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很有事

發表文章數:8

個人簡介

公視自製的《藝術很有事》節目,是全外景、每週半小時的藝文週報,探索各個藝文領域的創作內涵,提供引人入勝的藝文觀察。

最新文章

2022/08/25 | 藝術很有事

陳進、李梅樹、楊三郎、李澤藩⋯⋯我們闖入的不只是民宅,還有關於台灣美術的記憶

筆者有幸接受過該節目的採訪拍攝,製作人徐蘊康長期關心台灣藝術與藝文環境,製作團隊專業嚴謹,影像溫暖平實,精煉不炫技。這次「台灣美術史系列」延伸到畫家後代經營的美術館,鋪陳家屬、研究者的訪談與舊照片,「類戲劇」片段為不熟悉膠彩畫的觀眾演繹創作過程,用心可見。

2022/06/03 | 藝術很有事

〈祖師爺的女兒們〉:「豫劇皇后」王海玲母女兩代間的拉扯,戲曲如何從傳統中創新?

〈祖師爺的女兒們—奇巧胡撇仔戲和豫劇皇后〉這一集,除了展現戲曲新世代如何從傳統中創新,以及在逆境中求生存之外,其實也像是一齣「親情倫理劇」,看到母女兩代間的拉扯、不捨,與最終的和解攜手。

2019/10/12 | 藝術很有事

在時間的座標中指向未來,看《藝術很有事》開展的建築光譜

建築要面對社會、階級和意識形態,還要想像未來生活的可能性,因為房子蓋好就是面對未來,我們的生活方式跟過去有甚麼不同,我們的建築就會有所不同。

2019/05/02 | 藝術很有事

日本大地藝術祭的長期許諾:從鄉村看見世界

藝術祭提供了一種解答、打開了一個想像。20多年來,大地藝術祭不斷回應地方面對的問題,突顯其獨特性,賦予鄉村前所未有的色彩,相對的,地方則為藝術提供厚實、再創造的土壤,一次次吸引來自世界、數十萬計的遊客到訪。

2019/03/13 | 藝術很有事

妙手回春救國寶:讓文物再次亮相,是修復師的終身使命

可逆性是故宮四個修復室在做修復時的共同信念,器物室助理研究員林永欽針對乾隆年間的龍藏經板做修復時,這樣告訴我們:「我們在博物館做修復,通常還是希望做一個最少量的干涉,就是最低量的處理⋯讓它對下個世代的修復師,是負擔最小的狀態。」

2019/01/30 | 藝術很有事

談公視《藝術很有事》企劃與製作:一場藝術生產的行動

我們身處在一個影像過剩和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作為內容的產製者,如何賦予影片意義,而非做千篇一律或如消耗品般的片子⋯《藝術很有事》是在一種破碎的情況下打游擊戰,在不同的廢墟場景也好、田野場景也好,被遺忘的空間場景也好,去重新複訪那樣子的曾經存在的現場性。

2018/11/02 | 藝術很有事

雕刻刀傳述的排灣故事:他們不是藝術家,而是美的釋放者

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說,在排灣族的文化裡,並沒有「藝術」這個字眼,他的身分並不是排灣族的藝術家,只是釋放美的人。他一樣需要打獵、下田,只是他的天賦更多表現在創作上。

2018/09/13 | 藝術很有事

【藝術很有事】尋找深邃美麗的鄭問

其實所謂「深邃美麗的亞細亞-不可思議的超級亞細亞」正是《早安》漫畫雜誌的總編輯栗原良幸對鄭問的想法。他無法理解鄭問的深度,對他而言,鄭問先生就是深邃美麗的亞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