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發表文章數:31
個人簡介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推動者組成,理事長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成員涵蓋零組件供應鏈廠商、電動機車製造廠、電動機車銷售業者、學術界、研究機構等產學研各領域專家。期待團結產業力量,共同呼籲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產業。
發表文章數:31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關心智慧運輸與乾淨能源的推動者組成,理事長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成員涵蓋零組件供應鏈廠商、電動機車製造廠、電動機車銷售業者、學術界、研究機構等產學研各領域專家。期待團結產業力量,共同呼籲政府推動電動機車產業。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的民調中,發現民眾對電動機車購買與政策意向有五大重點:其中發現購車補助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政策方針,特別是對於3年內會購買機車的族群以及年輕族群來說,尤其重要。
推動大眾運輸電動化,確實是交通低碳轉型的其中一項路徑,但比起公共運具,許多台灣人更傾向選擇私人運具,交通部應該更善用電動機車角色,讓電動機車成為台灣交通運輸部門減碳的要角,
臺灣電動機車在過去繳出領先全球的亮眼成績單,而六都作為領頭羊, 所制訂的電動運具發展目標,應該超越國發會訂定的目標,使六都成為運具電動化的「資優城市」。
比較六都已公開的淨零路徑及相關自治條例內容與整理,除了讓關注運具電動化及淨零排放的讀者能輕鬆了解,也盼望六都地方政府可以相互參考,以良性競爭方式,提出更好的淨零對策及運具電動化的執行政策。
國發會2022年3月30日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在其中,運輸部門的轉型被歸類為產業轉型的一環,在世界地球日的四月,正是中央部會與六都首長參選人,將電動機車成長規劃納入政見,一齊打造零碳生活的最佳時機。
從跨國的技術與市場開發,到電動機車的商業模式擴展,台灣電動機車的產業發展潛力究竟有多大?打造友善電動機車產業鏈的發展環境,政府又可以做些什麼?
近年電動機車產業的市場波動震盪劇烈,學者專家多認為與政府政策的搖擺有極大的關聯性,因為台灣連政策目標的設定與穩定連貫都還未達成,就開始自以為產業環境已趨成熟、政府政策開始醞釀退場,而這時候環保署推出「減碳憑證」,可以扭轉這個局面嗎?
美國新任的拜登政府在氣候變遷的應對上,早已超越過往政府的政治承諾,直接表明:「我們重返氣候戰場,美國還是全球的氣候領導人」,而在蔡英文總統宣示評估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同時,台灣下個世代的運具政策又是什麼呢?
綜合全球的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的價格趨勢,市場上盛傳已久的「油電車價格黃金交叉」越來越有機會在近幾年發生並成真,與此同時,燃油運具的未來卻越來越不樂觀。
從後疫情時代的五大趨勢來看,電動機車產業的未來前景可期,我們已經錯失了發展電動汽車的機會,政府應該要看到特斯拉的成功,把握電動機車這個台灣未來的國家級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