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特稿

發表文章數:1009

個人簡介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7/06/30 | TNL特稿

【台北電影節】歡迎光臨柬埔寨:《照片沒說的秘密》的影像再現與歷史建構

有一張寄到德國的明信片寫道:「Hello from Cambodia!」而明信片正面是一個老人的腳被鐵鍊拴住,被處死前凝視著鏡頭的黑白肖像,觀光消費與國家暴力在此時形成了極大的張力。然而,奈恩接下來對金哈說的話,讓這個張力持續擴大,他說:「你很年輕,如果你對生意有興趣,我們可以合作。」

2017/06/29 | TNL特稿

【台北電影節】歡迎光臨柬埔寨:《照片沒說的秘密》的影像再現與歷史建構

有一張寄到德國的明信片寫道:「Hello from Cambodia!」而明信片正面是一個老人的腳被鐵鍊拴住,被處死前凝視著鏡頭的黑白肖像,觀光消費與國家暴力在此時形成了極大的張力。然而,奈恩接下來對金哈說的話,讓這個張力持續擴大,他說:「你很年輕,如果你對生意有興趣,我們可以合作。」

2017/06/18 | TNL特稿

暴力從何而來?評展覽「嗜暴者」

展場裡,王鼎曄〈電擊肖像〉系列,將放大的臉部特寫依序排開,呈現每一位被拍攝者臉部遭電流通過的痙攣片段,錯愕、無從防備、困窘,又因顏面神經的反射性作用,而顯得變形、可笑。或許,這是最貼近我們每一次感受到恐怖、暴力的瞬間。

2017/05/19 | TNL特稿

眼睜睜看著笑聲打破禁忌:豬哥亮的語言與戲角

豬哥亮的過往,與他在大眾文化中的意義,恐怕不只是一個喜劇泰斗的墜落。其在新劇團開始的表演人生,更代表台灣用自身庶民文化,去接納並且稱霸現代化流入的種種(新劇團、電視劇、歌廳秀等等)時代,已經全然逝去。

2017/05/17 | TNL特稿

【音樂永存】未來音樂:意識的近場通訊

這些看似東南西北兵家必爭的工具其實都在共同形塑出一種唱片產業的標準聲音,定義什麼是好的動態、對的頻率等等,而他們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意識。

2017/05/17 | TNL特稿

展覽「嗜暴者」:我們對暴力的喜愛,遠比想像中的瘋狂

「嗜暴者」一展無法將所有暴力與藝術的形式都做出完善而詳盡的討論,而是希望能夠找出另一種觀看的方式,從暴力的角度來看待當代藝術。當然,從這種角度來看待當代藝術的時候,恐怕我們再也無法說「藝術歸藝術」了吧!

2017/05/16 | TNL特稿

以「前瞻」為名的空白支票,前瞻特別條例草案沒告訴你的祕密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廣播中常有這段機關槍話語。同樣情節也發生在立院委員會闖關前瞻特別條例,總金額一兆七千多億的前瞻計畫,草案卻暗藏玄機,不僅創造許多程序捷徑,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2017/05/12 | TNL特稿

【音樂永存】O1年代:我的唱片櫃,你的唱片清單

載體的變動,不僅讓音樂創作變成廣泛的興趣,也讓聽音樂從私密的體驗,轉為主動公開分享的選擇。

2017/05/09 | TNL特稿

【音樂永存】光碟年代:數位革命的始作俑者-CD

由《換帖兄弟》到千禧年饒舌歌手阿姆賣出4,300萬張的《超級大痞子》,全球CD年平均銷售量超過20億張,雖然LP和卡匣因此遭到極度壓縮,但光靠CD即可為整體音樂產業創造足足4倍的成長。

2017/05/05 | TNL特稿

【音樂永存】磁條年代:我的雷諾原子筆和錄音帶

時至今日,或許是對數位世界快速變化的反感,也可能是流行文化意見領袖們的陰謀,卡帶隨身聽這些80年代的玩意兒,似乎又在年輕人時髦話題的選單內出現。想想,在新世紀的2017年,腰間掛個卡帶隨身聽走在路上,確實蠻帥又吸睛。

2017/05/02 | TNL特稿

【再給我一點時間】現代的寂靜與喧囂:靜音派對與蒸氣音樂

無聲的舞池裡,參與者和DJ台串聯無線耳機,打破空間限制,更避免聲音污染的隱憂;戴上耳機,你可以投入樂曲盡情跳舞,脫下耳機,便能輕易和朋友交談、不必提高音量扯破喉嚨。

2017/05/02 | TNL特稿

【音樂永存】烏盤年代:黑膠還魂記

數位洪流的沖刷下,壓片廠一家關掉一家,唱片行一度顯得岌岌可危,但人類的文明史一再上演絕處逢生的故事,就在iPhone發表的那一年,黑膠回來了。

2017/05/01 | TNL特稿

協助處理著一件又一件的過勞死個案,他們還是站在崗位上奮鬥著

一本《過勞之島》加上許多的田野調查,讓《勞動之王》的編劇們在過程中深受感召地發現:身邊還有非常多的人在不同的領域奮進努力,只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

2017/04/28 | TNL特稿

谷阿莫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美國亦有Honest Trailer(老實說系列)也是擷取電影片段,另加上自己旁白後所改作之影片,創作內容及方式均與谷阿莫相似,但Honest Trailer與谷阿莫比較,仍有差異。

2017/04/22 | TNL特稿

【毛小孩 你的生命夥伴】獸醫Dr.Ellie:對毛孩最好的感謝,是給牠你所能成為最好的你     

動物比我們更清楚這個世界並不容易,而身為被動物選擇的人,我們能給動物最好的回應,就是經過理性思考後,盡所能,做出選擇,成為的最好的你。 

2017/04/17 | TNL特稿

【再給我一點時間】黑膠七十二變:收藏家林太崴的收藏品

黑膠因為發聲原理的不同,得以發出「異常的溫暖的聲音」,所以人們愛的不只是為了懷舊黑膠,而是為了找回類比的溫度。

2017/04/14 | TNL特稿

中國不幫忙,美國自己解決北韓問題? 特朗普,別再鬧了!

特朗普授權向敘利亞發射飛彈、派遣航空母艦從新加坡駛往北韓,彷彿向世界昭告:美國不是光說不練的。但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呢?美國承擔這些行為後果的可能性極其有限。

2017/04/11 | TNL特稿

特習會鴻門宴,中國正陷入「O型包圍」

特習會上週結束。特朗普一邊與習近平用餐之際,美國一邊對敘利亞射飛彈給俄羅斯看。但其實在習近平前往美國之前,中國的周遭各國已經紛紛地表態構成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