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
《有點噁的科學》:那些不能/不想讓另一半知道的⋯⋯難以啟齒的癖好
《有點噁的科學》裡這些被視為「不體面」或「不合宜」但仍具科學價值的主題,通常在傳統的教育和公開談論中被忽略或淡化,但實際上,對這些「不雅」主題的科學研究可能會提供對人類生理、心理或社會行為的有趣見解,真的值得我們私下偷偷探索一番!
2023/09/18 |
《極境生機》:古老的藍血動物鱟、小小的候鳥紅腹濱鷸,以及與人類行為的互動
《極境生機》不僅是關於鳥類和甲殻類的故事,同時描繪了人類和自然世界之間密切和脆弱的聯繫,是對我們與自然世界關係的反思。庫雷莫不僅描述了這些問題,還向我們介紹了那些正在不懈努力地了解和保護這些物種的人們。這包括科學家、環保團體和當地志工,他們監測這些動物的數量,並努力尋找能幫助牠們生存的解決方案,展示了個人和社群如何能夠採取行動對保護這些物種和生態系統產生正面的影響。
2023/09/11 |
《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到遠一點的地方回頭看,你的一切想法都會不一樣
身為人類,泰森恐怕也不會只想要一味追求理性吧,我懷疑一個外星人,如果能演化成有審視人類文明的能力,他們肯定也具有天擇讓他們身懷的快速用情感判斷和選擇的能力。簡單說,他們可能更像我們,而非更像是AI。一些腦傷而只能有純理性思考能力的病患,在現實生活中反而因為無法基於情感做出選擇,而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2023/09/10 |
父權又厭女的歐威爾,與被消失的歐威爾夫人
歐威爾早年一篇長文〈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評述這位同樣把妻子當成糟糠的大作家:「一位作家的文學人格與他私底下的性格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私底下的狄更斯,的確可能是個不管他人死活的自大狂⋯⋯」這不正是歐威爾的夫子自道?
2023/09/04 |
《超級感官》:第六感?小宇宙?其實你不當聖鬥士也有三十二感啊!
楊恩的《超級感官》的最後幾章要告訴我們,人類的感官,很少是獨立運作的,而是像交響樂團一樣互相配合和影響的,所以她探討了方向感、感官的性別差異、感官如何營造出情緒、以及個性敏感的真正意義等議題,讓我們見識一下三十二種感覺更錯綜複雜的面向。
2023/09/03 |
魯西迪的一生未來應該會拍成傳記電影,而且非常適合拍成驚悚片
《勝利之城》問世以來頗受好評,不少人認為它會是魯西迪又一部傳世之作。很可能是又一部,但應該不會是最後一部。魯西迪受訪時並不避諱自己身心遭到的重創:失去一隻眼睛讓他打字與閱讀(現在得靠iPad)分外辛苦,左手尺神經斷裂還在復原,晚上常會做噩夢,也難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然而在停筆一段時間之後,他已經回到書桌前方。
2023/08/07 |
《疼痛帝國:薩克勒家族製藥王朝秘史》:美國人太習慣吃止痛藥,藥不重一點他們沒感覺?
對於重症和癌症病患來說,合成鴉片類止痛藥能夠減輕極大的痛苦,不需要因噎廢食而太過嚴格限制。《疼痛帝國》以其深入的研究、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提供了對薩克勒家族、普度製藥公司和鴉片類藥物危機的深入理解,讓我們對這一議題有更全面和明智的見識。
2023/08/06 |
《高溫殺人:焦土行星的生與死》:「極端高溫」不只是一種現象,還是一個殺人凶手
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的台灣,對上述場景應該頗有共鳴。谷戴爾告訴我們,「極端高溫」不只是一種現象,還是一個殺人凶手。我們必須懼怕,必須瞭解它的手段,必須對它採取行動。
2023/07/31 |
《零時差攻擊》:為什麼一收到通知,你就該立刻更新系統或軟體?
當我讀了這本《零時差攻擊:一秒癱瘓世界!《紐約時報》記者追蹤7年、訪問逾300位關鍵人物,揭露21世紀數位軍火地下產業鏈的暗黑真相》,我真的感到害怕,從此以後只要任何操作系統或軟體要更新到最新的版本,我一定不假思索馬上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