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特稿

發表文章數:980

個人簡介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2/11/25 | TNL特稿

【2022卡達世界盃】當街頭痞子全面歐化:現在的巴西隊越來越能贏球,卻也越來越沒個性

2014年1:7敗給德國後,巴西人的自尊心及信仰被打的支離破碎:我很喜歡帶球過人,不想總是來回奔跑,可我無法踢贏比賽,怎麼辦?放棄個性,徹底工業化、歐洲化。現今的巴西隊更強了,但就是缺少了那股狡滑油條的歡樂足球氣息,那個屬於真正巴西人的主心骨。

TNL+ 2022/11/24 | TNL特稿

英國後悔脫歐了嗎?

民調顯示,英國56%受訪民眾認為脫歐是錯誤,只有32%覺得脫歐是明智決定,19%曾投票支持脫歐的人如今表示後悔了;分析認為,民眾對脫歐的支持度逐漸減退。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選片人談金馬影展的策展脈絡:不僅僅只是影迷許願池,更紮實地掌握了死忠影癡們的期待

縱使選片主題與面向的觀眾客群不竟相同,但以民間機構自營影展的方式下,票房仍作為影展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要如何在茫茫影展中,鶴立雞群博得觀眾的青睞,影展的核心也終歸還是得回到節目的選片。這一點,作為影迷年度大盛事(尾牙)的金馬影展,很明確且紮實地掌握了死忠影癡們的期待(願望)。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傀儡大貓熊團團之死:「贈台」的政治意涵,與動物為兩岸「團圓」付出的代價

中國研究大貓熊的權威專家胡錦矗表示,「圈養繁殖大貓熊的好處,是使得人們不必從野外再捕捉」。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令人錯愕,卻反映了一項事實──大貓熊不需要人類,是人類需要大貓熊。人類不僅是「愈幫愈忙」,而且根本上是以物種保育之名,將動物作為達到政治、經濟、文化等象徵目的之手段。

TNL+ 2022/11/22 | TNL特稿

台灣迎來「365天都有影展」空前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

「台灣365天都有影展」的說法雖然誇大,但基本上每個月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影展正在進行,是不爭的事實。形式從常態性影展到專題放映;放映地點從奢華氣派的泰坦廳深入到鄉鎮的獨立書店;參與人數從上千人次到一人獨自在家線上平台收看;作品接收到的掌聲從金馬殿堂迴盪到學生製作畢業展——台灣的影展、電影節在21世紀撐出前所未有的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絕對是金馬獎入圍影片及周遭的華語電影。

2022/11/20 | TNL特稿

【書評】司法之艱難,正義之幽微──讀陳昭如《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

本書正式以「無罪推定」,「(科學)證據法則」,與「被害脈絡」三條基調,不僅檢視了性暴力的本質,被害人的真正需求,更進一步正視了性侵類型冤案這隻房中巨象的存在。最後這一點,往往並不是一般媒體或者民眾可以理解或接受的:一切案件都可以有冤案,獨獨兒童性侵事件,不應該也不能夠有冤案。

2022/11/20 | TNL特稿

【來自東京灣底:尾崎世界觀】第二回:非人物種〈擺渡人〉,地下室Live House令人懷念的緊迫濕黏樂音

我一邊聽著各式各樣的台灣樂團,忽然感受到一股懷念的熱氣。再仔細的查了一查,原來是「非人物種」樂團的《擺渡人》這首歌曲。這首歌跟前面所聽的其他樂團,樂音明顯的有哪裡不同,繼續聽下去之後,我發現從他們的音樂中感受到混著那麼一種味道。

2022/11/18 | TNL特稿

【書評】《人類破壞性的剖析》:就像某個地方水質出了問題,佛洛姆的主張是全面加裝濾水器

《人類破壞性的剖析》是社會心理學中全面探討人性黑暗面的經典專著,佛洛姆除了運用其心理學領域的專業素養,更援引神經生理學、動物心理學、古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知識,來嚴謹查核自己的理論;並以希姆萊、史達林、希特勒為例,具體分析其人格特質與破壞性行為的成因。

TNL+ 2022/11/17 | TNL特稿

全球80億人口又何足懼

人口學家認為,與其擔心人口爆炸或崩潰,倒不如綢繆應對人口變化的政策。未來28年,地球人口增長17億,當中一半來自以下8個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坦桑尼亞和印度。其中印度於明年大有機會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2022/11/13 | TNL特稿

【書評】《不被愛也沒關係》:即使轉到了稀有的那顆毒親扭蛋,子女們仍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書名《不被愛也沒關係》,也許是這三名被毒親養大的子女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就算不被你們用愛意扶養長大也沒有關係,就算我沒有叫你們生下我也沒有關係,就算這一生都無法逃離「我是你的小孩」的血緣也沒有關係,我們依然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TNL+ 2022/11/10 | TNL特稿

【台劇】《她和她的她》:與《想見你》近似的結構,謎團的答案同時也是愛情的答案

結合懸疑和愛情兩大賣點的劇,優勢就是在市場上,可以同時框到非常大的兩塊觀眾,但危險之處就在於,如果兩者間出現不平衡或無法互相連結(最高竿是互相強化),則可能兩邊的觀眾都不領情,落得吃力不討好的結果。先前筆者曾在《想見你》剛上檔時,就提到該劇成功在於謎團的答案,同時也是愛情的答案。在這個角度上,《她和她的她》也有近似的結構

TNL+ 2022/11/10 | TNL特稿

鬼同你住:家居鬧鬼很常見,但人們開始不怕了?

在1000名受訪美國人中,44%表示曾經住過「鬼屋」,這比例相較2020年同類調查的22%顯著增加。但有說法認為,受到媒體的影響,很多人似乎不再那麼怕鬼。

TNL+ 2022/11/08 | TNL特稿

【2022金音獎】賽後評析:華語的榮耀交給金曲獎,台灣的榮耀交給金音獎,亞細亞的孤兒進軍大東亞共榮圈

華語的榮耀交給金曲獎,台灣的榮耀交給金音獎,如此這般有朝一日,就算取代金曲獎有何不可?就跟原創、地下樂團、獨立音樂駁倒主流芭樂音樂那樣復辟,豈不美哉?從這屆金音獎看下來,台灣根本不用蓋一堆幾百億的場館、花錢養一群人負責想這個場館裡面要做些什麼,只要搞定海外演藝人員工作證申報流程窒礙與官方補助、獎勵、投資、標案的策略性思考全盤配套權衡,台灣根本不會是等待救援的亞細亞的孤兒,而是帶領音樂驕傲衝出亞洲的亞細亞音樂鬥士。

TNL+ 2022/11/04 | TNL特稿

【關鍵專訪】貴人散步創辦人葉宛青、洪維寧: 結合古蹟觀光,拓展城市型音樂節的可能性

2017年開辦的「貴人散步音樂節」,不只廣邀海外樂團來台演出,六年來以台灣罕見的「Showcase」形式策展,將「音樂節」作為音樂人與音樂產業人士的媒合平台。而對於台南這座城市,創辦人洪維寧則認為,台南市觀光發展本身就很強勁,並不會特別覺得「貴人散步音樂節」為觀光造成巨大的實質影響力,反而是打開了音樂圈裡,其他產業人士對這座城市的想像大門,讓大家開始正視台南也能成為舉辦演唱會的選擇。

2022/11/02 | TNL特稿

【書評】《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一本討論「自然知識觀」的「科學哲學」哲普書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企圖讓「科學哲學」更普及一點,而且也企圖把它回溯到更久遠的過去、貫穿更長遠的歷史,從公元前第六世紀古希臘時代的泰利斯直到二十世紀的波柏和孔恩,這樣的企圖使得作者標榜本書是一本「自然科學哲學史」,它的歷史幅度與一般的西方哲學史相當。

2022/10/31 | TNL特稿

讀《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就像一股集結底層人民意志所發出的吶喊,在社會夾縫間掙扎求生

我想,在現今資本與共產對立的世界中,我們也不急著戴上有色的左派眼鏡來看這部劇本輯。因為就我看來,裡面收錄的作品實實在在地站在台灣的土地上,用最貼近生活的角色、最接地氣的語言、最具本土特色的音樂形式,以及富有批判性的思考,為一段段卑屈的故事與受壓迫的角色們發聲。

2022/10/30 | TNL特稿

【繪本】《乖女孩》:人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他的耳朵正在專注傾聽自己的聲音

我想誠摯地邀請所有大人跟小孩,讀這本《乖女孩》,我們可以談談,乖女孩露西為什麼「被所有人隱形了」?為什麼牆裡關著這麼多女孩,甚至包括露西的曾祖母?為什麼露西之後大發脾氣、拚命破壞,曾祖母仍讚美她厲害?而閱讀的妳,終究找到妳的聲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