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家健康
大家健康

發表文章數:25

個人簡介

《大家健康》關心你健康的大小事,開啟你的健康新視野,幫助掌握身心靈健康。提供醫療保健、飲食養生、美容健身、兩性婚姻經營、親子教養、樂活老年照護、健康新知等豐富的閱讀內容。 《大家健康》是一個適合大眾學習身體自我保健的健康品牌,廣受專家、學者推薦肯定!雜誌和網站內容以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主題做為報導,讀者可以透過深入淺出的文章,獲得實用的保健常識。 《大家健康》除了紙本雜誌外,亦有書籍出版。多年來,出版不少與醫療保健、心理勵志、公共衛生等類別的好書,並著重在知性、啟發、實用的連結。用心於每一篇文章,並製作每一本好書,讓讀者用「悅」讀,耕耘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最新文章

2022/12/17 | 大家健康

網傳「泡完熱水再沖冷水,可訓練血管強度」,醫師警告:極端溫度變化,當心引起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是心臟要將血液傳到全身血管途中很重要的結構,就像一個多層的水管,有時會因血壓太高、外傷等原因造成血管破裂,血液滲進去,崩開了主動脈的血管壁,這就是「主動脈剝離」。極端溫度會過度刺激周邊血管,造成血壓突然飆高,嚴重可能引起「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中風」等致命的危急狀況。

2022/12/15 | 大家健康

火鍋沾醬加顆生雞蛋可以嗎?比起膽固醇,更應該擔心沙門氏菌危害

吃半熟蛋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買來之後要洗蛋嗎?多數人對雞蛋仍有迷思,常聽到的是「只能吃蛋白不能吃蛋黃,因為蛋黃易讓膽固醇飆高,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到底雞蛋攝取和心血管疾病之間有無關聯性?

2022/11/08 | 大家健康

醫師解析:次世代疫苗有必要繼續打嗎?第四劑你選BA.1還是BA.5?

疫苗可防護Omicron系列是一大進展,所以稱為「次世代」疫苗,當疫情已逐漸被疫苗控制,防疫觀念如何改變?未來怎麼與病毒共存?次世代疫苗除了mRNA,還有其它選擇嗎?

2022/08/20 | 大家健康

孩子放暑假手機滑不停、講也講不聽,家長可用這四招協助降低手機依賴

畢竟我們無法離開數位環境,本篇研究結果提供我們正向可行的方式,不用完全放棄手機,只要減少使用,就可以提升生活滿意度。

2022/08/09 | 大家健康

靠意志力戒菸成功率僅5%,醫師傳授七招幫你克服想吸菸的衝動

戒菸時身體會出現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沒耐性、焦慮、躁動等現象,甚至有頭痛、頭暈、咳嗽、口乾舌燥、胸悶、腸胃不適、失眠等症狀,這些通稱為「戒斷症候群」。菸品中的尼古丁有超強成癮性,吸菸者僅靠意志力戒菸,通常以失敗告終,成功率只有3-5%。

2022/06/21 | 大家健康

「社交孤立」不等於「孤獨」,簡易表「孤獨量表」助你覺察心底的需求

測量孤獨感之前,我們需要對「社交孤立」和「孤獨感」有清楚的了解,在生活中人們經常將這兩個詞混合使用,但實際上是不同的狀態。

2022/06/13 | 大家健康

運動有助於自閉症、ADHD孩童調適情緒、專注學習,專家示範如何使用特定技巧引導

足量的運動可幫助自閉症者減少「挑戰常規」的行為,例如發脾氣不肯配合班級常規,讓他們更願意配合生活中的流程,所以即便引導運動不容易,仍值得師長學習。

2022/05/04 | 大家健康

「甲狀腺亢進」年輕人與年長者症狀大不同,做哪些檢查才能避免心臟衰竭、甲狀腺風暴等傷害?

甲狀腺亢進症狀百變、難以捉摸,乃因甲狀腺機能會影響全身器官的代謝,在不同的器官會有不同的表徵。另外,患者也可能於多個器官有相對應的症狀,輕症或老年患者則可能只有一個或幾個器官有影響。

2022/03/03 | 大家健康

WHO建議5~17歲每天運動1小時,只靠學校體育課絕對不夠!如何培養親子運動習慣?

國小體育課每週平均僅將近80分鐘,顯見若課餘時間未額外安排運動,那麼活動量將遠遠低於標準。如何在課後幫助孩子增加身體活動量,是大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2022/02/25 | 大家健康

如何說服缺乏病識感、排斥就醫的長輩,願意到身心科就診?

精神疾病長期被污名化,讓許多長輩排斥就醫,或因長輩缺乏病識感,認為自己只是睡不著而已。蔡佳芬主任指出,針對不願就醫的長輩,家屬有幾個方法可嘗試。

2022/02/20 | 大家健康

「孤獨感」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日本、英國相繼任命「孤獨大臣」

當人們在身體或情感上處於極度孤立的狀態時,是很痛苦的,這也是為什麼長久以來社會懲罰的方式,都採用身體的隔離、孤立和單獨監禁。

2022/02/09 | 大家健康

提升免疫力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如何陪孩子建立一輩子受用的運動紓壓習慣?

根據董氏基金會2021年年初調查指出:國小學童中每十個有七個表示喜歡和父母一起運動、和父母一起運動會讓自己快樂,超過一半的學童表示若有父母陪伴會讓自己更想運動。

2022/02/08 | 大家健康

療程結束後五年又復發,葉金川自述淋巴癌病史與治療新發展

疫情爆發之際,我開始出現頻繁的咳嗽,分別去了家醫科、耳鼻喉科、氣喘專科給醫師檢查,都看不出來是什麼問題,咳嗽也沒有解決。後來,我將檢驗報告給血液腫瘤科醫師看,他一看毫不猶豫的指出,是淋巴癌復發了。

2022/02/05 | 大家健康

不想孩子放假宅在家打電動?看專家們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運動,同時培養親子感情

「最重要的是,以父母自身運動的行為來做身教。」他舉例,孩子年幼時看到爸爸晚上出門慢跑,總會疑惑為什麼這麼晚還要運動,張育愷便告訴他們:「因為跑步可以幫助我紓壓,流汗後也會覺得精神更好了。」無形中釋放出「爸爸喜歡運動」和「運動有好處」的正面訊息。

2022/02/03 | 大家健康

幼兒寒假「放電」指南:五款親子居家體能遊戲,發洩孩子過動精力

從寶寶階段開始和小孩玩遊戲及體能活動直至幼兒期,不僅當下有助於建立親密關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2021/12/04 | 大家健康

如何提升免疫力?葉金川從自身抗癌經驗提出具體策略

和標靶治療不同,進行化療使用的化學物質,不光殺死癌細胞,也會傷及正常細胞,因為其主要作用是針對新陳代謝快、分裂快的細胞進行清除,但是人體也有其他長得快的細胞,例如會分泌油脂的頭髮毛囊細胞,因此有人會掉頭髮;指甲也長得快,進行化療時,就會變粗劣、變「湯匙指甲」;還有汗腺也會受到影響,變成少流汗或不流汗,造成皮膚一直有搔癢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