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陳慶德

發表文章數:265

個人簡介

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文創)、《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聯經)等書。目前除了活躍「關鍵評論網」外,也於「換日線」【現象・韓國】,與「udn 鳴人堂」【再寫韓國】等專欄駐寫。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3/09/30 | 陳慶德

北韓修憲將「擁核」列為國策,最頭痛的應該就是習近平

中國要如何重拾韓半島主導權呢?且面對著於亞太地區美國、韓國、日本乃至臺灣、菲律賓等盟友圍堵中國紅色勢力下,習近平如何重拾亞太話語權?而此點已成為習近平現今最苦惱之點。

TNL+ 2023/09/16 | 陳慶德

在韓國住過10年的我為何捨棄「自由行」,特別挑選「跟團旅行」遊首爾?

我本著考察動機,挑選的多是自己不曾去過的許多新景點。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現今不少韓國旅遊團,皆曾安排位於京畿道金浦的「漢江新都市Laveniche March Avenue」的「金光水路」(금빛수로),而此地號稱是韓國的「小威尼斯」(儘管跟團導覽的韓籍導遊,對此稱號不以為然),但此處值得一記。

TNL+ 2023/08/27 | 陳慶德

韓國「全租房」風暴醞釀中:房東還不出保證金、月租金飆漲,租客被逼上絕路

台灣稱為「全租房」的「傳貰」制度,就是房客支付給房東欲租房價約50%至80%的「保證金」後,即可承租使用此房子。目前韓國房東正面臨「逆傳貰難」困境,因為傳貰交易急速萎縮,連帶使得供給失衡,反而造成房東寧可改以月租方式租給房客,而這也導致月租客比重增重、且租金繼續飆升,為租客增加壓力。

TNL+ 2023/08/16 | 陳慶德

韓國連續爆發「無差別刺殺」引發社會恐慌,細看「模仿預告」則更讓人擔心

發惡帖人士的「年紀」,並非年紀輕輕、懵懂無知「小孩子」的18、19歲年紀,大多是25至40歲,有著社會經驗的人士,就常理而言,這些人士不應該做出此「恐怖預言」,讓人不禁擔心起,潛藏在社會底下不少的未爆彈,這些皆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預告」嗎?

TNL+ 2023/08/04 | 陳慶德

韓國「另類校園霸凌」:恐龍家長逼死過勞教師,24歲教育新生代為何走上絕路?

韓國一名年僅24歲,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執教鞭的年輕教師,於去年3月入校服務,原本懷抱著教育熱忱入職的她,進入校園內雖勉強能忍受教學、行政兩頭燒的工作職場,但壓倒她最後的一根稻草,竟是「惡學生」、「恐龍家長」的另類校園暴力。

TNL+ 2023/07/26 | 陳慶德

韓國暴雨淹沒隧道帶走14條人命,造成悲劇的是「極端氣候」還是「極端人禍」?

早在豪雨來襲前夕,氣象廳就不斷提醒各地方政府得嚴防豪大雨與水患,但是忠清北道相關單位並未聽從警告,於豪大雨之際並未對易釀事的車道,實施安全交通管制,故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讓洪水倒灌入五松宮坪車道內,釀成「死亡車道」遺憾事故。

TNL+ 2023/07/13 | 陳慶德

首爾直擊:「老而無法退,退而不敢休」,韓國老人為何越工作越窮?

那天是高溫30度左右的大熱天下,見她們全身穿防曬的觀光導覽制服與袖套,照顧著絡繹不絕的遊客,著實辛苦,但好奇為何她們還如是辛苦,不在家好好休息?我上前與之攀談幾句,只見她們都笑笑回答:「這沒辦法,退休後若每天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做,倒不如徵份約聘工作,出來接觸人群,看看年輕人,也比較不會這麼無聊。」

TNL+ 2023/07/02 | 陳慶德

首爾實地訪查:韓國疫後重新迎接國外遊客,但物價飆漲已一去不復返

重回不少國外觀光客會去逛的知名景點東大門、明洞等地,這些旅遊聖地日漸重拾大量遊客外,但我閒逛於街道上,體感是路邊小吃價格,飆漲地令人有感。在我回國沒幾天,也看到韓國當地媒體,以「(觀光客)只是買個路邊小吃,竟花了10萬韓元」為題,外國旅客也大喊吃不消的小吃價格,進而登上平台報導。

TNL+ 2023/06/23 | 陳慶德

韓國年輕世代房屋首購年紀攀升至40歲,「袋鼠族」不買房甚至待業等繼承

「袋鼠族」為一負面用語,多用在成年子女身上,意指可能是為了省房租,存頭期款,長大後仍與父母親一同居住,就像我們常看到的袋鼠一般,小袋鼠仍是窩在爸媽袋鼠袋內,無法獨立,甚則較為極端的袋鼠族,屬於待業中小孩,吃住拉撒都在家裡,等待著繼承家裡的遺產老屋。

TNL+ 2023/06/06 | 陳慶德

韓半島太空競賽:北韓火箭發射失敗顏面掃地,韓國晉升世界第七大航太國

儘管據韓國科技部說明,這八顆已經順利接受傳遞訊號的小型衛星,未來兩年將依循與太陽同步的軌道,圍繞地球進行15圈觀測,觀察地球海平面與森林變化,蒐集數據與分析等實際應用,但我們也不能輕忽世界號衛星對於目前惡鄰居北韓的「牽制」。

TNL+ 2023/05/17 | 陳慶德

從No Japan到Yes Japan,「親美聯日」的尹錫悅能否獲得民眾支持?

尹錫悅的親美聯日抗朝態度十分明顯,「選邊站」之姿也引來中國關注。指標性的數據是韓媒調查韓國20、30歲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已經僅剩9%,其反感高達91%,甚至還高於北韓的反感度88%,韓國社會內呈現出「韓國年輕人比起討厭北韓,更加討厭中國」此趨勢。

TNL+ 2023/04/25 | 陳慶德

稱台灣是國際議題,尹錫悅為何「重拾抗中初心」大談台海問題?

尹錫悅為何會突然提及「臺灣問題」?除了因為現今韓美日正屬於軍演現況,三國關係正屬交洽熱烈之際,尹錫悅也將以「國賓」身份出訪美國,故在行程之前,大表親美之姿。從言談之中,可以體會到他身為12年後,以「國賓」重登美國領土訪問之事十分自豪,發言大剌剌陳述親美「國際現況」,然而此強硬立場,事後能否保持一貫,仍值得我們關注。

TNL+ 2023/04/16 | 陳慶德

韓國新型「聰明水」詐騙:將毒品偽裝提神飲料,學生遭騙再恐嚇取財

不肖人士所兜售的飲品,除了上面貼有造假的知名品牌製藥廠商商標貼紙外,還摻雜冰毒,飲用的學生短期間雖可產生極高效率學習成果,但事後卻出現頭暈與嘔吐等症狀。利用學生無知,銷售不良有毒飲品,已是天理難容,更讓人髮指的是,這些打著販售「聰明水」的人士,還恐嚇受害者家長,告知其孩童吸毒。若沒有給足一定的封口費,就要報警,讓他的小孩身敗名裂。

TNL+ 2023/03/26 | 陳慶德

經典賽日韓大戰被韓媒視為「東京慘案」,過激的國族想像、世仇對決值得省思

韓日歷史愛恨情仇終年不斷,每當國際賽事,不論是足球或棒球等大賽,「誰都可以輸,就是不能輸日本」的韓國選手心境,總在球場賽引來激情,這從韓國選手於投手丘插國旗、披太極旗等慶祝舉動,乃至17年前(2006)鈴木一朗要讓韓國隊30年內追不上日本的「30年論」等,都是賽場上國族的對抗。

TNL+ 2023/03/16 | 陳慶德

難兄難弟「生不如死」:韓國出生率再創新低,2035年台灣接棒成為全球墊底國家

據最新報導,2月底各大韓國媒體,統計韓國生育數據,「再度」傳來悲觀消息,因為時隔兩年後,韓國去年總生育率再度跌破0.8,來至0.78的數值,仍為OECD唯一跌至1以下的國家。而因為這幾年COVID-19疫情波及,乃至公安事件(如去年萬聖節梨泰院踩踏事件)等關係,去年韓國的死亡人數,還創下歷史新高。

TNL+ 2023/02/16 | 陳慶德

《平均地權條例》真能遏止炒房?韓國「半價公寓住宅」政策或可供台灣借鏡

此半價公寓住宅,就類似台灣「地上權」建案,住戶只能買房而不買地,土地為國家所有,而個人擁有蓋在此土地上的房屋使用權,經過數十年時間使用,國家收回土地,危老樓重新更建,藉此好維持居住正義的一環,然而見仁見智,有人對於地上權建案多有不同想法。

TNL+ 2023/01/23 | 陳慶德

升息是否真能控制物價?還是釀成另一波物價上漲?遠比台灣升息多次的韓國,似乎先給了我們答案

隨著大家進入後疫情時代,國境開放之際,想必不少人也將前往國外旅遊,好透透這兩三年,因疫情關係,寸步難行的悶氣。但許多朋友若要前往韓國,恐怕得多帶些錢,因為扣除掉美妝、衣物購買等額外非基本開銷外,許多朋友到當地必定會品嚐美食,其外食價格漲幅驚人。

TNL+ 2022/12/23 | 陳慶德

年度代表字:台灣果不其然是「漲」,日本選出意味深遠的「戰」,韓國則是批判政客「過而不改」

異於台日兩國的韓國漢字「四字成語」選拔。於今年度12月上半旬,韓國當地由近千位教授於《教授新聞》所選出來的榜首成語為高達476票、占比50.9%的「過而不改」。如韓國中央研究院的朴賢謀教授指出,最近的梨泰院踩踏慘案發生後,卻沒有看到政治人物敢勇於出來承擔此公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