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黃軒醫師

發表文章數:35

個人簡介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最新文章

2022/02/10 | 黃軒醫師

在防疫旅館隔離雖無直接接觸,仍須注意開門瞬間的「氣溶膠傳播」

都已經在防疫旅館內,如何被感染?其實類似的情況,全球各地的防疫旅館都一直反覆發生。而研究人員認為,這最可能是「氣溶膠」在走廊的傳播。

2021/07/18 | 黃軒醫師

研究:COVID-19病毒如何在公共廁所進行傳播?又該如何防範?

公共廁所,也是COVID-19傳播的重點區域,本文探討了「COVID-19病毒如何在公共廁所進行傳播?」及「如何防範在公共廁所可能接觸到COVID-19病毒?」的問題。

2021/07/16 | 黃軒醫師

疫苗 vs. 醫美:打COVID-19疫苗後,可不可以再注射玻尿酸?

美國皮膚科醫生建議 :「在接種疫苗前後2週,避免施打玻尿酸,以確保安全」,此外,另一篇研究的建議為 「: 一般民眾在醫美玻尿酸注射和疫苗注射之間,可以考慮4-8週的間距」。以上資訊供有相關疑慮的民眾參考。

2021/07/02 | 黃軒醫師

高雄社區大樓疑五人「共用電梯」染疫,在密閉空間該如何自保?

COVID-19病毒傳播距離,在電流風扇吹動下,最遠可達4.5公尺、至少在30分鐘內仍可漂浮在電梯密閉內空氣中。

2021/06/03 | 黃軒醫師

為什麼傳統菜市場容易成為病毒潛伏之處?如何根除傳播鏈?

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傳統市場密不可分,而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毒也正在市場裡虎視眈眈, 等候人們群聚、伺機而動!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傳統市場會成為病毒潛伏之處,而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2021/05/28 | 黃軒醫師

社區感染爆發一個月後死亡率才有望下降,該如何調整重症醫療量能?

疫情擴散時,如何調整重症醫療量能?歐洲從去年一開始,面對COVID-19疫情衝擊下,訂出了「疫情衝擊下的危機反應計劃書」,讓全球了解在疫情擴散時,如何調整重症醫療量能的標準程序。

2021/05/25 | 黃軒醫師

COVID-19患者無明顯症狀卻猝死家中,小心難以察覺的「快樂缺氧」

這些隱形缺氧,有時會逐漸的發生,有時則很快,早上沒症狀,晚上就心跳停止了。這使一般人難以察覺,所以也就被稱為「隱形殺手」。

2021/04/22 | 黃軒醫師

為什麽打完COVID-19疫苗,有些國家的疫情仍然失控?

接種疫苗不代表病毒就會消失,是你的日常生活行為決定一切。尤其目前全球仍在大流行,打了疫苗之後仍應遵守防疫措施。

2021/03/24 | 黃軒醫師

淺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死亡必然會發生,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看別人接觸死亡,和自己面對死亡,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其實每個週邊發生的死亡案例,一個個都是提醒:你必死,準備好了嗎?

2021/03/14 | 黃軒醫師

我們都在吃、喝、吸著塑膠料,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發現「塑膠微粒」

科學家第一次在人類的胎盤內,發現了塑膠微粒,我嚇到了!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出現了「塑膠料」,非常令人憂心。

2021/01/20 | 黃軒醫師

隔離病房內,最容易被病毒污染的是滑鼠與電盤——你的手才是最危險的

其實只要你有戴口罩,面對面咳嗽而吸入飛沫傳播的機會,也會減低很多。但現在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為主,這些感染病毒在環境中製造汙染,也就是說,你的手指頭,才是最危險的。

2021/01/15 | 黃軒醫師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起靠近離死亡最近的地方

建議除了N95囗罩、護目鏡、手套和隔離衣,也都得用頭罩,防護罩、鞋套及隔離脖。這些全套在急救的個人防護設備(PPE)配備,對COVID-19飛沫、氣溶膠顆粒防護才會更有效。

2021/01/08 | 黃軒醫師

寒流來襲為什麼眼睛不怕冷?留意「眼中風」等五種眼疾最易在冷天被誘發

雖然我們的眼睛看上去不怕冷,但也因為這樣使靈魂之窗特別容易暴露在冷空氣中,導致許多眼部疾病容易在冷天被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