洋」,東進印太地區將只是時間問題

在文明與意識的層面上,中國有著「東升西降」的期盼,西方也對國際秩序有著自身的詮釋。北約即使不跨越地理的疆界,為保障自身的意識價值,西方國家也正在與中國發生辯論,北約與中國真正的矛盾將逐漸從地緣政治轉向文明與意識之爭。

TNL+ 2023/07/21 | 湯名暉

葉倫延續著布林肯的「護欄」 ,實為美國進一步遏止中國崛起的「圍欄」

今日的「護欄」即使仍含有善意的共存意味,但中國面對的地緣情勢和壓力若未能緩減,或是美國維持霸權或國際秩序的能力遭受挑戰,的「護欄」將不可避免的成為「圍欄」。

TNL+ 2023/07/11 | 湯名暉

烏克蘭戰爭產生的國內壓力,西方與俄羅斯哪一邊會先崩潰?

西方國家內部對於烏克蘭的支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有衰退,但是又得避免過度加碼而刺激俄國走向極端,內外壓力的來回之下,西方國家在安全承諾上有仍有顧慮與分歧的意見,俄國則期盼戰事延長造成西方國家內部的意見更為分裂,西方國家與俄國誰越能承受內部壓力,恐怕才是衝突長期化之下的決勝關鍵。

TNL+ 2023/06/26 | 湯名暉

中國重提毛澤東「極限思維」 ,策動連串「灰色地帶衝突」爭取對美國的政治勝利

中國近期以「極限思維」策動的一連串「灰色地帶衝突」,其戰略傳統來自於毛澤東思想,以「打打談談」的形式,作為軍事行動支撐談判,同時考驗對手的底線,從國共內戰到近年的領海與邊境衝突並不鮮見。

TNL+ 2023/06/16 | 湯名暉

中國「再在地化」加速世界分裂,原本的邊陲國家將變成更遠的「新邊陲」

中國在中亞峰會所塑造出的天可汗風範,彷彿將世界的文明的發條轉向前現代,這些仰賴資源與能源作為經濟基礎的國家,未來將面臨的是一個基於中國現代性的「再在地化」世界,與西方的相互理解將越來愈遠,但是卻不一定能取得現代化所需的文明與科技。

TNL+ 2023/06/11 | 湯名暉

東西文明分庭抗禮:中國「一帶一路」與中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並非不熟悉西方的現代性歷程與後現代結構,甚至能以此造成西方國家的結構性風險,同時也未能以對後現代的理解對開發中國家推動同一標準的共同發展,而是以自身的現實為優先考量。面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中國的取捨仍是以現實政治為優先考量,並且循著西方國家的開放社會結構持續發生作用,恐將成為比政治對抗更嚴峻的文明對立問題。

TNL+ 2023/05/12 | 湯名暉

【2023土耳其大選】成功將「一帶一路」為己所用,土耳其如何成為「地緣大玩家」?

處於四戰之地的土耳其,反而讓「一帶一路」為己所用,成功為土耳其平衡歐洲,俄國,甚至是伊斯蘭世界的壓力,鈽彈保持自身的主體性,還能在各方博弈之中取得最大利益。土耳其運用中國得到美國的軍售,俄烏戰爭的獨立性和話語權,並且分散經貿的單邊依賴,成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推動未能預料的難題。

TNL+ 2023/05/11 | 湯名暉

【2023土耳其大選】是地緣核心也是邊陲棄子,失落的庫德斯坦如何影響土耳其的未來?

土耳其大選將近,庫德族問題再度浮現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圖像,庫德族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實體,卻被拋擲於自身的地緣境遇之外。由於土耳其在地緣政治和歷史對庫德族長期的影響,而土耳其又曾是中東歷史上最主要的行為者,從中東整體的地緣境遇理解庫德斯坦和庫德族,才能一尋庫德族如何隨著伊斯蘭世界的地緣政治興衰而變動。

TNL+ 2023/05/04 | 湯名暉

歐盟戰略自主像是拼裝的「奇美拉」,成為中國分化歐洲的破口

中國的目的不止於此,而是更進一步支持歐盟主張「戰略自主」,深化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在美國為烏克蘭和台灣安全困擾之際,馬克宏的論述不只讓美國尷尬,隨後的中國對台軍演更讓大西洋兩岸看似不同的世界,加深大西洋兩岸對安全認知的裂痕,從而實現中國推動多極化的國際體系的目標。

TNL+ 2023/04/19 | 湯名暉

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恐將推進杭亭頓關於文明衝突的預示

「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作為習近平連任後最重要的對外論述,在2022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首次同步提出,實為一體兩面的兩個倡議,對中國未來如何挑戰西方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做出頂層指導。基於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論,中國的戰略訴求更逐漸清晰地呈現於東亞至印度洋的邊緣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