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勁憲

發表文章數:11

個人簡介

新加坡人。《消失中的香港》臉書版主,《獅子島上新加坡人生活日記》臉書主編。畢業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城市大學博雅學系,主修大衆傳媒。關注香港的同時,也曾經在柬埔寨金邊賭場娛樂與活動組任職,過著真中產生活。因爲太熱愛獨立和商業電影,放棄金邊白領回到新加坡參與華語電影節的工作。現在在當地找工,不放棄爲了美好的生活,而離開新加坡到外打拼的夢想。

最新文章

2022/10/14 | 吳勁憲

同樣有殭屍警察與隔世情,星劇《不老傳説》:比《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更早的「現代殭屍片」

提到以現代為背景的殭屍題材華語電視劇,許多人會想到1998年11月30日開始播映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台灣片名為《殭屍探長》),這部香港亞洲電視的製作的一代神劇,至2004年共推出了三部曲。不過,網路上居然流傳著所謂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V 不老傳說」…當然這不是真的,其真身是1997年10月14日播映的新加坡華語連續劇《不老傳說》。 這部25年前,同樣涉及「殭屍、驅魔、靈異、驚悚、超能力、愛情、親情、神話、民間傳說與歷史」的《不老傳說》,比《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還早一年上映。

TNL+ 2022/09/22 | 吳勁憲

從新加坡出生證明「刪籍貫」風波,看華人的「忘根」焦慮

最近因發生藝人楊丞琳在中國大陸談稱「我是廣東人」的事件,因此台灣出現了探討是否有必要強調籍貫的爭論。無獨有偶,今年新加坡也發生了有關籍貫的爭議。新加坡政府原在今年5月29日後頒發的「出生證明書」,不會再註明嬰孩父母的籍貫資料,但隨著政策實行了近三個月,此變革被當地華文媒體報導出來後,便引發民眾對後代會忘了根在哪裡的擔憂,最終官方決定政策U轉,才平息了爭議。

2022/04/29 | 吳勁憲

從變裝皇后古瑪到嘲諷大馬首相的法卡,看遊走禁忌邊緣的新加坡脫口秀

「棟篤笑」是stand-up comedy的意思,是由香港喜劇演員黃子華翻譯而廣為人知的,星馬一帶也多使用棟篤笑,本文部分內容會棟篤笑替代站立喜劇。而要了解新加坡的棟篤笑,就不能不知道變裝皇后「一代女王」古瑪。

2021/06/22 | 吳勁憲

印度人跟華人交往也要管?從三起種族歧視事件談新加坡多元的假象

新加坡曾在1964發生兩次嚴重的種族衝突,儘管在1997年開始把7月21日定為非公共假期的《種族和諧日》,也沒有發生重大的種族衝突事件,但在多元族群的表像下,在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社會,少數族群遭歧視的現象仍存在。

2021/02/12 | 吳勁憲

從《男兒王》的變裝皇后文化,看新加坡電影產業的沒落與復興

新加坡電影產業從1979年至1994年共經歷了15年的空窗期,直至邱金海1995年執導的1電影《Mee Pok Man》在各個國際影展參展後才開始復興。

2020/12/29 | 吳勁憲

新加坡小販文化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租金高昂、青黃不接,文化承傳路漫漫

現在新加坡的小販文化,不似鄰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台灣,是源自人民的活力,嚴格來說,附屬於小販文化的熟食中心,是由島國有效率的政府管理而衍生出來的。而且,伴隨著可怕的疫情、老一輩的小販退休的衝擊下,年輕一輩的可能因爲現行制度,高昂的租金、水電瓦斯費、食材購買費等,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小販文化,在未來六年要如何持續地推廣,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2020/07/08 | 吳勁憲

一場選舉讓新加坡的族群矛盾攤開在陽光下,但公民社會能得以持續覺醒嗎?

過去華裔新加坡人被認為對少數族群議題態度冷漠。然而今年的新加坡大選中,因工人黨的馬來裔候選人辣玉莎遭當局調查涉及歧視華人的言論,獲得了許多新加坡華裔的關注,進而發起了挺辣玉莎的運動

2020/04/10 | 吳勁憲

半封城下的星國百態:不保持社交距離的年輕人對國家有信心,樂齡族群則還想好好過生活

雖然自建國以來,新加坡政府一直向國民灌輸國家存亡的憂患意識,但在COVID-19疫情如臨大敵之際,仍有年輕人保持樂觀,還有部分長輩仍想保持原有的社交生活模式。

2020/03/18 | 吳勁憲

武漢肺炎讓「官民不同調」,「物資送中國」引起星國人不滿

單是「在新加坡到處掃貨收集物資」這12個字,被同一群撻伐送口罩去中國的網友,齊聲譴責BY2和孫燕姿的行徑,「討好中國觀眾」的聲音迴響在新加坡網絡空間,認爲她們沒有為新加坡人著想。

2020/02/03 | 吳勁憲

《熱帶雨》影評:從動畫《鋼彈》,看女同學、父母和母語缺位的新加坡男孩的世界

在日本動漫《鋼彈》的世界觀裡,是呼應亞洲發達經濟體裏的社會結構的現實現象,男主角在雙親的缺位下多愛上年長的女性,無形中與《熱帶雨》中男主角房間內所出現的鋼彈模型的意涵相呼應。

2019/11/22 | 吳勁憲

從「華記星洲受難記」,看新加坡網民如何從同情黃絲到支持藍絲

許多新加坡人一開始是同情香港反送中運動抗爭者的立場的,然而隨著六月後的暴力升級,許多新加坡網民開始轉而批評香港人為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