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2/12/13 |
失卻世界盃,他們把貓咪帶回英國
卡塔爾的貓數量介乎200萬至300萬,幾乎相當於該國逾290萬人口。貓咪在伊斯蘭文化中雖然有著崇高地位,但近年卡塔爾流浪貓的生活並不理想,牠們面臨食物短缺、夏季氣溫經常超過45度、繁忙的道路和人類虐待等問題。
2022/12/08 |
【劇場】《人類狂想曲》:藝術家用黑暗照亮了我們,他們為觀眾所創造的,不再是「產品」
《人類狂想曲》是由法國新銳團隊魔人神手製造所(La Main de l’homme)帶來的一齣結合雜耍與戲劇的表演。觀看《人類狂想曲》,不禁有一種錯覺:這是人類物種創生以來,第一次發現工具使用的再現,文明初始的牙牙學語。有趣的是,人類創造工具勞動,又反過來被工具所塑造。當人類被自己的工具所馴化,把自己降格為勞動動物,真正的鬥爭就不由外部而來,而是發源於自身。
TNL+ 2022/12/07 |
倫敦電影節(下):實地參展經驗分享,拓展台灣影視工作者的視野與創作
今年因為參與台灣短片作品《殺風景》(SAPPUKEI)入選倫敦電影節實驗觀摩單元(Experimenta)而受邀參加倫敦電影節,本文記錄下此行出自個人觀點之經驗側寫,希望提供業界朋友作為參考。
TNL+ 2022/12/06 |
倫敦電影節(上):影評人發起「擁抱影展的影展」,如何在世界浪潮中確立定位?
倫敦電影節在脫歐之後,甚至慢慢地沖淡其歐洲特色,逐漸發展成一個英國地域性較強的影展。倫敦電影節逐漸與在地工業體系和城市文化共振,努力走出歐陸德法強勢電影工業之外,屬於英國、反映英國價值的電影節。然而倫敦電影節的起源是什麼?這幾年又有什麼變革?2022年的倫敦電影節又有什麼特別的影展特色呢?
TNL+ 2022/12/06 |
【日劇】《First Love 初戀》:這部劇情簡介看似老哏的劇,為什麼在全亞洲都掀起懷舊風潮?
最新Netflix原創劇、取材自宇多田光經典名曲〈First Love〉的日劇《First Love 初戀》,成為今年年末的現象級戲劇。這篇從「懷舊」和「亞洲90黃金年代」切入,《First Love 初戀》能看到連載火紅的《獵人》,或是收訊很爛的PHS手機,可以說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和《二十五.二十一》之後,再次證明懷舊在影視裡無可磨滅的力量。
TNL+ 2022/12/04 |
【關鍵專訪】奥斯卡獎導演Carol Dysinger:台灣夜市人際關係的緊密性,讓我想起過往在阿富汗拍攝創作的感受
曾以《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If You're A Girl)》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的Carol Dysinger應邀首次來台,與在地製作團隊在蘆洲湧蓮寺市場拍攝紀錄短片。於好萊塢和紐約擁有多年電影剪輯和編劇經驗、富具人文關懷情感的她,也在此次拍攝中得到許多特別的體會。
TNL+ 2022/11/30 |
【關鍵專訪】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夏崔安:談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劇院的關係,以及影展所扮演的角色
受金馬影展邀請,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以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名義再次造訪台灣。卡洛夏崔安2013年至2018年曾經擔任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自2019年6月接任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在2020年2月順利舉行第70屆柏林影展後即遇上COVID-19襲捲全球。而在秋陽暖照的早晨,這也是他這次訪台的最後一天,卡洛夏崔安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下對影展的期望,以及對於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影展關係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