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 沈建一 把自己當成世上最重要的人,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在威權社會生活的人,因失去思想自由而難產生自我認同;而失去思想和言論自由的人,其實和關在動物園裡的動物沒有差別。 自由主義 自我意識 More... 威權社會 認同 沈建一 獨立思考 2018/03/30 | 沈建一 台灣不該獨尊儒家思想:總統都直選了還在「君君臣臣」? 儒學長期以來一直受權貴者愛用,將其以仁為本的生活規範化作箝制思想自由的愚民利器,培育出許多唯唯諾諾、瞻前顧後、喪失求真求新精神的人,和現實社會嚴重脫節,我們應該掙脫這個緊箍咒,鼓勵實話實說與學用合一,才能為社會帶來真正的進步。 孔子 儒教 More... 儒家 奴性 威權 愚民政策 思想自由 民主 2018/03/27 | 沈建一 別再用「經濟學」來衡量自己的幸福 有意義的人生不等於有錢人生,一旦錢財若超過生活所需,價值就會迅速遞減。許多西方哲學家認為人生的目的在「實踐與生俱來的稟賦」,若我們能把握住這個原則,內心自然會處於不憂不懼、不忮不求的滿足狀態。 2018/03/23 | 沈建一 面對「電車難題」,自駕車會怎麼想? Facebook和Uber相繼發生爭議事件,其中Facebook被盜個資僅以行政裁罰,Uber的電動車撞死人事件更可能不被判罰,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的法律卻還在苦苦追趕。 Uber Facebook More... 盜用 俄國 劍橋分析 自駕車 車禍 道德難題 電車難題 無人車 個人資料 私隱 2018/03/23 | 沈建一 面對「電車難題」,自駕車會怎麼想? Facebook和Uber相繼發生爭議事件,其中Facebook被盜個資僅以行政裁罰,Uber的電動車撞死人事件更可能不被判罰,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的法律卻還在苦苦追趕。 Uber Facebook More... 個資 盜用 川普 俄國 劍橋分析 自駕車 撞死人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九):「農地農用」真沒有討論空間嗎? 因為人民看重選舉,民意代表因此就賣力的表演,政局於是長期陷入這種無益的消耗戰。一般人對藍綠對抗的戲碼已感到無奈,應該找些嗅不出「藍綠」味道的公共議題,讓大家進行理性辯論,試著樹立討論公共政策典範,也許是個打破僵局的好方法。 選舉 民意代表 More... 作秀 辯論 超越藍綠 農地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八):只選舉而不監督,怎能稱作為民主? 許多台灣人都把「當官」看作大富大貴的途徑,但許多歐美民主國家的「民意代表」,都不是高薪的代名詞。無法確實「選賢與能」,又無法落實對民意代表的監督,我們被政客看輕,也不奇怪。 當官 民意代表 More... 大富大貴 監督 選賢與能 高薪 民主 投票 中國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七):國大才是美?看看尼泊爾和丹麥吧 「無卵或皮毛說」是上位強者之姿說給天下蒼生聽的,用意在鞏固領導中心,卻都忘了「人」才是國家的本,而早已被播下民主種子的台灣,雖然每天吵吵鬧鬧過日子,但許多人寧可選擇走向街頭叫囂抗議,也不願拂袖而去地投入他國懷抱,因為在這裡的人都可順性而活,放心的追求幸福快樂。 沒有國哪裡會有家 覆巢之下無完卵 More... 大國 強國 威權統治 帝制 民主國家 自由 法治 台灣 亞洲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六):老闆發「善念」,該捐錢還是加薪? 許多台灣老板都會不時捐錢給寺廟教會或學校醫院等機構,無論是捐錢的老板或社會大眾都認為這是善行,但老板們捐給寺廟的錢若可以拿來替員工加薪,還更有可能被老天認為是善念的行為,而且一旦受照顧的員工更加為公司著想,這種善行,自然就能在當世享有善報。 善念 理性 More... 加薪 捐款 慈善 人在做天在看 功德 法治 人治 效率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五):從台大的腳踏車看台灣教育問題 台大是台灣的人才庫,但回歸實務,不但遴選校長問題百出,就連校內的腳踏車都有管理問題,我們的教育,應該回歸實務的運用和對科學的理性看待,否則永遠只能陷入理盲之爭。 人才 教育 More... 台大 校長 腳踏車 善念 宗教 理性 天理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四):因為理盲,才會陷入統獨假議題 許多人一提到「統獨」議題就會吵得面紅耳赤,但講到「統不統」時卻可以輕鬆而談,台灣應該正視自己獨立的現實狀況,避免公共議題因為這樣的理盲,長期陷入色彩對決的窠臼。 台獨 理盲 More... 統不統 沈建一 藍綠 不統不獨 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三):「Taiwan」能不能是個國際品牌? 荷蘭真正的國名是「低地王國」,可是大部分的人都稱這個國家為「荷蘭」,這個名稱也化為國家的品牌,台灣人能不能也走出傳統「怕出頭」的心態,把「Taiwan」變成一個風行世界的品牌概念呢? MIT 台灣 More... 品牌 荷蘭 代工 護照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二):找到問題在哪裡,再開始吵架 台灣的民主政治已實施了幾十年,但政治的轉型工程是以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和平方式進行,故在建立現代民主機制的過程中亂象叢生,形成各據山頭的保守勢力,當己身利益受到擠壓時,難免會隨時隨地和改革者進行杯葛糾纏,而整治的方式,應當從拒絕理盲保持善念開始。 民主機制 行政 More... 立法 制衡 爭議 革命 行政效率 2018/03/19 | 沈建一 駐外看台灣(一):「實話實說,有錯就改」很難嗎? 文明社會裡書唸得多、情感細膩、表達能力強的人所說的話,往往層次多、差別很是細微。例如高明的政客或律師講的話,聽起來經常是八面玲瓏真假難辨,因為他們的話往往僅切割對他有利的部份事實;不懷善念者還會故意說聽者可能認知的客觀事實,而不是他自己心知肚明的事實。 外交 認錯 More... 發誓 駐外 外交官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