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風險中心

發表文章數:51

個人簡介

來自不同領域,想打破共感於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的同溫層,這裡橫跨學術與實務,我們是台大風險中心!

最新文章

2018/07/25 | 台大風險中心

台灣排放最多溫室氣體的,是哪十家企業?

巴黎協定的目標已經設定,接下來企業得要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台灣的碳排大戶是誰?他們又打算如何因應呢?

2018/07/06 | 台大風險中心

參與型綠能:世界各國的「公民電廠」如何運作?

公民電廠的樣態可以很多元,但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要確保公民參與和在地能源發展,要讓公民電廠發展綠能成為能源轉型的驅動力,台灣不需要特別仿效哪個國家,所有的公民參與經驗都是可以學習的優點。

2018/07/04 | 台大風險中心

建構「效率優先」的夏月尖峰節電戰略

若要促使現行能源局與台電所提出的節電計畫真正發揮效果,應從善用資訊與社會網絡著手:統整用電資訊找出用電熱點,則可聚焦至關鍵社區,導入相關節電輔導措施。

2018/04/30 | 台大風險中心

後博弈時代的澎湖:轉型綠能低碳島

中央政府、台電、乃至於地方政府都有投入的意願,然而,澎湖邁向低碳綠能島計畫之路,卻仍在崎嶇路途緩慢地前進。

2018/04/29 | 台大風險中心

兼顧地方轉型與氣候保護,比利時人這樣做

借鏡歐洲城市面對氣候變遷與創生的案例,可加強地方政府的網絡合作平臺,納入各部會、企業、學者、NGOs與社區等專家甚至市民參與,傳散知識及促進宣傳,帶動社會行動及轉型。 

2018/04/26 | 台大風險中心

兼顧地方轉型與氣候保護,比利時人這樣做

借鏡歐洲城市面對氣候變遷與創生的案例,可加強地方政府的網絡合作平臺,納入各部會、企業、學者、NGOs與社區等專家甚至市民參與,傳散知識及促進宣傳,帶動社會行動及轉型。 

2018/04/03 | 台大風險中心

我們的電從哪裡來?2017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燃煤、風能或是核電?電怎麼發在台灣一直是個爭執不休的議題,回顧2017年的數據,讓我們看看台灣的電都從哪裡來,未來又該往哪去?

2018/03/30 | 台大風險中心

能源轉型除了資料開放,空間尺度更需精準

資料的公開是能源轉型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全球的趨勢,但台灣政府目前開放的資料中仍有許多盲點,應當尋找適當的空間尺度,並輔以其他的社經及產業統計,才能真正以資訊公開帶動能源轉型。

2018/02/22 | 台大風險中心

12年如一日的台灣空污政策(中):一張圖看懂公民參與帶動政策規劃的軌跡

台灣的空污政策長期和議題緊密扣連,從國光石化、《穹頂之下》到反空污遊行,民間不斷拋出空污議題的訴求,政府也才有進一步的政策規劃,產生更具體的目標。

2018/02/22 | 台大風險中心

12年如一日的台灣空污政策(上):國光石化爭議至今,政府去年才推具體空污改善策略

台灣對於空氣污染的重視,早在2005年國光石化爭議的時候就開始展現,然而歷經了12年,台灣才有正式的PM2.5規範,空污管理,彷彿12年如一日。

2018/02/21 | 台大風險中心

新電業法「電力排碳係數」若無配套,難以促進綠能發展

新版電業法中,把傳統「能源配比」的概念改為「電力排碳係數」,然而相關的管制沒有任何公開說明與參與討論的機會就逕行修正通過,假若電力排碳係數基準的訂定規劃不能更加嚴謹、透明,並確實加強發電業的源頭管制,可能反而不利再生能源發展。

2018/02/13 | 台大風險中心

「能源民主」如何遍地開花?地方能源委員會的三個類型

許多人認為永續環境的發展是中央政府的責任,但從新北市到雲嘉,由地方政府發起的能源政策,反而更可以達到效果,公民參與的委員會,更是參與國家能源治理的前哨站。

2018/02/12 | 台大風險中心

是誰用了我的電?2017全台用電情勢總回顧

台灣有那麼多座發電廠,電都是誰在使用,誰去年又節了最多電?本文回顧2017年的全台用電量,以4大分類下的6張圖表,讓您清楚看見台灣的電,都用去了哪裡。

2018/02/02 | 台大風險中心

空污問題並非無解:美國「乾淨空氣跨州規範」對台灣的啟示

污染越界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美國長期以來也受到污染跨越州界,互相訴訟的問題,從1907年的第一起案件,到1963年乾淨空氣法案的催生至今的種種修正案,落實權責劃定和實證研究,空污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