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
【專訪】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高強度絕育是一種專業,目的是擋住流浪狗的「生」
「地區性密集的絕育行動,才能真正減少流浪動物的整體數量。」郭璇以新北市各動物之家的幼犬入所量為例,從2015年的2694隻,降到2020年的536隻,並規定未絕育的幼犬不能送養。
2021/06/09 |
用T-shirt推廣動保(上):傳達理念又能獲得資金,何樂而不為?
動保T-shirt不只能傳達理念,本身也是一種獲利方式,只要作品有足夠的吸引力,動保人就能達到兩個目標,精神與物質雙收,何樂而不為?
2021/03/16 |
你沒想過的野生動物鄰居:對台灣獼猴了解多一些,衝突就能少一些
「台灣獼猴跟我們除了長得像之外,也都會感受快樂與痛苦,如果人類自認為是萬物之靈,更應該想出人與動物怎樣和平相處的方法。」沈怡帆認為,與其他動物相比(例如同樣花色品種的狗、貓、梅花鹿等),其實獼猴更容易區分。
2020/06/23 |
餵食流浪動物經驗談:你會被善行感動,還是想說聲「別餵了」?
餵食者可能是愛心志工或一般民眾,提供給流浪狗的飲食有所不同,取決於餵養者的資源、能力、觀念等。礙於條件有限,無法面面俱到,不過對這些狗來說,已是生存的重要依仗。如果餵食者能為浪犬結紮,免於下一代繼續流浪、繁殖,至少是一種源頭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