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
佛學者看《起源》(一):如果生命不是線性,會有什麼挑戰等著我們?
《起源》一書圍繞著西方哲學,或說其「宗教」最重視的兩個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將要去哪裡?並將科學論證的達爾文進化論體系與西方宗教學中的創世說放在兩的對立面,以細緻的手法鋪陳和比較兩邊的主張,是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
2018/07/13 |
自信與壓力像白狗與黑狗打架,誰會打贏就看你照顧哪一隻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是一本將東方的療癒哲學和法國文學巧妙結合在一起,如微風徐徐般的著作,這本書能幫助我們一起重新爬梳好自己的生活,發現到「自己的第二人生,就是來自爬梳好唯一的那一段生命」。
2017/03/01 |
《思·裂》:終極人格沒什麼了不起,能為了崇高理想克制慾望,才是勇者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僅僅是生理上的強大沒什麼了不起,能夠為了更崇高的理想而克制自己的暫時的慾望,服從規範,才是勇者。
2017/03/11 |
我是個反對放生團體的佛教徒,但我更反對刻意製造的對立
如果政府真心想改善放生問題,大可從上游規範廠商減產或是不要賣給特定的宗教團體,這樣就沒有「生」需要被「放」。總之,「同理」才能帶來對話,才能一同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鄙視與優越感除了製造對立外,還能幹什麼?
2018/05/30 |
印度哲學告訴你:如何培養高效率工作者必備的「專注力」
現代西方許多國家都重視專注力的訓練,甚至還被證明不但可以有效減少壓力、還能提高工作能力與續航力。然而,這股訓練風潮並非源自西方本土,而是來自古老的印度哲學:古老的印度哲學中,有一系列討論專注力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