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韡(Mila)

發表文章數:56

個人簡介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國家管理系政治學博士、台灣淡江歐洲研究所社會學博士。多年來把俄羅斯當成第二個家,長期台灣、俄羅斯兩邊居住,關注於俄羅斯社會之變化。平日也喜愛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演奏,考有日本三味線堀派小唄師範執照,並定期在大阪演出。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07/26 | 陳家韡(Mila)

位於俄羅斯與英國19世紀「大博弈」的中心點,普亭註定無法對阿富汗袖手旁觀

當下普亭面對的是多方角力與保持大國的主導地位,被視為俄羅斯穩固南方勢力的契機。並且美國的退出,給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擴大實力與重新洗牌,跟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建立多邊的外交關係。

2021/06/21 | 陳家韡(Mila)

「計畫經濟」最終導致蘇聯政權崩潰,中共正走在相同的老路上

習近平接收掌權後,必須以中央極權政治藉口,收回這些經濟諸侯的權力,這造成如同蘇共歷史一樣,經濟問題與政治鬥爭混在一起的無解習題。

2021/06/19 | 陳家韡(Mila)

相當於G7+1的「拜普會」:拜登想著不讓俄羅斯往中國靠攏,普亭盤算著如何利益最大化

若說赫魯雪夫與普亭和美國的見面有什麼共通點,大概皆是兩國長久以來缺乏穩定的可預測性。峰會過後,儘管美俄達成共識的方面不多,但也代表雙方試探過程已結束,準備進入下一階段,達到另一種可控的區間平衡。

2021/06/04 | 陳家韡(Mila)

調停以巴衝突有功,埃及是否能順利接下華府在中東的代理人?

開羅出面調解以巴衝突,結束11天的激烈戰火,讓拜登相當滿意,公開感謝塞西的努力,並強調華盛頓將會與開羅加強雙邊關係,顯示埃及在區域和國際穩定的作用與地位已漸漸升高,做為區域安全的調停角色有助於美國在中東勢力的平衡。

2021/05/19 | 陳家韡(Mila)

聖地之戰:拜登對激進分子的讓步,是否助長了以巴衝突的強度?

這次,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都公開批評了以色列的政策,呼籲支持巴勒斯坦人捍衛耶路撒冷。在2020年,原先願意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穆斯林國家,當初背棄血濃於水的伊朗,選擇和美國站在一起,現在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2021/04/14 | 陳家韡(Mila)

俄羅斯大軍集結烏克蘭邊境,「劊子手」普亭到底打什麼主意?

美國近期的情緒、侮辱對普亭而言,真的是引起他「報復」或是製造衝突的衝動嗎?柔道高手的普亭、KGB出身的他最擅長的就是冷靜的觀察局勢,在最佳時機出手,讓對方一槍斃命。

2021/04/11 | 陳家韡(Mila)

伏特加政治學:俄羅斯人的生命之水,「禁酒」的領導人都沒有好下場

從古至今,俄羅斯的伏特加消費量巨大,政府財政對伏特加的專賣收入依賴度非常高,但巨量的伏特加銷售也有害國民健康,兩者一正一負,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2021/03/30 | 陳家韡(Mila)

在埃及民族主義領袖納瑟的操控下,蘇伊士運河成為第二次以阿戰爭的導火線

過去幾十年來,中東發生衝突的狀況越演越烈。東地中海的國家存在著日漸加深的歧異。尤其是以美國為主的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競爭,使得此區的情勢緊繃,在軍事戰略上,各有各的盤算。

2021/02/19 | 陳家韡(Mila)

在今日俄羅斯盛行的「謊言派對」裡,政府的「笑話」已無法讓人民覺得好笑

納瓦尼利用的是新興的網路力量,靠著社交媒體有計畫地接露俄國政府的缺失與貪污事件,並且積極參與選舉活動,譴責普亭政權的腐敗。今天在俄羅斯盛行的「謊言派對」裡,政府捏造的「笑話」效應已無法讓人民感到完全認同或覺得好笑,但俄羅斯要一夕之間變成美國的政治形態,希望還是有點渺茫。

2021/02/09 | 陳家韡(Mila)

川普留下的「政治遺產」,將造成地緣政治長久且深遠的影響

美國近來大量的實施政治經濟制裁,不但對被制裁國家造成巨大影響,其他關聯國家的政治經濟活動也被二級制裁限制。這種單邊主義的制裁,已被歐盟及中國視為嚴重干涉國家主權的工具,必須對其採取反制。

2021/01/08 | 陳家韡(Mila)

中國一帶一路「高鐵外交」,能否實現西伯利亞大鐵路百年前未盡的野心?

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完成後100年後,歷史逆轉,當年俄羅斯帝國由西向東的野心,對應在經濟崛起的中國政權的由東向西的一帶一路戰略上。

2020/12/25 | 陳家韡(Mila)

北太平洋心臟:黑熊比人多的鄂霍次克海,將成為俄羅斯能源戰略要地

鄂霍次克海海域及庫頁島北部皆有豐富的能源及礦產資源,以前因為氣候嚴寒的關係,開發工程不易進行。近年來氣候暖化與海面結冰期縮短,使得陸地及海底開採的可行性增加,大量的能源探勘及開採正在對鄂霍次克海的生態產生威脅。

2020/11/30 | 陳家韡(Mila)

海參崴建城160週年:匯聚六國百年情仇,昔日的東方統治者未來何去何從?

今天中國、日本、韓國各國商港及城市的人口及經濟規模早已倍數超越海參崴,而俄羅斯的遠東區和海參崴卻是經濟落後與人口衰退,昔日的東方統治者未來何去何從,這是個克林姆林宮所面臨的歷史難題。

2020/11/23 | 陳家韡(Mila)

【美國大選後的世界】北極海、東地中海與中國威脅論,三點分析美俄關係未來走向

儘管普亭還未正式恭賀拜登當選,但對俄羅斯言,拜登執政無疑是替俄羅斯帶來另一種新挑戰。尤其在支持烏克蘭、美國與歐盟再度走向大西洋團結共同對抗俄羅斯的情況下,俄羅斯未來需要在不同平台上尋求與美國共同合作的機會。

2020/10/26 | 陳家韡(Mila)

遠在天邊的莫斯科,如何重新布局俄羅斯的太平洋戰略?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氣候嚴峻、地區人口稀少與經費短缺,導致基礎建設落後於其他大型城市。北太平洋的海參崴也多採取閉關自守的政策,但中國的經濟崛起、冷戰結束,加上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必須重新評估其亞洲戰略。

2020/09/28 | 陳家韡(Mila)

美俄中新軍備競賽:承平70年的自由民主制度,最終是否進入兵凶戰危的結局?

川普(港譯「特朗普」)政府的美國第一主義及中美貿易衝突,使得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安全及軍事對抗潛在風險不斷升高,隨之而起的是兵兇戰危的地緣政治與新的美俄中的軍備競賽。

2020/08/27 | 陳家韡(Mila)

俄羅斯對南海爭議抱持何種立場?中俄可能形成軍事聯盟對抗美國嗎?

歷史雖不會重複,但總有類似的韻律。現在的中美俄關係,如果以60年代的冷戰時期來比擬,當時美蘇的對立更像現在的美中對立,現在的俄羅斯未來在美中衝突再進一步升級後,可能成為三角關係的關鍵。

2020/08/10 | 陳家韡(Mila)

印度洋大博弈:中俄印「三國志」合縱連橫,誰會是最後贏家?

在中印邊界衝突後,俄羅斯於六月立刻以第三國身分召開三國協商會議,而美國也強力拉攏印度加入印太戰略夥伴,新的印度洋地緣政治博弈也走向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