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林慎

發表文章數:10

個人簡介

作家、旅歐犯罪學家,著有《警國論》。受訓於劍橋,穿梭英法中港作研究和專題演講。讀寫雖見礙,踏雪方留痕,沉思著書,也談生活文化萬象。目前正編寫續作。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1/03/31 | 林慎

警權立論(六):警哲學──淺談維根斯坦

警員不是士紳,更不是哲學家,這些要求是過於嚴苛。然而當我們有了之前追溯至古希臘的語源了解,也有了法律與社會秩序的認知,便可以更自由地想像理想中的警察可以是甚麼樣子。

2021/03/22 | 林慎

警權立論(五):以哲學研究警察,如何不是「經學瑣瑣」的離地空談?

希望警哲學的提倡能夠承先與啟後,解決一些理論結構以及論述深度上的不足之餘,也能夠為這類學問研究帶來跟警與察——這種本來就該更大眾的生命形式——一樣,跟日常生活有深刻反思和連繫的空間。

2021/03/19 | 林慎

警權立論(四):警哲學──哲學與警學之間有待發展的空間

本文從探討警察研究內的有待發展和修繕的空間出發,帶出哲學在此有增加理論深度的可能,從而提出警哲學的新方向。

2019/12/30 | 林慎

不及時評賞——從《大隻佬》看地方輪迴

作惡的人明明知道果報就在前方那兒,還是作惡了。或許更多人都方正善良卻執迷不悟,無法接受,甚至選擇視若無睹,寧願沉迷某種廉價的情感。

2019/12/21 | 林慎

不及時評賞——杜琪峯電影的犯罪學含意(二):誰是兇手?

就犯罪學而言,狹義來說,犯法者,罪犯也,可是我們活在叫地球的地方。道德層面上,問題顯然複雜得多,而其實杜琪峯在這方面著墨不少。

2019/12/21 | 林慎

不及時評賞——杜琪峯電影的犯罪學含意(一)

有時到外地,甚至被問到「香港真的經常出現槍戰嗎?」等等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 。到底電影是真的純屬虛構,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真實?

2019/12/11 | 林慎

不及時評賞——《It》:真正的恐怖片是成長

《It》如果停在第一章,其實該說的故事已差不多說完了。將小丑的來歷描寫得太清楚,不但畫蛇添足,更越寫越難自圓其說。

2019/10/29 | 林慎

警權立論:一些觀察及分析(二)——「分析」的必要

自香港示威在六月爆發以來,有關黃背心與香港示威的對比便泛濫起來,但我們應謹慎地避免在缺少基礎分析下談論法國示威的原因。

2019/10/29 | 林慎

警權立論:一些觀察及分析(三)——應用及實踐

運動發展至今,人們定下訴求,定下死線。言即除非答應,「否則」面臨後果。現場警察也常說:「示威人士須盡快離開,『否則』作出拘捕。」結果是持續反抗和對立。

2019/10/29 | 林慎

警權立論:一些觀察及分析(一)

今次抗爭是社會運動、純粹發洩的騷亂,還是顏色革命?對法律訂明的權力架構不滿,上至特首,下至警員,大家接受在現行框架下有修復的餘地嗎?雙方武裝及武力的程度應以哪裡為界?以上問題本質可粗略化為:「現況為何及如何不能接受?」,並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