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特稿

發表文章數:1008

個人簡介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16/12/26 | TNL特稿

【現實祕境】《克里斯計畫》:時間的異變地誌學

我和攝影師與製片三個人在原住民嚮導的引領下,就這麼扛著攝影機、腳架進入一片沒有步道的雨林之中。身體因烈日下累積的汗水而顯得黏稠,行進中只能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水蛭在地面湧動攀爬,有的懸掛在樹上不時掉下來附著在人的肉身上。

2016/12/16 | TNL特稿

【能源轉型篇】2025年你對「家」的想像,又是什麼樣子呢?

在未來,電業改革不僅將促進能源轉型,也將帶動「用電」「產電」甚至是建材工藝的革新,在人與自然打造新平衡的過程中,我們對「家」的概念也將如何轉變。

2016/12/15 | TNL特稿

【借鏡日本篇】電費便宜就好?日本零售電力自由化後的電力消費改變

從日本新電力公司搶攻市場的策略裡,可以看出其他影響電力消費的項目,許多新電力公司會利用原組織或前身的固有業務,提供配套銷售,爭取消費者的青睞。

2016/12/14 | TNL特稿

【時間電價篇】「移峰填谷」化解跳電風險,原來台灣早有節電良方!

當一般家戶可以透過電池,預先儲存價格便宜的離峰電力,等尖峰時段(或有需要的時候)再拿來用,一方面可讓消費者賺到價差,積少成多之後,也能讓電力公司避免尖峰用電不足的跳電風險。

2016/12/14 | TNL特稿

【電價比較篇】Google使用綠電不是為了「夠潮」,是因為真的比傳統能源便宜

其實Google遇到的「100%純綠電」困境和台灣雷同,我們支持綠能、自己使用太陽能板,但可能輸到家裡的電仍是混合電。不過,多使用再生能源,卻是因應目前現實狀況的減碳方法。

2016/12/13 | TNL特稿

【社區電廠篇】「綠電先行」開放再生能源四大選擇,不再浪費台灣天然稟賦

台灣許多偏遠地區擁有各種差異懸殊的天然稟賦條件,包括:川流式小水力、地熱、生質能、太陽能、風力等,均有無限可能發展出小型模組化之綠能商業模式,如:社區或公民小型電廠,世界各國不乏先例。

2016/12/13 | TNL特稿

【再生能源篇】潔淨能源新增裝置容量已超越煤炭,若再加上電廠級儲能技術呢?

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核電已經不再是各國決策者最偏愛的選項,他們轉而擁抱再生能源,畢竟與核電和火力電廠相比,再生能源興建快速、民眾反彈較不嚴重,亦沒有核廢處理的顧慮。

2016/12/12 | TNL特稿

【台電分合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實台灣電業早在104年前就開放過

其實,台灣電業早在104年前就曾經開放過,經歷了一段百家爭鳴的時光。現在台電又有可能因電業自由化而分家,讓我們回顧台灣這段電業改革史,由古觀今,了解這段歷史。

2016/12/07 | TNL特稿

【吳晟專文】陳映真:最敬愛的文學兄長

我最大的憾恨是,在陳映真債務與疾病交迫的晚年,連小小的棲身之所都保不住。在冠蓋滿京華、豪宅滿街林立的台北,竟然沒有誰、沒有任何單位出面,連我也未適時大聲疾呼試試看,至少,將陳映真的居所保留下來,徒然留下心中的憾恨。令人痛心的台灣現實社會啊!

2016/12/04 | TNL特稿

「世界遺產潛力點」被塗鴉,淡水重建街怎麼了?

「世界遺產」本來應該是全球人共同珍愛的瑰寶,可是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在行政處理上,卻讓人感覺未必是那麼一回事,無獨有偶的是在今年發生了兩件「世界遺產潛力點」在沒有仔細評估與居民公開討論下,便以彩繪做新裝,地點分別發生在淡水重建街與馬祖東引聚落,此事件引起了文化界質疑跟撻伐。

2016/11/25 | TNL特稿

在文學、思想與行動中:悼 陳映真老師

陳映真就是陳映真,反對他,當然可以,但請切切記得,莫以己身未加確知的妄語,對人進行汙衊,這是不科學的,更是不道德的。

2016/11/25 | TNL特稿

在文學、思想與行動中:悼 陳映真老師  

陳映真就是陳映真,反對他,當然可以,但請切切記得,莫以己身未加確知的妄語,對人進行汙衊,這是不科學的,更是不道德的。

2016/11/25 | TNL特稿

淨選盟反思:「黃潮」會否有機會再釀政治海嘯?

11月19日,四萬人從全國各角落湧入首都,舉起布條高呼口號,施壓醜聞纏身的首相納吉下台。這已是馬來西亞人第五次穿著黃衣上街,向掌控聯邦政權的國陣嗆聲。Bersih 5.0有無可能在最遲2018年的全國大選釀成「政治海嘯」,衝擊納吉政權?

2016/11/13 | TNL特稿

特朗普做對了什麼?希拉莉做錯了什麼?六個QA談美國總統大選

特朗普至始至終都不是所謂的共和黨建制派,他不是既得利益者,他不是老共和黨的人,看起來比較像是第三勢力,只是這個第三勢力剛好在因緣際會之下,披上共和黨的戰袍。

2016/11/12 | TNL特稿

川普做對了什麼?希拉蕊做錯了什麼?六個QA談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至始至終都不是所謂的共和黨建制派,他不是既得利益者,他不是老共和黨的人,看起來比較像是第三勢力,只是這個第三勢力剛好在因緣際會之下,披上共和黨的戰袍。

2016/11/09 | TNL特稿

熱狗不能稱「狗」:從清真食品標準看馬來西亞族群關係焦慮

馬來西亞對於清真食品的界定看似嚴格,實則設定的標準游移幅度大,更多時候也未必與伊斯蘭教義直接相關,而是出於特殊的政治以及族群關係考量。

2016/11/07 | TNL特稿

趣談美國第一夫人史(下):兩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媽祖級」第一夫人

本文分成上下兩篇,趣談美國第一夫人史。開國的前三任夫人,剛好各自帶開組別:大姊「旺夫組」、二姊「勥腳(能幹)組」、三姊「苦旦組」;建國數十年後,始出現「藝能組」;最後提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媽祖級第一夫人。

2016/11/07 | TNL特稿

【威斯康辛直擊】身為女性,為什麼她們支持特朗普?

上上週末我到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做採訪,我的主要目標採訪對象就設定在那些川普的女性支持者。我想知道,身為女性,為什麼她們支持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