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1/10 |
【隨點隨看串流+】2023串流大戰愈演愈烈:除了《魷魚遊戲》第二季,還有哪些萬眾期待的重點影集?
一年之初,讓我們展望在串流大戰愈來愈激烈的2023年,HBO、Netflix、Amazon、Apple TV+又各自準備推出什麼旗艦原創劇要來互別苗頭呢?由於今年戰場真的太熱鬧了,本文就以新劇為主來做介紹,篇末再特別提及重新回歸的重點劇。而雖然本文主要重點在展望2023將出的新劇,但最後實在想要特別提及兩部筆者非常期待的回歸第二季。
TNL+ 2022/12/30 |
專訪TONE Music:籌組原創頒獎禮,用投票方式發問:香港音樂通往何處?
《未來音樂選 TONE Music Awards 2022》的獎座用冰做,化開就沒有,像頒獎禮的那個晚上,鎂光燈、歡呼、得失,只要過去就變得不再重要,留下的只有作品。當時TONE的成員Jan Curious在台上說:「大家繼續做歌、交歌、投票,沒有其他。不要因為個獎去做音樂,是因為喜歡音樂,所以才做音樂。」不過他後來想想,獎是不重要,但對於香港音樂,錢重要。
TNL+ 2022/12/30 |
專訪香港hip hop廠牌Yack Studio:立足地下,向主流挑機
香港地下音樂難搵食,大多音樂人只能當創作是興趣,想把興趣變成職業,如何生存就是最大的課題,Yack選擇適時利用主流的資源,同時堅持做自己的作品,如成員Novel Fergus所言:「香港九成人在聽主流,我哋indie玩極都發唔到圍,但如果拉到聽眾過來,起碼個比例平衡點,其實大家都搵到食。」
TNL+ 2022/12/30 |
【10位影評人嚴選2022年最佳電影】疫情、戰爭、通膨等惡劣環境之下,影像如何重聚人心?
《關鍵評論網》邀請10位影評人,分別選出自己心中今年度的最佳電影,並親自撰寫短評理由。評選規則是2022年在台灣院線、影展或是串流首度能看到的新作(僅限以正規方式),不分國內外,不包含數位修復。希望透過影像與文字,藉以回望今年。而在這些電影之中,《媽的多重宇宙》、《世界上最爛的人》、《哈勇家》等片皆入榜,此外,還有哪些電影進入榜單?各影評人的理由又是什麼?
2022/12/20 |
《時間怪獸》導讀:每次的殖民挫敗,都成為他們更支持帝國主義的理由
紀律是文明的主要特徵,但紀律要成為無意識的習慣需要長久的訓練和練習。因此印度需要被託管,英國必須要盡責地、家父長主義地治理印度。神意不再是隱密的自然目的,英國的統治就是神意本身,給次等文明帶來進步的賜福。
TNL+ 2022/12/19 |
【關鍵專訪】台灣首位赴美取照園藝治療師黃盛璘:不只需要了解植物,更重要的是了解治療本體——人
台灣的園藝治療認證,比照美國、加拿大的體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取得,合格的園藝治療師,不只需要了解植物,更重要的是了解治療本體——人。本篇專訪,試圖從台灣首位赴美取得證照的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口中,聊聊園藝治療師,以及這個不太被大眾熟知的職業,該如何「治療」人類。
TNL+ 2022/12/13 |
失卻世界盃,他們把貓咪帶回英國
卡塔爾的貓數量介乎200萬至300萬,幾乎相當於該國逾290萬人口。貓咪在伊斯蘭文化中雖然有著崇高地位,但近年卡塔爾流浪貓的生活並不理想,牠們面臨食物短缺、夏季氣溫經常超過45度、繁忙的道路和人類虐待等問題。
2022/12/08 |
【劇場】《人類狂想曲》:藝術家用黑暗照亮了我們,他們為觀眾所創造的,不再是「產品」
《人類狂想曲》是由法國新銳團隊魔人神手製造所(La Main de l’homme)帶來的一齣結合雜耍與戲劇的表演。觀看《人類狂想曲》,不禁有一種錯覺:這是人類物種創生以來,第一次發現工具使用的再現,文明初始的牙牙學語。有趣的是,人類創造工具勞動,又反過來被工具所塑造。當人類被自己的工具所馴化,把自己降格為勞動動物,真正的鬥爭就不由外部而來,而是發源於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