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王振愷

發表文章數:26

個人簡介

90後的斜槓青年,學過文創、念過藝術,藝評與影評書寫散見於放映週報、關鍵評論網、電影欣賞、國美館E讀誌等平台。曾任金馬獎亞洲電影觀察團評審、服務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目前為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TNL+ 2023/09/01 | 王振愷

台灣公部門大型藝術節如何操作?從浪漫台三線《淺山行路人》談起

隨著台灣近年來地方藝術節慶的爆發,也開始走向專業與非專業混用的情境,以藝術之名而生的大小型標案不斷冒出,但回到台灣的社會脈絡,城鄉差距與人口老化還尚未嚴重,那在非城市區域進行大地藝術節的問題意識會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我參與浪漫台三線藝術策展計畫《淺山行路人-關於路的多重進行式》後,找到一些解答。

TNL+ 2023/05/10 | 王振愷

【關鍵專訪】《三廳電影》蘇匯宇:台灣80年代的愛情文藝片,如何衍伸概念進行「美術館」的創作?

對於蘇匯宇來說,「三廳電影」不僅處理台灣內部的歷史問題,也要朝向更為普世、集體性的議題討論。他認為綜藝節目這個形式能夠容納各式各樣的話題,也能涵蓋從類似「群星會」的音樂、豬哥亮式的短劇表演,到傳統的新聞訪談等不同型態的展演。

2022/03/22 | 王振愷

【關鍵專訪】《畫那顆頭,及其軀體的記事》藝術家許哲瑜:女體分屍、三肢坐骨連體男嬰的啟發

藝術家許哲瑜近期於尊彩畫廊舉辦《畫那顆頭,及其軀體的記事》個展,為2018年後他前往歐洲駐村創作至今在台的首次個展,集結這四年來的重要作品。

2022/03/06 | 王振愷

文化治理視野下「台灣燈會2.0」第三年:「台灣燈會在高雄」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

這次高雄燈會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二十年來高雄在都市發展與文化治理的成果展現,也絕非單一次將高預算瞬間消耗掉的煙火式慶典,我們看見了中央具高度的政策,落實在地方的成果展現,也看見地方成功跨部門共創、長遠政策與軟硬體累積進而提升美學力的一次典範。

2022/01/08 | 王振愷

【劇場】「如果-張碩尹自動劇場」:令人想起《雲端情人》,愛情註定只是一道剎那即逝的光

愛情不就像是一場讓人入戲的劇場,總在孤單一人時,從另一個人身上投射依戀和歸屬,也反射著自身對於慾望的嚮往。如果幸運,黑夜與白晝可以交會相遇,天雷勾動地火,卻在緣盡之時,愛情註定只是一道剎那即逝的光。

2022/01/01 | 王振愷

【專訪】導演林君昵、黃邦銓:走過白色恐怖,日治時期的《甘露水》如何被當代觀看?

本次專訪,將從林君昵、黃邦銓兩位影像導演過去聯合製作的系列作品談起,透過他們作為當代影像創作者的視角,回望1920-30年代日治台灣的文藝,也窺見潛藏在《甘露水》幕後的故事。

2021/09/16 | 王振愷

【展覽】跑攤藝術季:疫情下的應變「+1」,透過不同藝術形式串連彰化這座「大佛城市」

最初「跑攤藝術季」是由策展人王振瑋老師與學生們一同閒聊討論出來的,以藝術品點到點移動的概念發想,就像是平時與朋友聚餐「續攤」,一攤吃過一攤。這也呼應到這個藝術季的特殊點在於展場大多選擇在餐廳,過去他發現許多地方藝術季雖然有了藝術,卻忽略了產業與商業

2021/04/08 | 王振愷

【影評】2021金馬奇幻影展《蜂巢的幽靈》:西班牙電影史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西班牙傳奇導演維克多.艾里斯唯一認可的劇情長片作品《蜂巢的幽靈》,不僅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代表作,更有評論者論定為西班牙電影史上最出色的電影。

2021/02/09 | 王振愷

《大井頭放電影》:當李安在好萊塢成功發展,全美戲院開始以保存手繪看板作為號召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

2021/02/09 | 王振愷

《大井頭放電影》:在電影已死的年代,曾經富麗堂皇的大戲院從未想過會變老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