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2 | 方律元 軍營與監獄:《規訓與懲罰》讓每個新訓阿兵哥心中都有一個小班長 當兵時常常與同袍開玩笑:「頂著平頭穿著醜運動外套在這邊坐板凳的我們,跟坐牢有甚麼兩樣?」事實上還真有幾分相似,在傅柯的《規訓與懲罰》一書中,環形監獄之所以能有效管理與規訓囚犯,便是因為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隨時有可能正在被「看著」,從而產生自我約束的效果,而教育班長,自然就成軍中的獄警了。 傅柯 規訓與懲罰 More... 當兵 義務役 環形監獄 服從 紀律 2022/12/25 | 方律元 新兵入伍訓練:社會學齊美爾的「社交性」如何發生在軍營中? 當兵是許多男性的共同回憶,拔除社會上的標籤與位階,進到新訓中心的鄰兵,同樣頂著一顆平頭,穿著不太合身的迷彩服。但就是這樣的條件,社會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所說的「社交性」才可能發生。 當兵 社交性 More... 入伍 齊美爾 新訓 平等 肝膽相照 2022/11/15 | 方律元 不只是事實查核:台灣高中教育現場沒教的「媒體識讀」三層次 「媒體識讀」是甚麼?作為事實查核(fact check)就是好的閱聽者嗎?本文將媒體識讀區分為三個層次,從事實、立場到批判,將能幫助閱聽眾更好的解讀生活中各式複雜的資訊來源。 媒體識讀 新聞媒體 More... 假新聞 事實查核中心 錯誤解讀 媒體立場 媒體素養 認知作戰 資訊不對稱 2022/08/28 | 方律元 「暈船」的人越來越多、親密關係越來越短,社會學家如何談論流離失所的現代愛? 自從網路與通訊軟體相繼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後,人與人的相處變得快速且即時,但同時這也讓關係變得相對薄弱且廉價,畢竟唾手可得的一段人際關係,又為何需要傾一生之力去細心呵護呢? 人際關係 液態之愛 More... 暈船 暈床 愛情 鮑曼 自由 經營關係 新任感 Tinder 社會學 性關係 交友軟體 商品化 2021/10/31 | 方律元 奇異與道地的最佳支點:跨國酒商如何在台灣落地,讓你在熱炒店說出「就是要海尼根」? 作為一個從海外空降到台灣市場的酒商,海尼根是如何長年坐穩市佔第二的位子?這些跨國廠商,在維持自己品牌價值特色與融入在地之間,可能做了你想像不到的努力。 跨國 酒商 More... 台灣啤酒 企業 國際化 秀異 海尼根 在地化 酒類專賣 2021/05/23 | 方律元 《醉好的時光》與Hygge(下):循環於絕望與失衡之中,與齊克果的存在主義相互輝映 在齊克果的理論中,人是具有兩極的綜合體。一端是無限和可能,另一端是有限和必然,而絕望來自於兩端的失衡。換言之,若不想感到絕望,唯一的方法是在自我身上找到/取得一種平衡,然而齊克果認為多數人做不到,《醉好的時光》的劇情也呼應了這點。 酒 Another Round More... 丹麥 醉好的時光 齊克果 酒精 絕望 飲酒 存在主義 致死之病 2021/05/22 | 方律元 《醉好的時光》與Hygge(上):酒精計畫不只是一個普通實驗,它是丹麥人日常的具象化與極端化 丹麥人為了迎合派對氛圍、表現得成熟而喝;為了Hygge及釋放壓力而喝;為了快樂而狂飲到失控等等都是文化、社會壓力所帶來的結果,彷彿除了喝酒以外,沒有其他能夠交到朋友、宣洩壓力或保持快樂的方法...... Another Round 酒 More... 丹麥 醉好的時光 壓抑 微醺 酒精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買醉 喝醉 飲酒 快樂 2021/04/26 | 方律元 丹麥式排外:「hygge」文化如何劃出外人難以跨越的界線? 為什麼丹麥的迎新派對要把來自外國的新住戶分批,而且我和其他外國人也難以真正融入丹麥人的社交活動?這要回到丹麥特有的「hygge」文化和排外價值觀。 排外 Hygge More... 迎新 外國人 丹麥 派對 社群 Hygge 2021/03/05 | 方律元 北歐社會如何營造「家」的氛圍?與日式作法的異曲同工之妙 許多丹麥人的家裡設有工作室,將家中的空間明確分割,不會在家裡其他該是放鬆的地方工作。在北歐風的擺設與氛圍營造之下,丹麥人的家成為一個和公司、學校與室外截然不同的地方。而日式作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Hygge 日本 More... 放鬆 家 餐桌 家庭 北歐 丹麥 壓力 工作室 炬燵 共浴 居家 在家工作 2021/03/04 | 方律元 忘年之交的可能性:來到丹麥,我才發現年齡與輩分真的不是問題 在輩分文化籠罩下的台灣或日本,通常朋友圈的範圍有限。要和教授完全平等而自然的互動,或是和年齡相差30歲的人成為摯友幾乎不可能。年齡與輩分是是一個不被注意,卻更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的框架。 學長學弟制 輩分 More... 年齡 丹麥 忘年之交 身分 長輩 人際關係 2020/12/06 | 方律元 丹麥「開放式監獄」不是為了刑罰,而是讓囚犯有機會重新做人 丹麥的開放式監獄雖然穿著刑罰的外衣,但實則並非一種懲罰,對於犯人所施予刑罰或懲罰所欲達成的四個目的,也沒有一個做得好。但我們不妨再進一步追問這些目的背後的目的:阻隔、嚇阻、教化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人認為這三者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更高目的——讓犯人不要再犯。 監獄 丹麥 More... 教化 開放式監獄 再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