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廣藝誌

發表文章數:112

個人簡介

由廣達電腦-廣藝基金會成立,專注於國內表演藝術發展,用多元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觀看這個神奇有趣的黑盒子;你會發現,原來表演藝術離我們這麼近。

最新文章

2023/04/17 | AQ廣藝誌

【劇評】《不可能的邊界》:披露人道救援工作者的難題,和對這個世界的企求

《不可能的邊界》劇本取材自真實訪談與田調,跟國際紅十字委員會(CICR)和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在日內瓦的工作人員見面,COVID-19疫情期間,演員也一同加入線上視訊訪問的過程,共同梳理大量的口述記錄,披露人道救援工作者的難題和對這個世界的企求。

2023/03/23 | AQ廣藝誌

【劇評】《少年待在立法院的那幾天》:回頭思考太陽花學運之於個人的意義,我們現在會想到什麼?

網軍的形象(或者以「粉」的形式出現的現象),往往是匿名者的形象,當這個形象與代議政治相互補充的時候,網軍(不管實際上是真人、被駭的帳號,還是機器人)彷彿是由代議士的意識形態所驅動的,沒有主體性也沒有自主意見的殭屍。透過「代議+網軍」的歸因方式,不管是之於太陽花,還是之於其他的政治事件,一般人在政治操作上的意義,不過是不用對實體政治負責的、網路上的虛擬帳號而已。不過,雖然不是政治領域的從業人員,但是對於政治,我們難道真的是這麼認知自身之於它的關係嗎?

2023/03/19 | AQ廣藝誌

2023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VR的終極目標,是讓你在元宇宙裡聞到CHANEL N°5的香水味

香奈兒品牌公司監製了《巴黎舞會》的所有衣飾,踏入「舞會元宇宙」第一站,觀眾就能在虛擬的更衣室,幫自己的數位替身挑選高級訂製服,精緻細節之考究讓所有參與者都興奮不已,畢竟連經典的山茶花戒指都忠實呈現在手上......

2023/03/18 | AQ廣藝誌

2023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百名男性腿開開跳舞?過往劇院裡的禁忌之事,在《Judy秀》通通出現了

表演領著觀眾大聲唱跳出心裡的不爽,丟掉父權的枷鎖,擁抱具缺陷且脆弱的自己。也邀請現場的觀眾上台同樂,作為權威對象的投射,讓大夥兒跟著一同生氣、一同為「雖然男人很爛但我還是愛男人」而哭哭跺腳;更張開雙臂歡迎席間的變裝好姐妹們共同參與演出遊行,感受不友善的恐同假想目光,最後還驕傲自信地踏上國家劇院大舞台。

2023/03/10 | AQ廣藝誌

【專訪】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希望大家忘記這裡是「藝術文化中心」,而是放鬆與療癒身心的首選之地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很得意地跟我們聊到,「我們去年的進館人數有超過300萬人唷。」這不單是一個KPI呈現而已,衛武營占地70公頃,而藝術文化中心只占不到10公頃,倘若人們想到衛武營只是想到「看表演」,那就太浪費了。「我們想盡方法創造更多的機會,鼓勵大家來到這個場域。」他利用五年的經驗,慢慢地在跟當地高雄市民溝通,也逐步地收到成效。

2023/03/06 | AQ廣藝誌

【專訪】《天中殺》編導鴻鴻:「我覺得這會是大家想二刷的作品」,不僅後現代,也有混種的美麗

在眾多大戲輪番上陣的三月,《天中殺》的確承擔了不少壓力;但你也很少見到這樣充滿挑戰欲望的作品:在故事上,它諷喻了官僚機制與社會縮影;在人生上,它反映了世事難以求得真相的荒誕;在音樂上,它擁抱各種世俗喧囂的溝通方式;在理念上,它也的確濃縮了鴻鴻不同層次的理想與追求。

2023/02/13 | AQ廣藝誌

【劇評】《開往羞恥心的夕陽列車》:如何做一場關於少女的獨腳戲?

人們總是用裝飾性、可換貼圖式的「可愛」作為少女的特質,來回應他們對於擁有自己的獨特的臉的要求。對創作者們來說,恰恰是成熟的心理地自我認知的少女,在面對外在的社會認知意義下的少女時所產生的不適、掙扎與反抗,才是每個少女個體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的戰鬥與實際經驗,這種自我認同層面上無休止的戰鬥並沒有止息的一天。

2023/02/07 | AQ廣藝誌

難以定義的逆風劇團:比起劇團,更像是個「做好事的幫派」,努力接住被體制拋棄的青少年

以「做好事的幫派」來形容逆風的創辦人暨團長成瑋盛,聊起劇團創立初衷,細細描繪一段迷惘混沌的曾經。當時他還在大稻埕混幫派,得跟兄弟們團結合作,才能擋住來自其他地區的各種地盤紛爭。而仔細看看逆風劇團,會發現它跟一般劇團太不一樣,少觀所、烏梅劇院,或是一般教室,逆風的劇似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演出,成瑋盛深信,青少年不是壞,只是沒有好好被愛。

2022/12/17 | AQ廣藝誌

【專訪】《地帶》創作者薛祖杰:當大家著迷於宮鬥劇復仇的快感,他在意的卻是每個人能否得到生命應有的自由

薛祖杰聊起疫情後自己第一次有時間看完十年前的熱門大戲《後宮甄嬛傳》,他提到看完這齣戲的人都應該要反對極權,因為正是極權與限制,讓觀眾喜愛的主角們的一生過得如此不幸與痛苦。你感覺薛祖杰對於「平等」是很認真的,當大家著迷於宮鬥劇復仇的快感,他在意的卻是每個人能否都得到生命應有的自由。如果把《後宮甄嬛傳》后妃們於紫禁城行走路線繪測成「地帶」,想必是既密集、又起伏劇烈的地形圖吧

2022/12/16 | AQ廣藝誌

【專訪】《台灣有個好萊塢》創作團隊:利用劇場的魔法,把一群電影人的夢變成真實

從《台灣有個好萊塢》的劇名,就能看出它與電影息息相關。這是一個以電影劇組為主體的故事,匯集一群熱愛電影的創作者,從一般觀眾熟知的編劇、導演與演員,再到攝影、美術、場記,以及更多默默無名的幕後人員。儘管他們的名字只有在電影片尾的字卡上短暫出現,但仍願意為了拍攝電影,在片場待上數月。

2022/12/09 | AQ廣藝誌

【專訪】《遺憾計畫:Project R》編劇李綾、陳治廷: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你有什麼遺憾想與自己和解?

透過時空旅行改變現實的劇情始終是人們最熱衷的題材之一,可以是如《回到未來》般的浪漫喜劇,也可以結合懸疑情節,打造如《天能》的燒腦大作。在諸多經典作品面前,穿越時空要如何玩出新意?對編劇來說可說是一大挑戰。由陳治廷、李綾聯手編劇的《遺憾計畫:Project R》,毫不畏懼前人在「時空旅行」題材的豐碩成果,意圖將自我成長歷程對此的思辨,投射至創作中。

2022/12/08 | AQ廣藝誌

【專訪】《沒有人想交作業》導演吳維緯:許多白爛笑話其實是直男們習慣的生活方式,不一定真有惡意

吳維緯在擔任劇場版導演之前,也曾是讀劇版的台下觀眾。身為一位生理女性,她在兩次觀看演出的時候,都會在觀眾席想像,同一情境下,將性別調換後的可能性;同樣是「交作業」,許多女生採用直球對決,跟閨密約個下午茶,就能將心事嘩啦啦地全倒出來。可男生似乎就不同了,處在理當成熟的歲數,就更不能被人家發現自己內心的小男孩,於是,只能高高地建起一座堡壘,將自己放在其中,既是武裝、亦是囚籠。

2022/11/30 | AQ廣藝誌

【專訪】「風乎舞雩」藝術總監顏鳳曦:北漂遊子想回家,我們的舞作可以代表台南嗎?

「風乎舞雩」的舞作「可以代表台南嗎?」成立舞團後,顏鳳曦就常被這個問題追著跑,也曾索性自我提問;然而她最終選擇放棄,類似安平的風土人情、鄭成功的諸多事蹟、風和日麗的台南,碗稞、肉粽等台南味小吃等「答案」。值此同時,她也憶起在國外、乃至台北的日子,其實並不會遇到此一課題。

2022/11/27 | AQ廣藝誌

【專訪】盜火劇團《雪姬來的那一夜》:漫畫與劇場的跨界討論,最激烈的情感也是最真實的樣貌

《雪姬來的那一夜》的故事靈感源自2017年「登山領隊白凜誘拐未成年少女」新聞,那是登山奇才、也是獨來獨往女領隊白凜,誘拐不同名少女私奔登山的社會事件。案發當時熱議不斷,大眾都以自己的成見加以審視,媒體也不斷以渲染性文字強調白凜的角色扮演(Coser)與跨性別者身分,在她身上貼了一個又一個標籤。

2022/11/13 | AQ廣藝誌

如何欣賞「光影大師」維梅爾嘔心瀝血集大成之作《繪畫的藝術》?

直到1813年,《繪畫的藝術》才又重新出現,當時奧地利貴族切爾寧伯爵約翰・魯道夫只花了50弗羅林便得手,這時候畫作還被認為是維梅爾同時代鄉親彼得・德・霍赫之作。1940年,當年被美術學校拒於門外的大魔王希特勒派出藝術顧問漢斯・波瑟四處搜括藝術品,《繪畫的藝術》因此從伯爵家族的收藏成為希特勒所有,此時,《繪畫的藝術》已經被認定為是維梅爾的重要傑作。希特勒真是賺到了。

2022/11/08 | AQ廣藝誌

狂想劇場《非常上訴》:國家能否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人命的孰輕孰重由誰來判定?

原本狂想劇場的創作路線就是面向真實社會的,比如觸發於《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的《島上的最後晚餐》,或者因疫情而探索社會樣貌的《單向封鎖》。2019年,導演廖俊凱無意間知道他與楊碧川住在同一個社區,讓正在準備創作的他,有了利用紀錄劇場形式呈現受難者人生的想法。

2022/10/12 | AQ廣藝誌

從可愛嫩嬰到油膩大叔,畫家們如何詮釋希臘酒神的縱飲狂歡?

被封為「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專業」肯定跟酒,尤其是葡萄酒有關。他教人種植葡萄、釀製葡萄酒,同時是自然之神,掌管植物和收穫,也守護戲劇和詩歌。看起來狄奧尼索斯的一生應該是吃飽喝足玩得開心爽爽過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2022/10/10 | AQ廣藝誌

2022兩廳院「秋天藝術節」:以「盲鳥票」勾起你的公民精神,勇敢面對衝突與對話的可能性

秋天藝術節正因為議題先行,因此秋天藝術節的主要行銷,是將心力放在定位這個目前才第二年的新生藝術節。行銷策略刻意先不公布節目,而是推出「盲鳥票」,告訴觀眾我們要討論身心、環境、女性、轉型正義、公眾參與、思想解放、認同等七項議題,並扣問觀眾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