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4 | 新共和通訊 1979年後台灣「首次受邀」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到底是哪一年? 最後,雖然已備妥大禮服的高級別代表──蔣彥士、林洋港、李登輝等都沒有真正出席,蔣彥士還為了顧慮兩方的面子,以感冒為由到華盛頓的一家醫院住了兩天。 就職典禮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More... 蕭美琴 駐美代表 蔣宋美齡 雷根總統 陳香梅 李登輝 台美關係 邀請函 外交 林洋港 嚴家淦 2020/10/20 | 新共和通訊 吳怡農的「全民皆兵」提案,會對參與戰爭的平民帶來什麼風險? 按照國際人道法原則,衝突各方無論何時都必須「將平民及民用物體與戰鬥員及軍事目標區分開來」。被動員參與的平民不是戰鬥員,不應蒙受作為武裝部隊人員的同等風險。 吳怡農 國防 More... 平民 軍隊 軍事 後備戰力 戰時機制 李喜明 馮世寬 全民皆兵 人道處理 戰場 2020/07/11 | 新共和通訊 「雪花飄飄」的中華民國美學,才是中國國民黨最寶貴的黨產 如果我們對於光明、積極、節約、淨化,這些所謂的「中華民國美學」感到不解,讓我們回到抗日戰爭的年代,《大公報》問一位底層軍官對抗日戰爭的看法,該軍官回答:「我們中華民族必勝。」記者再問:「勝利後,你要做什麼呢?」軍官回他:「勝利我早就死了,這場戰爭,軍人肯定要死光的。」 一剪梅 一翦梅 More... 費玉清 雪花飄飄 xue hua piao piao 抖音 中華民國美學 新生活運動 2020/06/30 | 新共和通訊 簡評國民黨改委會初稿:我們該如何在「九二共識」後,再共識一次? 在國民黨的「十要點」中,「中華民國」四個字,以及「中華民國憲法」、「主權」這些詞彙頻繁出現,可是卻通篇迴避「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為何」此一關鍵問題。但他們可能沒想到,如果「中華民國」只是台澎金馬及附屬島嶼這個政治實體的名稱,那其實無異於「獨台」/「華獨」。 九二共識 改革委員會 More... 兩岸論述 台獨 華獨 統一 一國兩制 國民黨 江啟臣 一中各表 2020/06/18 | 新共和通訊 高雄並非陳其邁的囊中之物,「又老又窮」與「傳統政治」是最大隱憂 「相信高雄」是陳其邁2018年參選高雄市長時主打的口號之一,如今捲土重來,他依然相信高雄,但高雄在罷免韓國瑜以後,還會相信一個傳統政黨的傳統政治人物嗎?這時候,在野陣營該做的應該是把高雄的社會力引入戰局,營造「非民進黨PK民進黨」的局面。 韓國瑜 陳其邁 More... 高雄 補選 又老又窮 提名 白藍合作 國民黨 民眾黨 2020/06/15 | 新共和通訊 傅斯年是「失準的偉人崇拜」?五個台大學生會轉型正義小組的敘事與史識謬誤 如果我們要理解的是歷史,我們就必須要一直退,退到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事件的全景圖為止。 轉型正義小組 學生會 More... 台大 傅斯年 傅鐘 轉型正義 2020/06/04 | 新共和通訊 為何「六四」在台灣越來越淡?我們該用什麼心態面對今日的中共? 台灣社會對「六四」及香港議題的冷漠態度,有其歷史、政治與文化背景,而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有其自身運作的邏輯,與其以民主價值或民族大義苛責台灣民眾,不如深入闡釋為何台灣應該也必須支持中港的善治與民主進程。 六四 天安門 More... 香港 中共 專制 紀念 和平 民主化 聲援 2020/05/21 | 新共和通訊 防疫紅利成為濫權「遮羞布」:總統府密件洩漏的四個台灣民主危機 若總統府流出密件的「七分真」屬實,台灣作為第三波的新興民主政體,體質本就脆弱,加上又面對詭譎多變的區域環境,必須仰賴國際社會與台灣民眾不間斷的呵護與警醒,才能避免時針走到不可挽回的終點。 總統府 密件 More... 駭客 蔡英文 憲政 任命 任用 弊案 2020/04/27 | 新共和通訊 全球疫情考驗下,台灣健保的高支持度背後有哪些未爆彈? 在預算的控制下,台灣藥廠為了壓低成本,不得不在成分上降低品質,下移品管標準,使得台灣的學名藥經常被詬病藥效不佳。 健保 健保費 More... 全民健保 藥廠 醫生 藥品 保費 藥價 醫院 醫療保險 李伯璋 原廠藥 醫護人員 醫護過勞 血汗醫院 2020/03/19 | 新共和通訊 親美、派系出身、關心港人處境,江啟臣會把國民黨帶去哪裡? 作為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以及有歷經年任期的立法委員,江作為領導人,究竟會把國民黨帶往何處,本文認為必須由其過去的經歷、以及實際作為分析,以破除種種猜測的迷霧與錯誤認知。 國民黨 黨主席 More... 江啟臣 黨團 親美 同婚 地方派系 2020/03/16 | 新共和通訊 有人問「國民黨該親中還是親美」,但這根本不該是個問題 雖然底層國民黨和深藍支持者確實是有「親共」的問題,但沒有一個中國國民黨領袖有「親中」問題,也絕對不可能反美,只要了解憲法和黨綱就能很清楚的證明。 國民黨 親中 More... 親共 共產黨 中國 中華民國 親美 民主 華統 黨主席 改革 2020/01/03 | 新共和通訊 面對美中印太角力擠壓,台灣的「區域經濟整合」如何布局? 美國近年來的外交策略來看,其政府不僅持續貶低自己在印太的地位,更破壞了與友邦間的情誼,在美國地位岌岌可危之時,中國藉著地緣與經濟的優勢,不斷在此區擴大影響力,RCEP更給了它展現領導能力的最好機會。 RCEP CPTPP More... 區域整合 區域經濟整合 新南向 印太 東亞 太平洋 亞洲 2019/11/13 | 新共和通訊 《紐約客》反思美國留學生接納策略(下):對中國媒體來說,「新聞」和「內容」是同一件事 在民主國家中,自媒體上能夠激起人轉發按讚的言論是由民眾發表的,相反地,在極權國家中,這些言論是經過國家控制監控,原本能夠讓人們表達個人意見的平台,反成了極權政府帶動風向、控制思想的工具。 中國 留學生 More... 美國 紐約客 自媒體 留學政策 媒體素養 媒體識讀 北美留學生日報 2019/11/13 | 新共和通訊 《紐約客》反思美國留學生接納策略(上):我們讓你呼吸自由的空氣,你卻繼續看CCTV 以往美國政學界中存在一個美好的幻想,認為中國在經濟上的開放,最終會帶來政治改革而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但面對近期香港反送中衍伸出的一連串抗議活動,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出現了大量支持中國政府的言論,這樣的行為讓美國民眾感到震驚。 中國 留學生 More... 美國 紐約客 海歸 鷹派 北美留學生日報 2019/08/20 | 新共和通訊 從越戰流亡的「越南共和國」,看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與台灣 把中共視為敵人,讓越南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找到了一個「最大公約數」,但這卻不代表兩個國家就沒有矛盾。 越南共和國 越戰 More... 舊金山 小西貢 流亡 共產黨 戰爭 南越 2019/08/18 | 新共和通訊 從「掌上明珠」到「性命自顧」——香港歷史時刻的觀察 2019/07/20 | 新共和通訊 外交部「史密斯教授」影片:網友覺得溫馨,內行人卻看到「政治干預」 自1979年走到今天,臺灣的政治環境出現劇烈的變化,但這部影片略過大部分的重要史實,卻把最長的秒數、最大的鏡頭給了《台灣關係法》立法當年才23歲的蔡英文總統,有如讓蔡政府獨佔民主化的光環、獨佔臺美友好關係的功績。 外交部 臺灣關係法 More... 史密斯教授 林雨祥 王能祥 卡特 蔣經國 小編 蔡英文 2019/06/21 | 新共和通訊 回顧台美三波「政黨民粹史」,看韓國瑜在國民黨的未來 美國和台灣,在近代都曾經歷過三次「民粹綁架政黨」的案例,而這個猶如美國大蕭條年代「最危險男人」的韓國瑜,又會怎麼改變國民黨和台灣呢? 韓國瑜 韓粉 More... 民粹 川普 2020總統大選 國民黨 主席 茶黨 建制派 台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