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特稿

發表文章數:1008

個人簡介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2/12/03 | TNL特稿

【書評】《準點發車》:台日鐵路最大的差距,在於是否內建「準點與安全」的決心

深究台鐵令人詬病的準點率問題,就是因為在各個環節充斥瀰漫「差不多文化」氛圍,列車晚到站沒關係,列車未遵照規定駕駛沒關係、列車未確實停靠沒關係,甚至連保養維修也是差不多就好,文化裡沒有追求準點的「嚴謹」,又怎麼能讓人相信安全無虞?

TNL+ 2022/12/03 | TNL特稿

【2022卡達世界盃】腳下技術學巴西,聯賽經營學德國——日本的足球哲學,就是一直學、一直學

從90年代巴西業餘足球員當上國家隊10號球員,經歷外籍球星的改革,導師從巴西換成德國,再改打全面的地面戰,日本終於在2022年世界盃以小組第一身分衝入淘汰賽。在這長達40多年的努力,日本足球的哲學其實就是學習,並制定計劃嚴格執行。

TNL+ 2022/11/30 | TNL特稿

【關鍵專訪】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夏崔安:談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劇院的關係,以及影展所扮演的角色

受金馬影展邀請,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以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名義再次造訪台灣。卡洛夏崔安2013年至2018年曾經擔任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自2019年6月接任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在2020年2月順利舉行第70屆柏林影展後即遇上COVID-19襲捲全球。而在秋陽暖照的早晨,這也是他這次訪台的最後一天,卡洛夏崔安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下對影展的期望,以及對於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影展關係的觀察。

2022/11/30 | TNL特稿

【小笠原欣幸特稿】如何解讀台灣選民獨有的平衡感,對於理解台灣政治極具重要意義

在中國施壓下的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執政黨民進黨記錄性慘敗,蔡英文總統負起責任辭去黨主席職務。在來自中國的壓力增加下,各地方的選民為何仍試著向執政黨說「不」?熟悉台灣選舉的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小笠原欣幸,論述了台灣地方選舉的概況。

TNL+ 2022/11/27 | TNL特稿

【2022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贏在民進黨做得太爛,骨子裡還是一個喜歡窩裡反的政黨,2024不容樂觀

國民黨的黨員與支持者們只應該高興一天就好,因為坦白講國民黨贏得勝利的主要原因,多數還是來自於民進黨犯了太多的錯誤,並非是因為國民黨本身對人民產生了什麼新的吸引力。

2022/11/26 | TNL特稿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獨一無二的吟遊歌手阿淘:絕版珍稀的《離開台灣八百米》,唯一受到音響迷青睞的台灣客語歌手

阿淘就是陳永淘,一位客家吟遊歌手。二手CD到現在都還賣7000台幣以上,中國歌迷、音響迷也都愛他的歌,而台灣日後不斷會有新的客家歌手出現,但時空背景已經改變,新一代客語歌手成長所吸吮的時代奶水跟阿淘不同,應該不會出現第二個阿淘了。阿淘是無法複製的,如獨一無二的珍貴藝術品。

TNL+ 2022/11/25 | TNL特稿

移台港人首投「九合一選舉」,珍惜公開表達政見的自由

依糕表示,在台灣的香港人群體中,的確有人對民進黨的執政越來越失望,2020年總統選舉時,造勢場合「台灣撐香港」喊得激情,對香港移民的審批條件,卻在這一兩年內,逐漸收緊。除了為他們感到難過,也幫不上什麼忙。而自己拿到了台灣身分證,際遇不同,想法自然也有所改變:「台灣的政府優先保護台灣人民的權益,也是很合理的。」

TNL+ 2022/11/25 | TNL特稿

放下獵奇心態,港人再投「九合一」挺會思考、年輕候選人

David回想上次市長選舉:「當時是獵奇加上興奮,今年就冷靜很多,加上來台灣的時間長了,更能理解候選人的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想吸引什麼選民。」他會在YouTube上搜尋歷屆議員的質詢紀錄,特別支持他認為「思考有邏輯」的人,他也更傾向支持年輕候選人,將活力帶進議會。

TNL+ 2022/11/25 | TNL特稿

香港新移民:台灣的候選人重視個人魅力勝過政見?

在林口開餐廳的27歲移台港人Katniss傾向把票給民進黨,因為她擔心國民黨會讓台灣被渗透:「錢跑進來,就會(形成)控制,因為錢就是權力。」;而做Uber司機的爸爸Kelvin則傾向支持國民黨的侯友宜,「感覺他比較貼地(親民)」、「聽他講的話會覺得,他不是完全跟著黨走。」

TNL+ 2022/11/25 | TNL特稿

【2022卡達世界盃】當街頭痞子全面歐化:現在的巴西隊越來越能贏球,卻也越來越沒個性

2014年1:7敗給德國後,巴西人的自尊心及信仰被打的支離破碎:我很喜歡帶球過人,不想總是來回奔跑,可我無法踢贏比賽,怎麼辦?放棄個性,徹底工業化、歐洲化。現今的巴西隊更強了,但就是缺少了那股狡滑油條的歡樂足球氣息,那個屬於真正巴西人的主心骨。

TNL+ 2022/11/24 | TNL特稿

英國後悔脫歐了嗎?

民調顯示,英國56%受訪民眾認為脫歐是錯誤,只有32%覺得脫歐是明智決定,19%曾投票支持脫歐的人如今表示後悔了;分析認為,民眾對脫歐的支持度逐漸減退。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選片人談金馬影展的策展脈絡:不僅僅只是影迷許願池,更紮實地掌握了死忠影癡們的期待

縱使選片主題與面向的觀眾客群不竟相同,但以民間機構自營影展的方式下,票房仍作為影展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要如何在茫茫影展中,鶴立雞群博得觀眾的青睞,影展的核心也終歸還是得回到節目的選片。這一點,作為影迷年度大盛事(尾牙)的金馬影展,很明確且紮實地掌握了死忠影癡們的期待(願望)。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傀儡大貓熊團團之死:「贈台」的政治意涵,與動物為兩岸「團圓」付出的代價

中國研究大貓熊的權威專家胡錦矗表示,「圈養繁殖大貓熊的好處,是使得人們不必從野外再捕捉」。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令人錯愕,卻反映了一項事實──大貓熊不需要人類,是人類需要大貓熊。人類不僅是「愈幫愈忙」,而且根本上是以物種保育之名,將動物作為達到政治、經濟、文化等象徵目的之手段。

TNL+ 2022/11/22 | TNL特稿

台灣迎來「365天都有影展」空前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

「台灣365天都有影展」的說法雖然誇大,但基本上每個月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影展正在進行,是不爭的事實。形式從常態性影展到專題放映;放映地點從奢華氣派的泰坦廳深入到鄉鎮的獨立書店;參與人數從上千人次到一人獨自在家線上平台收看;作品接收到的掌聲從金馬殿堂迴盪到學生製作畢業展——台灣的影展、電影節在21世紀撐出前所未有的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絕對是金馬獎入圍影片及周遭的華語電影。

2022/11/20 | TNL特稿

【書評】司法之艱難,正義之幽微──讀陳昭如《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

本書正式以「無罪推定」,「(科學)證據法則」,與「被害脈絡」三條基調,不僅檢視了性暴力的本質,被害人的真正需求,更進一步正視了性侵類型冤案這隻房中巨象的存在。最後這一點,往往並不是一般媒體或者民眾可以理解或接受的:一切案件都可以有冤案,獨獨兒童性侵事件,不應該也不能夠有冤案。

2022/11/20 | TNL特稿

【來自東京灣底:尾崎世界觀】第二回:非人物種〈擺渡人〉,地下室Live House令人懷念的緊迫濕黏樂音

我一邊聽著各式各樣的台灣樂團,忽然感受到一股懷念的熱氣。再仔細的查了一查,原來是「非人物種」樂團的《擺渡人》這首歌曲。這首歌跟前面所聽的其他樂團,樂音明顯的有哪裡不同,繼續聽下去之後,我發現從他們的音樂中感受到混著那麼一種味道。

2022/11/18 | TNL特稿

【書評】《人類破壞性的剖析》:就像某個地方水質出了問題,佛洛姆的主張是全面加裝濾水器

《人類破壞性的剖析》是社會心理學中全面探討人性黑暗面的經典專著,佛洛姆除了運用其心理學領域的專業素養,更援引神經生理學、動物心理學、古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知識,來嚴謹查核自己的理論;並以希姆萊、史達林、希特勒為例,具體分析其人格特質與破壞性行為的成因。

TNL+ 2022/11/17 | TNL特稿

全球80億人口又何足懼

人口學家認為,與其擔心人口爆炸或崩潰,倒不如綢繆應對人口變化的政策。未來28年,地球人口增長17億,當中一半來自以下8個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坦桑尼亞和印度。其中印度於明年大有機會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