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2/12/29 | 吳瑟致 「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中國成為巨型病毒實驗室,恐引發另一場全球疫情浩劫 中國宣布放寬疫情管制後,在疫情擴大的同時,國內醫療資源也沒有跟上防疫政策調整的腳步,讓「解封」更像是「不作為」,加上中國即將迎來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春運,確診人數勢必會再創新高,許多鄰近國家也都嚴陣以待。 中國 疫情 More... 解封 新冠感染 清零 全體免疫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TNL+ 2022/12/22 | 吳瑟致 習近平大動作拉攏沙烏地阿拉伯,為何惹怒伊朗激起反中情緒? 雖然中國無意與伊朗為敵,也立刻指派胡春華率團訪問伊朗,藉此來緩解雙方關係惡化,並提出擴大投資事宜來安撫伊朗,但這恐怕很難發揮正面的作用,伊朗國內的反中情緒似有擴大的跡象,認為中國基於有利可圖的現實考量,隨時都可能會背叛伊朗。 中國 外交 More... 習近平 出訪 阿拉伯 沙烏地 伊朗 阿拉伯中國峰會 GCC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戰狼外交 TNL+ 2022/12/14 | 吳瑟致 中國「新十條」防疫髮夾彎:初衷仍是政權穩定,難保「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在疫苗有效力不足、醫療資源缺乏的狀態下,政府與社會大眾沒有萬全的準備,中國疫情可能出現海嘯式爆發,民眾擔憂中共可能會走回頭路,讓「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清零 新十條 More... 防疫 白紙運動 疫情 鬆綁 鍾南山 疫苗 TNL+ 2022/12/08 | 吳瑟致 當法國也關心起台海和平穩定:想維持外交獨立性的馬克宏,為什麼選邊站了? 倘若法國要積極介入印太事務,絕對必須面對現實的地緣政治局勢,美中對抗已成事實,法國很難不選邊站,若是過度凸顯外交政策的獨立性,反而會有陷入進退兩難的風險,法國的角色會相當尷尬。 台海和平穩定 法國 More... 馬克宏 印太 外交獨立 俄國 區域和平 TNL+ 2022/12/01 | 吳瑟致 藍綠下一步:朱立倫的「總統夢」面臨侯柯挑戰;嘉義市長、立委補選是民進黨2024前的驟死賽 朱立倫面對接下來所有的心力勢必放在2024年的總統大局,首要面對的挑戰不是民進黨,而是黨內跟民眾黨。至於嘉義市長的延長賽,或是兩席立委的加賽,民進黨都要有萬全的準備。這會是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前備受矚目的驟死賽。 2022九合一選舉 2022九合一大選 More... 國民黨 民進黨 民眾黨 立委補選 嘉義市長 TNL+ 2022/11/30 | 吳瑟致 「白紙運動」讓中共高層難以應對:要全國禁用白紙?還是要擴大打壓公民社會? 這波「白紙運動」會延續多久?能否形成大規模的學潮?猶如1976年的「四五運動」或1989年的「六四學運」?恐怕還有待觀察。畢竟中共利用數位科技控制的手法已經相當成熟,各地「反對力量」要對接相連有相當之困難。 白紙運動 中國 More... 公民運動 抗爭 學潮 動態清零 抗議 防疫 烏魯木齊 上海 TNL+ 2022/11/23 | 吳瑟致 中國各地「人口負成長」現象持續擴大,少子化+老齡化成為社會動盪的未爆彈 中國依舊是全球人口數量數一數二的國家,但這不必然帶來規模經濟的效益,反而人口結構的差異,讓過去引以為傲的「人口紅利」成了作繭自縛的負擔,中國雖然自稱是「發展中國家」,如今卻面臨著「已開發國家」才會有的人口問題。 中國 人口 More... 負成長 人口紅利 出生率 一胎化 鼓勵生育 TNL+ 2022/11/21 | 吳瑟致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安全意識不可動搖,「岸習會」實質效益有限 日中各自針對「台海議題」的立場,仍有巨大的分歧,這一直是影響兩國關係的最大障礙,縱然日方不會改變「一中政策」的政治基礎,但日本已經將「台海情勢」掛鉤自己的國家安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儼然是不可動搖的安全意識。 日本 岸田文雄 More... 習近平 APEC 岸習會 一中政策 台海 TNL+ 2022/11/17 | 吳瑟致 習近平「國進民退」走回計劃經濟老路,「潤出」中國的外資將加速市場崩潰 習近平空降沒有中央歷練的李強擔任國務院總理,親信丁薛祥也沒有管理經濟的經驗,未來國務院「決策能力」勢必愈來愈弱,成了中共中央的「辦事機構」,貫徹習近平的意志,這對游移的外商企業來說,只會加快「出逃」的動作。 中國 經濟 More... 改革開放 外資 外商 出逃 供銷合作社 封閉管理 TNL+ 2022/11/09 | 吳瑟致 誰說「抗中保台」與地方選舉無關?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需要適格的民防指揮官 2018年的地方選舉差點讓台灣再陷入中國泥淖,在2022年底這場同時是選擇地方民防指揮官的選舉,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務必要選出一位適格且讓民眾能安心的民防指揮官。 新北市 民防 More... 民防指揮官 侯友宜 地方首長 抗中保台 TNL+ 2022/11/04 | 吳瑟致 美國擴大「被動防禦+主動嚇阻」軍事抗中,布林肯與王毅通話也不是為了「謀和」 白宮一再對外表示「美國不怕競爭,也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美中兩國不必然會馬上劍拔弩張,雙方也會在有限的管道中保持溝通,但這並不是為了「謀和」,而是要讓兩國在競爭過程中,避免誤判而導致情勢失控一發不可收拾 布林肯 王毅 More... 中共 美國 使用武力 對話 拜習會 G20 軍事衝突 TNL+ 2022/10/28 | 吳瑟致 習近平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國進民退」促成共同富裕,「安全」才是發展經濟第一要務 二十大之前,中共宣稱已經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更自我肯定「全面扶貧」的進展,那麼進入第三任期,下一個達成的里程碑是什麼?其實這早在2021年就有了雛形。 二十大 中共二十大 More... 全面脫貧 共同富裕 習近平 經濟政策 TNL+ 2022/10/22 | 吳瑟致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口號,反而更難促使中國真正走向「現代化」 從「中國特色」到「中國式」,這是透過各種現實條件的歸納。誰來定義要件的組成?當然是由中共來定性定義。我們就能了解,習近平口中「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也是習近平一個人來拍板、說的算。 中共 二十大 More... 中共二十大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特色 習近平 延任 TNL+ 2022/10/18 | 吳瑟致 習近平二十大報告涉台議題比重雖不高,但中共對台政策勢必會強硬、更趨於保守 兩岸關係自始至終都不是任何一方說的算,也從來不是中國自以為是的內部問題,兩岸關係仍必須從美中兩大強權的格局來看,這也說明為何習近平在報告中特別提及「外部勢力干涉」——這才是他對台政策最頭痛的地方。 中國 習近平 More... 對台政策 反獨促統 中共二十大 2022/10/12 | 吳瑟致 中共二十大選接班人的「三個條件」,習近平最在乎哪一個? 無論是條件兼備的胡春華,或是最安全的布局由汪洋,甚至是大膽起用自家人李強,都還是要看習近平的一念之間,都必須先有「信任感」的政治關係來重構黨內「新規矩」,這也代表中共政權正式進入了「習近平時代」。 中共二十大 習近平 More... 中共 接班人 副總理 胡春華 汪洋 李強 TNL+ 2022/10/06 | 吳瑟致 中共二十大後的「習天下」不必然更趨穩定,但維穩的控制手段絕對不會停止 中共二十大會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權力結構,那麼強力鞏固權位穩定的習近平,整體政局會因為控制強化而更趨穩定嗎?別忘了:截至目前為止,「誰是習近平的接班人」仍是未知數。 中共 習近平 More... 十一國慶 十一黃金周 維穩 監控 中共二十大 TNL+ 2022/10/03 | 吳瑟致 美國國務院公開表示「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背後的弦外之音如何解讀? 美國的出發點仍是自己的國家利益優先,就算台美之間有共同的政治價值,也都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威脅來源,但是,美國對台政策仍保留可以調整的空間...... 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 台灣主權 More... 戰略模糊 戰略清晰 美國 美軍 維持現狀 一中政策 TNL+ 2022/09/26 | 吳瑟致 「晶片四方聯盟」啟動,代表韓國「美中兩邊討好不得罪」的策略即將告終 韓國遊走在美中之間的空間正在縮小,而從尹錫悅的反應來看,韓國似乎認為將半導體發展靠向美國,已無須過度擔心中國可能的反應。而轉向美國的韓國,或許才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 晶片法案 晶片四方聯盟 More... Chip 4 韓國 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