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發表文章數:30

個人簡介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公共政策與法制委員會委員/媒體與公關委員會委員。關心政治社會及心理健康相關議題。

最新文章

2022/12/2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為什麼民眾寧可購買「諮商筆記」,也不願前往接受專業的諮商?

在檢討理科太太的同時,網路上也有一些聲音重新思考,如果民眾寧可願意購買諮商筆記,而不願意前往接受專業的諮商呢?這背後反映了什麼諮商在台灣的現況?身為專業的一員,是否諮商心理師在宣傳與介紹上仍然有改進之處呢?

2022/12/11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回應理科太太:一個接受過諮商的人就出來開課談諮商,這樣真的合適嗎?

理科太太主打「諮商筆記」,強調以受過諮商的當事人身分整理她的經驗做分享發起募資,目前已經累積300萬的金額。雖然理科太太強調她不是做諮商,也或許許多人對於專案的支持是對於理科太太個人的肯定,但是身為一個諮商心理師還是必須要提出疑問:一個接受過諮商的人就出來開課談諮商,這樣真的合適嗎?

2021/11/28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人民的憤怒來自於「相對剝奪感」,整個社會共同承受業障——我們要如何讓信任回來?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個人或是群體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意識到他得不到某種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他還覺得自己「理當」擁有那樣東西,卻被某人奪走了,相對剝奪感就產生了。

2021/08/26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走私貓安樂死事件:資源有限的抉擇之下,無法用單純的愛心或殘忍來評斷

現實是,我們就是活在一個以人類為主的世界,是人類的自大決定了哪些動物值得被愛與不被愛,在足夠資源的狀態下我們當然可以付出,但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我們終究只能為了社會做出選擇,不可能憑藉著「愛心」就無止盡的貢獻社會的資源甚至是生態來拯救所有動物受到的苦難。

2021/07/23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拋下「被迫害妄想」的嬰兒心理,遠離疫情紛擾找回內心寧靜

世界上的好多好多人都在恐懼中過來了,他們依然活著過每一天,逐漸取回原本的生活,在病毒的威脅中努力做好保護,過好自己的生活。

2021/06/2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全台超過100間諮商所僅不到一成通過審核,「通訊諮商」為什麼窒礙難行?

108年,衛生福利部通過「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然而此舉迄今,並未讓「通訊諮商」成為普遍的諮商管道。主因是經審核通過並得以執行「通訊諮商」的諮商單位依然屈指可數,甚至不到1成的比例。

2021/05/2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面對染疫的恐懼、無法滿足的需求,這些脆弱需要被看見與支持

也許這些違反規定的行為值得檢討,但其實攤開各種所謂「自私」背後,都還是一個人、一個人的脆弱。這些脆弱需要被看見,且每個人也有辦法照顧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保有能量來採取那些真正適當的行為。

2021/04/21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太魯閣善款改採現金給付,可能影響「諮商心理師」對創傷族群能提供的幫助

在原本使用捐款的規劃中,心理師還有機會在心理重建計畫中,繼續發揮所長提供後續的協助,但在衛福部改變捐款的使用方向後,這一切卻可能成空。

2021/03/16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在Clubhouse分享性騷擾經驗卻被檢討,赤裸的互動有可能受到更深的傷害

前幾天就有談性騷擾經驗的房間,變成檢討受害者大會。分享的人好不容易說完自己的經驗,得到的卻是最直接的否定與價值判斷,讓自己被眾人的意見凌遲,然後再受傷一次。

2021/02/22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的職業倫理:只是和案主吃個飯、喝杯咖啡也不行嗎?

心理師與當事人不會是朋友、情人、客戶、玩伴,他們只允許一種關係,就是最單純的「心理師與當事人」。

2020/12/11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大專院校自殺防治的難題:為何「導師」難以參與輔導工作?

許多導師便容易覺得自己功能無法發揮,面對到學生有情緒困擾時又覺得很慌張,所以將期待放到諮商中心的身上,或者委託系助教處理,但諮商中心還是會期待導師發揮功能,雙方在這樣的情形下不斷拉扯。

2020/12/03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學生自殺「誰該負責」?校園諮商中心往往淪為代罪羔羊

如果不從黑白二分的對錯中走出,對於自殺或者各類學生問題的檢討,就會永遠落入尋找代罪羔羊的困境,而諮商中心往往就是這個代罪羔羊。

2020/11/3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將孩子安置」是社工最後才願意採取的手段?

也許真的有許多孩子為了安全需要安置,但也還有太多困難無法靠安置解決,因此安置才會做為最終的手段,在真的不得已的時候發揮功能。

2020/10/26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去無證照的工作室「聊天」,卻不找心理師諮商?

為什麼許多有需求的人寧願去尋找一個非專業人員尋求協助,卻不願意去尋找有證照的心理師呢?是我們的專業缺少了什麼,又或者是民眾還需要多知道些什麼?

2020/10/2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時薪很高」但責任很重,你準備好承擔別人生命的重量嗎?

身為已入行的諮商心理師真的要告訴你:這個行業沒有這麼美好,但承受的責任卻很重。要問自己是否適合成為心理師時,你應該先問自己,你準備好承受其他人生命的重量嗎?

2020/09/02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低品質通報,讓學校與社政都疲於奔命

也許這會是另外一個負擔,但是也許能夠多那麼一些溝通,讓老師多知道社工評估的考量是什麼,下一次的通報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