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潘寬

發表文章數:12

個人簡介

北醫大畢業。社運咖、老師、小屁孩。 世界不完美,我們還是可以不放棄希望。 一起,讓它更好

最新文章

2019/02/21 | 潘寬

叩問自由與反抗的意義:從《進擊的巨人》看台灣政治日常

《進擊的巨人》,一部由日本漫畫家諫山創所創作的漫畫,2009年至今已連載超過九年。雖然近日作者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部作品即將完結;這個「人類對抗巨人」,走出城牆反擊的故事依舊熱度不減。《進擊的巨人》所扣問的,關於自由、反抗的意義,引發諸多聯想,身為台灣人,應格外有感觸才是。

2019/01/30 | 潘寬

以「守貞教育」之名行傳教之實,異性戀和性少數學生都受害

對照近日沸沸揚揚的虐童案件中,那位未成年就懷孕生子的媽媽,可見一味避談性或是僅表面提及婚前「不要發生」性行為的守貞教育顯然無濟於事,妥善實施性平教育、性教育才是關鍵。

2018/11/08 | 潘寬

性別光譜混淆孩子的性別認同?揭穿反同公投的5點抹黑辯術

近日,中選會舉辦多場公投的意見說明會,無奈影片中特定宗教背景的組織代表持續攻擊並抹黑性平教育;本文邀請教育部課審委員一同撰文,協助闢謠並釐清性平教育問題。

2018/07/24 | 潘寬

看到蔣月惠,想起烏拉圭前總統穆西卡

有些時候,政治讓人失望,因為許多曾經崇高的政治理念和承諾,在勝選之後成為笑話;然而不少台灣人投票時,卻仍舊選黨不選人。即便如此,看看烏拉圭前總統和屏東縣蔣議員等簡樸而始終堅持理想、勇於改革的政治人物,是否讓人再度燃起對政治的希望?

2018/06/26 | 潘寬

為同志平權而走:從美國「石牆騷動」,到台灣「女權火照夜路」

同志遊行對大部分異性戀者可能覺得事不關己,然而這卻不僅只是同志的事。本文除了要邀請讀者們一同上街為平權而走,也要由遊行的歷史和意義出發,說明為何「不論是不是同志,也都應該參與同志遊行。」

2018/03/14 | 潘寬

無知比疾病更可怕:破解在愛滋議題上對同志的三大誤解

社會的不友善和污名、社會事件在過去媒體聳動地報導,再加上以訛傳訛的謠言,讓不少人將愛滋與同志族群做了錯誤的連結,然而,透過科學邏輯和醫學觀點,我們得以一一將之破解。

2018/02/04 | 潘寬

勞基法列車「硬開過去」了,我們除了怒罵還能做些什麼?

切記,勞基法保障的不只是在場抗議者,還包括了你、我和幾乎所有的勞工,若下次再遇到抗爭的勞團,各位是否能以不同的心態面對呢?除了工會組織率低、勞動意識的教育,甚至是勞動價值的認知,都是台灣亟需加強的。

2018/02/04 | 潘寬

未成年懷孕和性別霸凌未曾間斷,別讓「反同志教育」公投如願

升學主義掛帥加上保守派阻撓的今日,性平教育連完整施行都有困難,怎能如下福盟公投中想表達的「反對對未成年孩子實施同志教育」呢?別忘了,以上這些霸凌受害者們通通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

2018/01/10 | 潘寬

請停止對群交趴批判的雙重標準與「蕩婦羞辱」

不久之前沸沸揚揚的數名男女「群交趴」事件,我們不禁要問,雙方合意的行為不是身體自主權的展現嗎?若以道德標準指責,那為何多數都只批判女性?請停止這種不合理的雙重標準以及「蕩婦羞辱」吧。

2017/12/27 | 潘寬

在街頭抗爭的群眾擋的不是路,而是即將修惡的勞基法

若真有更好的方法抗議過勞的法案,沒人會願意汗流浹背地奔跑在台北街頭和警方對峙,甚至遭警方驅離、逮捕、押上警備車,載至內湖、關渡、南港和木柵等地丟包。

2017/12/20 | 潘寬

獵巫之火從未停歇,黃國昌走下火刑台後是婚姻公投?

罷免黃國昌的發起團體安定力量,以及其背後的教會政黨勢力信心希望盟等,更是主打「最後一個父親節」、「黃國昌支持毒品合法化」等理由來操作罷免,這如果不是獵巫,那什麼才是?

2017/12/11 | 潘寬

該滾的始終是恐懼和歧視,不是女權運動者,也不是同志

同樣是違反宗教教條和過去的世俗價值,受壓迫的女性拿回了應有的權益,同志也應獲得應有的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