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
接到國民法官通知的注意事項:權利、義務、何時能夠拒絕?
如果有一天,我們打開信箱看到一張「候選國民法官」通知書,後續應該要做什麼呢?國民法官的權利、義務和注意事項又是什麼?而在哪些情況下,我們有拒絕擔任國民法官的權利?
發表文章數:57
時事評論,您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合於您口味的評論;但是各種評論背後所涉及的法律原理及規定,卻鮮少有人提及。 我們嘗試透過常人的口吻呈現法律人藏在觀點背後的思考方式,希望能帶給大家不同的感受:喔~原來是這樣。 主站:http://plainlaw.me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lainlaw.me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毛院長進行看守,國會儘速制定交接條例,將政務交代清楚,以便5月20日可以儘快接軌,而馬總統就不要再講一些快來組閣我有誠意的話了,行政院長歷來都應該是總統的執行長,執行不力就把行政院長換掉,總統則四年一次接受民意考驗,不是嗎?
讓國民成為法官,與職業法官一同審訊判案,目的在豐富法院判斷的視角與內涵,讓更多元的觀點進入法庭。但若要讓制度發揮作用,必須讓國民法官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讓他們能問對問題,切中案件要點,針對核心進行判斷。那這些教育該如何進行?
這幾天攻佔各大媒體版面的台南鐵路東移案,有人同情迫遷戶,也有人覺得就是錢談不攏才會有爭議。以下簡單梳理脈絡,並討論案件中的徵收、徵用等法律爭議。
我們真的有機會坐在法官席上,聽著兩造雙方的意見,檢視證據與法理,然後做出定人生死、奪人自由的判斷嗎?國民法官制度到底與我們有多近?我們可以先從目前已經發布的草案中,來估算看看我們能當到國民法官的機率。
如果有一天,我們打開信箱看到一張「候選國民法官」通知書,後續應該要做什麼呢?國民法官的權利、義務和注意事項又是什麼?而在哪些情況下,我們有拒絕擔任國民法官的權利?
黨團協商本身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因為有的時候確實需要協商,才可以保障小黨的權益,這也是小黨有機會和其他大黨平起平坐的機會,也可以避免透過表決這樣的零和遊戲造成更大的撕裂,但因為現行操作的狀況造成協商都沒有紀錄,許多的法案的制定都這樣「黑箱」的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