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詹育杰

發表文章數:53

個人簡介

旅居巴黎十多年的藝文筆者,譯者。巴黎索邦第一大學美學與文化研究博士。文字散見「今藝術」、「藝術家」、「表演藝術」等雜誌與電影相關平台等。早期曾於台灣電影圈工作,作品並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近期研究以後人類哲學與流變共生的藝術為方向橫跨行為表演、電影與策展實踐。

最新文章

TNL+ 2023/04/28 | 詹育杰

2023法國「真實影展」:參與罷工抗議、重點不在獎項或市場,創造屬於每個人的電影節

45年來堅持捍衛紀錄片創作的「真實影展」,當中不乏直接地參與世界各地社會運動的作品,每部電影的放映或之後的座談討論都一再提醒我們,當電影院外的社會現實,竭盡全力使我們分開或競爭對立時,我們在影展中齊聚一堂不是為了娛樂消遣打發時間,而是一塊想像那個不是無法實現,只是尚未實現的明天。

TNL+ 2022/12/07 | 詹育杰

【影評】《瘋狂富作用》:既是危機災難片,又是生存驚悚片,預示著之後噴發的大量嘔吐物和糞便

在政治鬧劇和社會學研究之間,諷刺西方社會的超級富豪和階級關係,這部「左傾」幽默感的挑釁作品決心不取悅人。從導演之前作品中的質疑男權、質疑體制,新片中批判和諷刺火力全開,一如在片頭字幕中,幾個裸體模特兒被潑上了油漆,預示著之後噴發的大量嘔吐物和糞便。

TNL+ 2022/10/28 | 詹育杰

【影評】《詭孩》:21世紀驚悚新經典,進入童年不寒而慄的恐懼、興奮與焦慮

近年以《世界上最爛的人》大紅大紫的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其編劇班底艾斯基佛格自編自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詭孩》近期在台上映,本片是一部帶有社會學傾向的社會驚悚電影,如同《X戰警》、《怪奇物語》的類型混搭麥可漢內克,成為21世紀「多樣性」超能力的獨特作品。

TNL+ 2022/09/30 | 詹育杰

【影評】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正發生》:人生「沒你選擇」的痛苦,讓所有男人都能感同「身」受

《正發生》故事發生在1963年,那是所有幫助墮胎的人都會遭到判刑的法國,出身藍領家庭的資優生發現懷孕,面對醫生宣布的喜訊,堅持墮胎,她知道如果被迫生下孩子,那麼受高等教育、成為作家的人生願景,無疑成泡影。正如她的閨蜜所說,懷孕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就將「結束」,而這顯然不是她的選擇。

TNL+ 2022/09/20 | 詹育杰

英國女王與電影明星一樣都有兩個身體,一個會死,另一個則是不死之身

以文化研究的角度而言,女王的逝世同時也無疑是個值得探討的「大」事件,女王與電影明星一樣都顯然有兩個身體,一個會死,另一個則是不死之身。

TNL+ 2022/09/04 | 詹育杰

【影評】《三千年的渴望》:喬治米勒透過電影述說千年神話,許了個繼續說故事的願望

《三千年的渴望》喋喋不休幾乎完全沒有大動作,兩人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在酒店房間穿著浴袍講故事, 相較於《瘋狂麥斯》系列還真是安靜沉思。這是基於米勒自90年代以來一直希望改編AS Byatt的短篇小說集《夜鶯眼中的精靈》,畢竟有什麼關於自由願望的故事,到最後不會變成一個警世預言?

TNL+ 2022/09/03 | 詹育杰

【影評】解析尤沃金提爾「轉大人」的奧斯陸三部曲:《愛重奏》、《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世界上最爛的人》

出身挪威電影世家的導演尤沃金提爾,大玩時間和現實的混亂遊戲,相較於「奧斯陸三部曲」之後的其他兩部片,這兩個年輕直男都還不知道他們自己到底是誰,但導演的母題顯然是人生際遇,是「某種」成功,是後後現代一切可能性過多之下的自我實現,而這一鳴驚人的首部長片,無疑是轉大人和尋找身份的青春私電影。

TNL+ 2022/08/12 | 詹育杰

【影評】《不!》:沒有前作《逃出絕命鎮》《我們》的尖銳爭議性,喬登皮爾迄今最自由想像的作品

《不!》當中所引用的每一種類型,都飽含社會政治寓意,種族,勞動,自我商品化等等,也成功從「黑」歷史、「黑」創傷,擴散延展到更大、更普遍、更深沈的恐怖。

TNL+ 2022/07/15 | 詹育杰

【影評】朴贊郁《分手的決心》:希區考克式黑電影,湯唯與朴海日,誰才是善於偽裝的愛情騙子?

朴式風格總出人意料,沒有血腥的肢體暴力或露骨淋漓的性愛場面,重點更多放在心計無敵深的複雜情節發展,和對社會規範和現實的批判。深深觸「痛」人心外,讓人不禁將《分手的決心》中的「分手」與南北韓忽近乎離的「關係」相互對照聯想。

TNL+ 2022/07/06 | 詹育杰

【音樂】連續40年不讓你睡!法國是如何發展出一年一度玩通宵的《音樂節》?

一年一度的《音樂節》(Fête de la musique,直譯)在今(2022)年慶祝成立40週年,同時它仍然是法國大眾最熱情參與的文化活動,每年都會在法國所有城市的街道、酒吧、餐館和音樂廳聚集數百萬觀眾。

TNL+ 2022/06/07 | 詹育杰

「一塊蛋糕」襲擊《蒙娜麗莎》的藝術介入抗議行動,能帶給人們何種反思?

史上,參觀旅客破壞美術館藝術品有大量前例可循,從近期《蒙娜麗莎》被蛋糕攻擊,這個看似頗為老哏的藝術新聞,實則有幾個值得深思的面向。

TNL+ 2022/05/18 | 詹育杰

【影評】《我不是英雄》:名譽能值多少錢?後真相網路時代的英雄危機

社會造「英雄」的瑕疵漏洞,不斷出現在《我不是英雄》片中,這些問號破壞了大眾對「英雄」的信念,他可能不是壞人,但也不是聖人。話又說回來,世界上誰真是臉書上那個「自我」?隨著混亂漏洞越來越大,絕望的英雄也越來越無法控制局勢。

TNL+ 2022/05/17 | 詹育杰

【影評】《柏格曼的島》:不只是致敬,更是關於柏格曼如何影響電影人,以及關於創作和家庭生活

要作者改變筆下的角色並非易事,柏格曼之「靈」與這個「島」,為再次的自傳新作增添一個新維度,而超越對自我重複的恐懼。這或許正是讓人最終自由的解藥,啟發去構建自己想像中的「島」,建築現實中的自我和可能的出口。

2022/05/03 | 詹育杰

【影評】平行宇宙的母題少說已流行了十年,《媽的多重宇宙》憑什麼爆紅?

多重宇宙的平行人生,沒有最優化版本,沒有絕對好壞對錯的選擇,最重要或許是活出秀蓮「自己」,做出秀蓮自己的選擇,即使旁人都覺得那「不是」秀蓮。

2021/09/13 | 詹育杰

法國通過《氣候法》限制高碳排產業打廣告,綠色新政下的消費行為將如何轉變?

加入全球「綠色新政」,朝零排碳的目標轉化廣告業的性質,嘗試負起生態公民責任,重塑改善大眾的行為模式,走出消費主義的社會模式。

2021/09/03 | 詹育杰

【影評】《裸體午餐》:藥癮、性慾、怪物,大衛柯能堡計算縝密的超現實主義電影

萬般折磨的創作是從藥癮、創傷、內疚、偏執、埋藏的慾望中迸發出來的,而千絲萬縷的種種因果關係只能以複雜陰謀中,成癮的控制隱喻體現,痛苦的意外殺妻表演如藥癮般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