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 Psychology

發表文章數:146

個人簡介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 Ph.D in Psychology, HKU 真.心理學科普平台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9/09/03 | Lo's Psychology

心理學談仇恨 (一):不要習慣社會扭曲的價值觀

我非常希望大家克服大腦的動物本能,不要習以為常,不要習慣政權暴力,不要習慣社會扭曲的價值觀,不要習慣混濁的空氣,不要習慣,永不習慣。

2019/08/30 | Lo's Psychology

亂世之下必用重典?——談威嚇理論

「威嚇理論」透過預先宣告嚴峻的刑罰,從而威嚇公民,使其不敢做出越矩或犯罪行為。若有人已經犯下行為,則透過嚴懲來「殺雞儆猴」,以達到威嚇他人的作用。

2019/08/30 | Lo's Psychology

言論自由?不了——談寒蟬效應

「寒蟬效應」過度限制言論自由及集會自由,產生的不良後果將導致公民對社會公共事務缺乏關心,甚至對國家政權的腐敗不敢出聲。

2019/08/30 | Lo's Psychology

團體迷思——香港正在上演的決策失誤之禍

在群體決策過程中,往往會充滿錯誤充滿偏頗。今天,就說說造成這個團體決策失誤的心理學現象——「團體迷思」(groupthink)。

2019/08/15 | Lo's Psychology

在亂世中,香港年輕一代心理上如何自處?

終日追著新聞、追著連登、追著直播是一件對精神負荷十分大的事。你要有強健的身體及具韌力的精神體質,才能繼續關注事件,為香港貢獻。

2019/08/15 | Lo's Psychology

猶太人為何沒反抗?溫水煮蛙式政策:登門檻效應

當大家都認為香港作為繁華都會,應享有國際盛名的自由與法治時,原來準則可以一直後退。當一個政權在國家另一端做著與納粹相若的事情,在國家這一端的我們還渴望能苟且偷生嗎?

2019/07/18 | Lo's Psychology

破窗效應正在香港蔓延,當權者須立即正視問題

林鄭在一個多月而來,從來沒有顯示出想要正視問題及安撫市民的意欲,也一次次縱容警員違例行為。結果,只會讓市民視暴力勇武手法視作理所當然。

2019/07/11 | Lo's Psychology

港人「國民認同感」與「本土獨特感」的拉鋸

身分認同是一份主觀感覺,是認為自身與某一群體之間所共有觀念(國籍或文化)的體現。身分認同是動態和多重的,可因歷史、文化、政治或自身經歷而改變。

2019/07/09 | Lo's Psychology

DSE考得好不好,代表著過去六年而已,不代表未來

你們玩手遊玩得登峰造極,為什麼不把人生這場遊戲又研究一下把它玩得更好呢?相比起成績,你有沒有強烈的人生目標更能判斷你在20年後會否成功。

2019/07/09 | Lo's Psychology

維特效應:報導自殺事件要小心悲劇再上演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的大肆宣傳報導具有強大的暗示性,我們不僅可以從「維特效應」中預測到自殺事件的增加,還可以預測甚至觀察到大部分自殺方式與被報導的自殺行為和目的較為相同。

2019/06/19 | Lo's Psychology

去個性化:人性泯滅的開端

嚴格的紀律訓練、制服要求和以編號代替名字的稱呼,都因匿名而在歷史長河內留下斑斑血跡。只是稍稍泯去個人特性,就能使人更傾向配合團體或組織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