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李國樑

發表文章數:27

個人簡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通過為平民寫歷史來打造共同記憶,一起擁抱歲月的芳華。

最新文章

2022/01/25 | 李國樑

往返星馬兩地的新柔長堤,是疫情之下最遙遠的一英里路

隨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疫情趨緩,「兩岸」之間的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 旅遊通道也於2021年11月29日開通,陸路也在12月20日通行,入境的旅客必須完成接種新冠疫苗。

2021/09/14 | 李國樑

《斯卡羅》中的必麒麟離開台灣後,幫馬來蘇丹平定戰亂,還成了新加坡首任華民護衛司司長

公視新劇《斯卡羅》中的畢麒麟,是歷史上存在的真實人物,他離開台灣後,因緣際會下到了南洋,最終還成了新加坡英殖民政府的首任華人護衛司司長,至今能在新加坡見到以畢麒麟命名的街道與建築物。

2021/03/23 | 李國樑

過去第一代移民到南洋是「三代成峇」,如今星馬還有峇峇娘惹嗎?

追溯起來,第一代峇峇娘惹是15世紀初至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的後裔。這些早期華人與當地女子通婚生下子女後,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

2020/08/05 | 李國樑

你知道由李顯龍委任的星國反對黨領袖,年薪約新台幣822萬嗎?

反對黨領袖新增酬勞新幣19萬2500元(約新台幣411萬3421元)最吸睛,一方面展示新加坡國會走入新里程碑,另一方面製造新輿論,考驗工人黨在金錢壓力下,如何維持道德權威的形象。

2020/06/03 | 李國樑

《馬來紀年》中具神奇力量的馬來短劍,與大馬士革刀和日本武士刀並列世界三大名刃

Keris的劍柄代表船長,護手代表船隻,波浪型的劍刃則代表乘風破浪。可見馬來群島的民族世代以來駕馭著帆船川行於群島之間,有些乘著季候風,帶著土產來到新加坡跟外商做買賣,有些在本地安家,傳承先民的文化習俗。

2020/04/06 | 李國樑

馬來西亞最大石灰岩洞,藏有馬共過往和一名傳奇女子的故事

審理過程中,李明矢口否認呈堂的照片中人是她,但從多年以後李明故地重遊,入洞考察,已經說明無論她是不是相片中人,她確實在務邊的山洞活動過。

2020/01/27 | 李國樑

《紅盒子》反映台灣布袋戲的沒落卻也趨動了振興,那新加坡呢?

台灣的布袋戲藝術在年輕人不諳閩南語的時代變遷下逐漸凋零,而新加坡和台灣一樣,曾面對著國家對方言的制度性打壓,因此曾盛行於新馬的「神功戲」也一去不復返了。

2020/01/17 | 李國樑

走過百年風雨路:源自廣東的南獅舞獅文化,是如何在新加坡生生不息的

源自於中國大陸廣東的舞獅,隨著華人移民到南洋後,已成了新加坡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發展出不同的舞獅文化,如具有高挑戰高度性的高樁舞獅,甚至還傳到中國大陸、越南,豐富了舞獅文化。

2020/01/15 | 李國樑

新加坡人看台灣選舉:無論外人怎麼失望國民黨落敗,最愛台灣的依然是台灣人

對於蔡英文成功連任,有的情感上支持國民黨的新加坡人表達失望與不滿,而作者認為,台灣人已追求自由民主多年,敗選者也坦然面對結果,愛台灣的,依然是台灣人自己。

2019/12/03 | 李國樑

走到新加坡河岸,沿岸的十二座古橋承載了這島國的兩世紀記憶

新加坡河從上游的金聲橋到出海口全長僅3.2公里,兩個世紀以來,它就像這島嶼的心臟與動脈,經歷過三次轉型,始終維持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沿岸上多座英國人建造的橋樑,也見證了這國家的歷史

2019/11/08 | 李國樑

星國百年都城隍廟消逝的「冥婚」,承載了華人撫慰亡人的歷史記憶

冥婚已在新加坡絕跡,不過在新加坡的都城隍廟卻有見證過這習俗的存在痕跡,讓後世能夠了解先人們如何為懷念逝去的兒女找尋幸福,也了解這儀式如何撫慰了在世者的心靈。

2019/04/04 | 李國樑

星國「死人街」的母女故事:不怕屍骸污穢,只想助人有尊嚴走完最後一程

二戰結束後,何妹和梁麗珍母女在這些新成立的養病所伺候末期病人的日常起居,撒手塵寰後幫他們淨身,讓往生者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

2019/03/12 | 李國樑

【封面故事】那些本土化的星國華人習俗:新加坡地方小,回娘家不需等到初二

新年、七夕、中元節及端午皆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新加坡來自不同籍貫的華人習俗也大有不同,但這些民間的創意,充分表達了平民百姓對生活的期待。

2019/03/11 | 李國樑

【封面故事】關於那群下南洋後終身為女奴,沒工錢也沒人身自由的「妹仔」

下南洋的中國婦女中,有一群身份跟奴隸一樣的妹仔、阿姑及琵琶仔,賺錢供養私會黨和龜婆。這於來自中國的封建觀念和她們低賤的社會地位,結果成為新加坡這樣,一個開放社會中的女奴。

2019/03/10 | 李國樑

【封面故事】在先民下南洋的浪潮,人與豬的命運被畫上了等號 

真正大規模並影響至今的移民活動,發生在晚清的廣東省和福建省,也就是近代史稱為「下南洋」的移民潮。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允許西方國家在福建、廣東招募華工,並簽下「豬仔契約」,到南洋當苦力。

2019/02/22 | 李國樑

新加坡最古老戲院:80年前不是呼籲關手機,而是叮嚀進冷氣房要添衣服

從前新加坡的戲院都「很大」,兩三百個座位的小電影院我沒見過。從前的電影院不叫電影院,而是「電影園」。

2019/02/21 | 李國樑

星國最古老的戲院:80年前不是宣導關手機,而是叮嚀進冷氣房要添件衣服

從前新加坡的戲院都「很大」,兩三百個座位的小電影院我沒見過。從前的電影院不叫電影院,而是「電影園」。

2019/01/18 | 李國樑

到新加坡河畔搭上游船,隨著橋樑的歷史故事回到「駁船時代」

21世紀,新加坡完成將新加坡河打造成中央蓄水池的宏願,作者與友人乘船觀賞河上的橋梁,帶讀者走入橋樑和新加坡和的歷史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