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2/11/10 |
【台劇】《她和她的她》:與《想見你》近似的結構,謎團的答案同時也是愛情的答案
結合懸疑和愛情兩大賣點的劇,優勢就是在市場上,可以同時框到非常大的兩塊觀眾,但危險之處就在於,如果兩者間出現不平衡或無法互相連結(最高竿是互相強化),則可能兩邊的觀眾都不領情,落得吃力不討好的結果。先前筆者曾在《想見你》剛上檔時,就提到該劇成功在於謎團的答案,同時也是愛情的答案。在這個角度上,《她和她的她》也有近似的結構
TNL+ 2022/11/08 |
【2022金音獎】賽後評析:華語的榮耀交給金曲獎,台灣的榮耀交給金音獎,亞細亞的孤兒進軍大東亞共榮圈
華語的榮耀交給金曲獎,台灣的榮耀交給金音獎,如此這般有朝一日,就算取代金曲獎有何不可?就跟原創、地下樂團、獨立音樂駁倒主流芭樂音樂那樣復辟,豈不美哉?從這屆金音獎看下來,台灣根本不用蓋一堆幾百億的場館、花錢養一群人負責想這個場館裡面要做些什麼,只要搞定海外演藝人員工作證申報流程窒礙與官方補助、獎勵、投資、標案的策略性思考全盤配套權衡,台灣根本不會是等待救援的亞細亞的孤兒,而是帶領音樂驕傲衝出亞洲的亞細亞音樂鬥士。
TNL+ 2022/11/04 |
【2022金音獎】賽前預測與分析:跨世代鬼才大對決,除了熊仔、李權哲還有哪些作品值得一聽?
音樂獎的先決條件,還是得讓音樂創作本身來說說話;把今年入圍金音獎的名單聽過一輪後,著實處處充滿驚喜,也更對本屆的得獎名單有更高的期待,帶著對於禁忌數字的解碼期待,本篇文章就是2022金音獎的賽前大補帖,特此分享給讀者心頭好與個人預測。
TNL+ 2022/11/04 |
【關鍵專訪】貴人散步創辦人葉宛青、洪維寧: 結合古蹟觀光,拓展城市型音樂節的可能性
2017年開辦的「貴人散步音樂節」,不只廣邀海外樂團來台演出,六年來以台灣罕見的「Showcase」形式策展,將「音樂節」作為音樂人與音樂產業人士的媒合平台。而對於台南這座城市,創辦人洪維寧則認為,台南市觀光發展本身就很強勁,並不會特別覺得「貴人散步音樂節」為觀光造成巨大的實質影響力,反而是打開了音樂圈裡,其他產業人士對這座城市的想像大門,讓大家開始正視台南也能成為舉辦演唱會的選擇。
2022/11/02 |
【書評】《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一本討論「自然知識觀」的「科學哲學」哲普書
《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企圖讓「科學哲學」更普及一點,而且也企圖把它回溯到更久遠的過去、貫穿更長遠的歷史,從公元前第六世紀古希臘時代的泰利斯直到二十世紀的波柏和孔恩,這樣的企圖使得作者標榜本書是一本「自然科學哲學史」,它的歷史幅度與一般的西方哲學史相當。
2022/10/31 |
讀《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就像一股集結底層人民意志所發出的吶喊,在社會夾縫間掙扎求生
我想,在現今資本與共產對立的世界中,我們也不急著戴上有色的左派眼鏡來看這部劇本輯。因為就我看來,裡面收錄的作品實實在在地站在台灣的土地上,用最貼近生活的角色、最接地氣的語言、最具本土特色的音樂形式,以及富有批判性的思考,為一段段卑屈的故事與受壓迫的角色們發聲。
TNL+ 2022/10/23 |
【2022電視金鐘獎】賽後分析:台劇爆發的爆冷之年,《華燈初上》和《茶金》為何受委屈?
先講結論,年度現象級且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的《華燈初上》,在劇本、演出、製作上都有出色之處,絕對不值得全數槓龜。而入圍16項卻只拿2獎項的《茶金》不夠突出嗎?這兩部作品入圍這麼多項大獎、社群討論這麼激烈,卻遭到冷落,真的相當尷尬。究竟為什麼台劇百花齊放的一年,結果反而卻更令人意外,該如何看待可能造成的原因?本文試圖從幾個面向切入。
TNL+ 2022/10/23 |
獨裁者希特拉畫作該燒不該燒?可議不可議?
英國國營電視頻道Channel 4為新節目買了希特拉(希特勒)一副畫作,讓觀眾決定畫作是否要由主持人銷毀。「每件作品都有其支持者,希特拉的作品也不例外,爭論的焦點在於這件藝術品的存亡是否應取決於其創作者—希特拉的道德品德。」
2022/10/20 |
實境節目《超級營地任務》:Z世代看似自由卻極度缺乏安全感,每個人帶著不同的問題來到這裡
工作之於每個人的意義不一樣,同樣有愈來愈多年輕世代重視工作的意義,而是希望能為認同的理念努力,而不單只是賺錢。未來最夯的職業,現在也說不準,可以確定的是,非典型職業的選項可能愈來愈多,曾經有位擔任國小老師的朋友告訴我,她問班上的學生未來的夢想是什麼?竟然超過一半以上都是當Kol、Yout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