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遍路文化

發表文章數:9

個人簡介

大人的素養課,通往自由學習之路 有感於近年閱讀習慣的改變、以及知識內容授權的轉型與跨界衍伸的興起,遍路文化於2019年7月正式成立,致力於將台灣優質的名家知識內容從文字(紙本)轉到音頻、視頻,以設計、規劃、製作到營銷「跨界知識型影音課程」為主要核心業務,拓展紙本書外的知識內容市場。

最新文章

2020/06/01 | 遍路文化

聖修伯里與小王子建立信任的基礎,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常有的關係

藝術媒介有自己的特性和感染力,可以是某人情感表現中的實際參與者之一。請你回想一下,當你還是個小小孩的時候,讓你強烈依賴、不能離開的物品,不管柔軟光滑的毯子,或是毛茸茸的玩具等,它好好地承接了你的情緒投射,它是你的情感延伸物,更是你自我表達過程中的實際參與者。

2020/05/31 | 遍路文化

運用藝術來轉化親子關係,從世界名著《小王子》了解「馴養」與「豢養」

藝術媒材對親子藝術陪伴上的心理動力,有很大的幫助,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承接此特性,來聊聊「運用藝術媒材轉化親子關係」。什麼叫轉化呢?簡單的說,使一件事物,轉變它原來的性質成為另一種性質的歷程和結果,叫做轉化。

2020/04/17 | 遍路文化

什麼是「藝術治療」?別小看那些代表自我的日常藝術碎片

其實,人類很早就已經有把藝術與情緒連結起來照顧心靈的概念,不少藝術家受到弗洛伊德和榮格等等心理學家運用藝術來治療精神疾病的影響,也逐漸建立起藝術的獨立治療方法,也就是「藝術治療」。

2020/04/16 | 遍路文化

圖像對話與療癒:尼采、佛洛伊德和榮格談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

現代人面對生活中許許多多,無法在當下就落實的煩惱,難免就滋生了焦慮。這些內心的焦慮,很需要靠自我對話來消解。那麼,該如何做到自我對話?

2020/04/06 | 遍路文化

解析過度焦慮的父母:覺察曾經受傷的自己,你的擔心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從父母們的抱怨中,可以看出兩個最大的困境,第一,是無法讓孩子聽話;第二,是無法讓孩子願意講話。這在在顯示親子溝通上出現了很大的障礙,但也可以看出父母內心的擔憂。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困境:「為什麼要孩子聽話呢?」而第二個困境是:「為什麼一定要孩子開口說話呢?」

2020/03/30 | 遍路文化

從大腦發展看依附關係:青少年其實很需要跟大人們一起冒險

青少年需要安全依附關係讓他們感到自己有後盾,然後能更踏實地去探索自己與生活環境。青少年很需要跟大人們一起做些冒險刺激或興奮好玩的事情,當親子之間能夠一起激發身心狀態,上升到心跳加速的黃燈區,然後再一起回到綠燈區,這就會加強原有的情感連結。

2020/03/27 | 遍路文化

《田園合奏》、《草地上的午餐》:為什麼要讓「男人衣冠楚楚,女人光著身子」?

《田園合奏》,號稱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名畫,古代的畫家不需要特效,只需要一支畫筆,透過特殊的技法,還有特定的隱喻,他們就可以做到一切。

2020/03/26 | 遍路文化

羅浮宮《聖賽巴斯提昂》:箭矢代表他生前遭受的苦難,也是黑死病的象徵

《聖賽巴斯提昂》這幅畫的構圖角度,我們都非常熟悉,因為電影經常會採取這種仰角鏡頭,用來暗示某個角色的崇高地位或主宰性。這種視覺語言,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出現了,而且這種視角也是畫家曼帖尼亞的風格特色之一。

2020/03/24 | 遍路文化

用「觀落陰」及「陰陽眼」來解釋何謂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

這幾年,被稱為「虛擬實境」的VR以及「擴增實境」的AR變得非常的火紅,不過,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些視覺科技的發展呢?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些視覺科技對於文化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呢?在這裡,我想用兩種在台灣可以聽到或是見到的宗教現象來為你提供一個洞見。這兩個現象就是「觀落陰」以及「陰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