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發表文章數:42

個人簡介

如果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那醫學肯定是最卑微、最需要認清自己不足的學科。一個無知的醫學生如何進化成醫者呢?我很想去理解。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0/02/24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肺部移植為何罕見?我們可以做甚麼?

每五名剛去世並適合捐出器官的人士中,就只有一人的肺部適合用作移植。香港的器官捐贈比例本身已經不高,要在僅有的人選中再找到血型、身高、體重合適的屍肺更加困難,因此有近四成肺病病人會在排隊等候移植時去世。

2020/01/06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戴口罩的學問

到底應該戴哪一款口罩預防傳染病?外科口罩那邊才是正面?如何戴才算正確?這篇文章一次過解答這些關於口罩的常見問題。

2019/12/18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醫學生的「full gear」考試

醫學生迎接內科考試最緊要裝備齊全,否則就算時間充裕,也未能做完所有檢查項目。

2019/11/15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怎能奢望回到過去?

有時我會想,當一切都結束,無論是好的結局還是壞的,我們可以如何適應。大概5年前大家都有這樣的鬱悶,所以運動失敗後大家經歷了好長一段失落的時間。我們又可以如何呢?真能若無其事過多5年嗎?

2019/11/06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公眾知情權與病人私隱之間

雖然我自己都很擔心傷者,但同時間我又不肯定這樣把人家的醫療私隱廣傳是否合適。尤其是本身在醫護行業的,本身的道德規範就包括私隱一項。大眾或許會出於關心轉發傷者的傷勢情況,但我們是否仍對自己的行徑有更高的要求呢?

2019/08/11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處於「收成期」的特首,無法理解示威者為自由民主的付出

一家持外國護照、在香港一個物業都沒有的林鄭月娥,把我們的家弄得一塌糊塗後不會自食其果。但抗爭者中的年青人,就只有一個家,他們的將來就押注在今次的最後一戰。

2019/06/16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要面子的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一定是很倔強很要面子,才不願有任何一個自己提出的草案失敗,尤其是她多次提到修例是特區政府自行推動,更把這條草案的通過與否和自己的個人榮辱掛鈎,才會如此一意孤行。

2019/06/13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6月12日】我沒有後悔和香港市民一起過生日

我只想說,我不是維穩傳媒鏡頭下的滋事分子,我只是個在合法時段停留在遠處的後勤,但我也成為了警務處長口中的暴徒,特首口中任性的孩子。

2019/05/23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要發生多少悲劇,才能讓人正視香港老人不得安老的現實?

近年香港多次出現長者未獲適當照顧引致悲劇的新聞,背後反映的是政府安老政策並未能使這個城市的老人安享晚年。

2019/04/15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誰的普通話比較靈光?」

放寬海外資格轉換考試的合格門門檻來解決公營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要嘗試處理現今公營醫療機構的爆煲問題,不能只從供應著手,也要著眼於需求的來源。

2018/12/21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要第一次見面就給判「死刑」,還是延遲幾個月才知道?

如果自己身患頑疾,預期的壽命不過一年,我會希望直接就知道現實,用餘下的人生做所有之前未完成的心願。

2018/12/06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遇上誤解癌症而後悔的病人

如果病人是因爲對疾病的理解有誤所以拒絕治療,她所作的決定還算是知情之下所作的嗎?該對病人病情惡化負責任的,是病人自己還是醫生呢?

2018/12/06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遇上誤解癌症而後悔的病人

如果病人是因爲對疾病的理解有誤所以拒絕治療,她所作的決定還算是知情之下所作的嗎?該對病人病情惡化負責任的,是病人自己還是醫生呢?

2018/10/10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反對電子煙=僞善?

在幾十年前,因爲醫學界對煙草瞭解不深而沒有反對煙草發售,這是我們已經犯下的錯誤;爲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不能承受再錯一次的後果。

2018/09/20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醫療決定不應是例行公事

跟家人解釋期間,我發現他們的邏輯推理未必比醫學生差,甚至許多時候我說過病情的道理後,他們反而會問一些我從來只是盲目背誦而沒深入鑽研過的細節。

2018/09/19 |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醫生在醫院裏不可說的字

據一位年資深厚的醫生説,就算是街市賣菜沒有上過學的阿嬸都聽得懂這個單詞,聽到之後未免就會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