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戲言

發表文章數:42

個人簡介

雅歷。寡言,文章字句屬戲言。在柏林讀哲學,寫作。https://www.patreon.com/ericlamtf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12/22 | 戲言

香港與韓國在柏林(四):港產片在韓國流行,曾像今天韓國文化在香港

上世紀韓國的電影院,要麼是上映港產片,要麼荷里活電影。現在似乎也很難想像了,因為新一代韓國人,除非是港產片影迷,否則都不會看港產片。

2021/11/28 | 戲言

香港與韓國在柏林(三):韓國人吃即食麵,吃得很徹底

炸雞當然是不能日日食。可是,日子一久,又會令人想念當中的味道;就像是香港茶餐廳的「餐蛋麵」,食得多會厭倦,但放到口邊又會令人不能拒絕。

2021/10/29 | 戲言

香港與韓國在柏林(一):港韓跨國婚姻,用哪種語言來溝通?

韓文同中文發音相對地接近。因此,「韓妹」只是學了一年的普通語,已經到高階的程度,發音甚至比很多香港人準確。可是,我一開口說廣東話,她便嘗到苦頭。

2021/09/28 | 戲言

疫情與情緒——德國政府必須準備應付最壞情況

德國有研究指女性比起男性在疫情間更容易感到孤獨與焦慮,對生活不滿。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爆發前,女性生活滿意度整體比起男性為高。

2021/08/25 | 戲言

開卷有益?獨裁者眼中的哲學家

哲學對獨裁者而言,都只有工具價值。重點不是哲學家說了甚麼,而是希特拉只是想從當中,抽取符合自己偏見的片言隻語。

2021/08/05 | 戲言

默克爾忠實盟友Armin Laschet「水災樂禍」?德國政治人物的形象

德國的選民會否想要一位「歡樂」的總理,仍然未知。拉錫不合時候的大笑,會否笑走自己的政治前途,在九月大選自有分曉。

2021/07/23 | 戲言

母親與死去的兒子:戰爭與暴政見證者

當時,柏林著名的畫家Max Liebermann,向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提議頒發騎士勳章給柯勒惠支(Käthe Kollwitz),表揚她的藝術成就。可是,作品內容反映的是德國貧窮狀況,激怒了威廉二世,因此拒絕受予勳章。

2021/07/06 | 戲言

德國的絆腳石:承擔歷史責任,教訓放在生活中

還原歷史的真相,是應該並且是值得做,不過卻不是一件值得歡愉的事情。

2021/06/21 | 戲言

博士頭銜,為甚麼在德國如此重要?

不是每個人都想從事學術專業,為甚麼在德國仍然那麼多人願意冒險投身學術界?

2021/05/27 | 戲言

表面為納粹後勤支援,暗裡印反納粹文宣——「白玫瑰」蘇菲・紹爾

「我不是最勇敢的,也不想成為最漂亮的,但我卻一直是最靈敏的那個。」蘇菲・紹爾(Sophie Scholl)因反納粹賠上了性命,在每個極權的社會中,最容不下的就是會獨立思考的人。

2021/05/05 | 戲言

哲學家的風骨:哈伯瑪斯拒絕領獎,拒絕認同獨裁政治

哈伯瑪斯的聲明,暗示他學術立場,與當地政治環境格格不入。自由、民主、包容等的普世價值並不得認同,少數特權階級坐擁權力。如果他接受獎項,從象徵意義上,則是認同獨裁政治,淪為他人國際政治的嫁衣裳。

2021/04/29 | 戲言

位於柏林圍牆的車站寫著教訓:忘記歷史,注定重複歷史

位於柏林市中心的Gesundbrunnen車站,冷戰時正好位於柏林圍牆,站內牆上掛了一句話:不識歷史者,注定重轁覆轍。

2021/04/12 | 戲言

卡夫卡在柏林:房租被提高,他將女房東勢利性格寫進小說中

一戰後的柏林,百物蕭條,通貨膨脹,加上戰爭賠款令整個德國陷入經濟與政治危機。卡夫卡也避免到市中心,除了混濁空氣對他的健康不佳外,還想避開政治的不穩。

2021/03/29 | 戲言

「德英文」:不德不英不倫不類,還是語言進化?

要說「影片」不應說「視頻」,要說「新年」不應說「春節」,要說「二世祖」不應說「富二代」?在網上不時都會看到這類罵戰。語言的使用習慣,很多時都會受地域的影響,而德文也面對類似的問題,特別是受英文的影響。

2021/03/17 | 戲言

柏林一條街的種族歧視爭議

Mohr這個字,雖然沒有那麼廣泛使用,不過在非裔德國人眼中,提到這個字時,無可避免都會想到過去的奴隸歷史,對他們的負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