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影展

發表文章數:29

個人簡介

由臺北市政府勞動局主辦,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承辦的「2019勞工影展:你我她的勞力事」,精選18部來自臺灣、美國、英國、法國、南韓、新加坡、匈牙利等國的影像作品,透過不同行業的案例,探討勞動環境中的性別議題,回顧勞動歷史,呈現性別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你我的職場及生活。自10月26日至11月3日期間,假光點華山電影館、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及師大公館校區等地播映。歡迎民眾免費參加。相關資訊請上官網:http://www.tilff.taipei/

最新文章

2019/10/19 | 勞工影展

【2019勞工影展】《RBG:不恐龍大法官》:面對每個選擇都要「當個淑女、獨立自主 」

「淑女」指的並非溫柔婉約,而是「不要被無用的情緒,綁架了自己」,「獨立自主」則是記得生命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上,RBG用一生的智慧告訴我們這件事。

2019/10/19 | 勞工影展

【2019勞工影展】那些銀幕上的女性「保母」角色

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工作者的加入及整體社會對女性議題的關注,讓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漸漸開始被述說,這點從近年幾部女性電影來看更加鮮明立體。

2019/10/18 | 勞工影展

【2019勞工影展】從策展人的選片脈絡,洞察「你我她的勞力事」

2019勞工影展,透過「不一樣又怎樣」、「直到你感同身受」、「漂洋過海討生活」、「像女人一樣戰鬥」,共同在大銀幕上述說「你我她的勞力事」。

2017/10/29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過勞時代,家族陰影

我是一個勞工運動者,但也是個母親。我最擔心的是:會不會哪一天兒子也變成了我的過勞個案?

2017/10/28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全民備戰:《女工戰爭》捍衛勞動尊嚴與權益

現代諸多慣老闆的面貌,古今中外皆然,這讓我常常思考:難道沒有一種新的可能嗎?難道世界上真的沒有一個良善的企業家嗎?

2017/10/27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下次假日我要睡一整天:深田志穗《用過即丟的工人》系列

在真正具有美德的世界,人類應該有好吃懶作的自由,就連一個徹底的廢人,也有活著的權利。那時候我們將踏入新的精神荒原,被迫面對那個逃避已久的問題:毫無意義的生命有何意義。

2017/10/27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捷運「潛水夫」的血淚職災

《尋找捷運潛水夫》要對生活在台北的人說的是,當年捷運在建造的過程中,如何造成了「工傷」,這群工人現身說法,用他們的勞動選擇與經驗,凸顯他們的生活、家庭的經濟處境及離開原鄉的不得已,也談到他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

2017/10/26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菲律賓勞工的無間地獄

多數在台的菲律賓移工,都曾經歷過契約化的荼毒,歷經幾番掙扎後不得離鄉背井工作。觀看《無間契約》,讓我們試圖去同理這些為我們國家付出的移民工朋友們,更加了解他們國家的困境,透過更多的了解及交流,相信會使台灣朝向一個更友善多元的社會前進。

2017/10/25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擱淺與航行:那些關於工廠的新生行動

雖然沒有人能保證,調整自己和社會結構的互動關係,能讓你變得更順心如意,或者獲得什麼。但選擇相信,積極的參與行動,能夠改變世界,讓世界更好,就是一個保護人性基本價值的珍貴行動。況且這個世界,往往讓我們無可選擇。

2017/10/24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九零后打工妹》:我就像籠中的小鳥,怎麼飛也飛不高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在紀錄片最後,在門簾後的馬登超大叫:「我要瘋了!我要瘋了!」那樣淒楚的尖叫聲音或許不是唯一,而是九零後多數承受三重身分差序壓迫的打工妹共同的生活體驗。

2017/10/21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用過即丟的工人》:無盡流轉、難以回返的生命風景

導演深田志穗相當靈巧地在三部短片中,將源自於現實的影片與靜照,以混編和純粹兩種形式,搭配訪談和配樂,不僅結構性地闡述了議題,更具體實踐了藉由動靜態影像組合,所可能創造的語意擴散與意義牽引。

2017/10/19 | 勞工影展

【職業演員】跑船,沒有青春

血汗勞動在當今資本主義的霸權底下早已惡名昭彰,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海上漁工的問題更是赤裸,因為漁工長年在海上,與雇主/管理階層處於權力極端不對等的關係,再加上漁工彼此間,因種族、語言、文化、習慣等的差異等,經常處於孤立無援狀態。

2016/08/30 | 勞工影展

【青貧世代】難兄難弟之邦:從「飛特族」看日本青年勞工處境

也許青年勞工真正的出路,不一定得寄情於選舉開票的結果,而是需要回歸日復一日的生活戰場去爭取。這句話並不只是用來勉勵東洋友人們,也是講給我們自己聽的。

2016/08/29 | 勞工影展

【青貧世代】《教師大聯盟》重省教師的社會角色

企業勞工組工會不稀奇,教師也可以組工會才是台灣社會亟需正視的事。像教師這樣的心智工作者與傳統印象裡的勞工其實同樣都有「受雇者」的身份,因此應該改變「勞工就是低技術體力勞動者」的傳統刻板印象。

2016/08/28 | 勞工影展

【青貧世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加拿大的《失業世代》

《無業世代》這部影片忠實描述了加拿大年輕人的困境,其中有很多啟示,相當值得台灣借鏡。

2016/08/27 | 勞工影展

【青貧世代】《NY路邊攤》女性移工的奮鬥:「歐巴馬先生,你到底做了什麼? 」

女性勞動者的生命故事需要被聽見,更多非典型勞動權益需要被看見與保障,如同裘蒂斯說的:「我們努力工作貢獻社會,我們希望要有尊嚴的生活。」

2016/08/26 | 勞工影展

【青貧世代】勞工運動的尷尬處境:奪回《被偷走的七天》

勞工運動有時得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爭取到某個立意良善的修法,結果無法落實;或者即便落實了,卻不是基層勞工認為最重要的。

2016/08/25 | 勞工影展

【青貧世代】《發聲練習曲》:南亞女性移工的生命故事

「老闆小心啦!工人覺醒啦!」一群來自南亞女性移民組成了互助團體,不懂英語,在全然陌生的環境中學習如何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