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5/12 | 平雨晨 嬰兒車禮讓汽車:台灣「裡外不是人走」的行人地獄,也是一條條少子化道路 在當代仍多以女性為照顧嬰孩者的狀況下,混亂的交通環境可能加深女性對嬰兒車的移動與搬運過程,其舉步艱辛可能擋住其他行人或駕駛者的通路,又同時容易遭受白眼或謾罵,甚至深化大眾對「馬路三寶」的性別刻板印象,讓台灣交通不只是地獄,更是「少子化道路」。 行人地獄 交通道路 More... 道路安全 汽機車 嬰兒車 人行道 城市權利 育兒友善 少子化 TNL+ 2023/01/21 | 平雨晨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從「子宮家庭」理解過年婆媳大戰背後的社會運作邏輯 不管是婆婆或媳婦,女性在過年中扮演的性別角色,往往是重要、吃力卻也不討好的角色。從張羅年菜到親友網絡情感聯繫,以及最後的收拾善後,生理與心理勞動幾乎落在女性身上,過年節慶體現女性角色在社會結構變動的變化,也呈現女性仍在性別位置處於次等、無償勞動的不變化。 農曆過年 春節 More... 婆媳大戰 女性角色 回娘家 身為媳婦,我想說 性別平等 性別角色 家庭結構 子宮家庭 父系社會 TNL+ 2022/12/19 | 平雨晨 性別研究系所的存在,能挑戰既有以「男性主流」知識為框架的高等教育,這為何重要? 倘若高等教育不持續培養性別研究相關的人才,除了失去具性別專業人才在學術場域或實務機構發揮,剝奪相關人才對社會貢獻機會,也容易使高等教育知識與環境制度停滯不前,無法回應當代現象與性別問題,學理和社會關係則難以與時俱進。 世新大學 性別所 More... 性別研究 高師 高醫 高等教育 性別不平等 TNL+ 2022/11/21 | 平雨晨 《流麻溝十五號》:女性政治犯的身體、生活與人生,如何成為一種懲戒管道? 女性政治受難者日常生活與其成長經歷,是她們起身抵抗社會結構、從事社會/婦女運動與啟發政治意識的特有意義。無論是母親的女性身分、她們自身的女性身分、女性手足的女性身分,身為女性所面臨受壓迫命運與處境,卻亦是產生左翼女性思維及行動的重要關聯性。 流麻溝十五號 周美玲 More... 政治受難者 女性 綠島 白色恐怖 李淑君 台灣好女人 藍博洲 女性身體 性別經驗 TNL+ 2022/10/23 | 平雨晨 女性與胎兒的「人」「權」之爭:墮胎爭議不僅「正發生」,未來還可能「再發生」 事實上,當女性面臨墮胎與否選擇的議題,通常亦可見社會支持系統漏洞所在,或是性別文化與社會結構共謀,進而使得女性對懷孕生產感到恐懼。 安妮艾諾 女性處境 More... 正發生 墮胎爭議 胎兒 道德地位 德沃金 合法化 社會支持系統 自主權 人權自助餐 TNL+ 2022/10/02 | 平雨晨 陳亞蘭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呼應評審團與當代社會對於「王道陽剛氣質」的想像 性別與戲劇角色交織所展開的故事多樣化,無論是「當代」各式性取向、認同型態的性別角色、或是「傳統」異性戀性別角色,都有值得社會關照探討之處,或許重新思考獎勵配置(當然,牽連關於名額等相關制度,也期待和影視傳媒學術或業界持續相互對話),則會是推進或拓寬性別框架的一種制度方式。 金鐘獎 入圍名單 More... 陳亞蘭 嘉慶君 最佳男主角 性別氣質 陽剛氣質 華燈初上 第三性 獎項設置 新人獎 TNL+ 2022/05/06 | 平雨晨 母職的想像透過母奶與配方奶,始終在女性身體、心理與社會角色上體現與流轉 本文認同林昶佐立法委員提出的「檢討強推母乳政策」質詢內容,同時也不禁思考,若是由生理女性立法委員提出質詢,或許獲得的反響回饋可能不一樣? 母乳政策 母奶 More... 配方奶 林昶佐 母職想像 中產階級 友善育兒 2022/01/23 | 平雨晨 撒古流等被指控性侵的藝術家作品是否該參展?藝術家的私德與創作能否被分開看待? 博物館有責任保護、展示藝術作品,但創作其作品的藝術家,博物館亦有義務帶領大眾理解藝術家性暴力行為,將會對受害者或社會造成什麼樣的身心創傷,或是再製社會與歷史的性別不平等權力關係。 撒古流 性侵 More... 藝術家 Eric Gill 個人私德 公共創作 女性主義 性暴力 博物館 藝術展示 北美館 2021/12/24 | 平雨晨 COVID-19不僅篩檢確診者的身體,也一併「篩檢」了他們的社會人際網絡與情感關係 當COVID-19確診者的伴侶沒有「跟著」確診,他們的性/別關係與互動,可能被社會懷疑、預設或歸類到壞的性層面,而且不僅是壞的性,更不符合異性戀腳本性/別互動的機制,即是能夠和大眾解釋或持續證明這段關係的合理性。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親密關係 密切接觸 性別研究 性階層 異性戀腳本 接觸者 情感焦慮 性別特調專欄 2021/11/26 | 平雨晨 從賴士葆的「長髮飯局妹」之說,探討社會對女性既厭又愛的矛盾樣貌 在性別權力位階結構式的不對等下,女性成為既能被凝視、也能被貶抑的他者,並從中確保男性掌握話語及定義權,這也說明為何賴士葆能夠堅持認為「沒有歧視女性」,即是性別結構於日常影響、形塑人們思維的展現。 陳時中 賴士葆 More... 長頭髮 飯局妹 性別平等 性別氣質 厭女 社會互動 女性主義 性別特調專欄 2021/10/22 | 平雨晨 從「台大狼師案」到「台男悲歌案」,女性亂告、男性受害現象反映了什麼樣的微妙意義? 本文認為,或許目前仍不能簡化、斷然指出這種「參與」就是「紅利」,因為這樣的「紅利」牴觸與不符合父權期待,所以那些指控男性性騷擾/侵害的女性,無論案件是否屬實,皆可能在父權體制下也被指控或看待成蕩婦。 台大狼師 dcard More... 造假 性騷擾 性侵害 誣告 父權紅利 受害者 性別特調專欄 2021/09/17 | 平雨晨 重新思考N號房:如果女性自願參與、男性付費自由觀看,就是「你情我願、皆大歡喜」嗎? 簡而言之,在看似數位色情為自由的前提下,女性其實仍面臨至少三項束縛:(一)性私密影像成為籌碼(二)自由退出困難度高(三)參與色情的動機或過程被重新詮釋或簡化。 線上打工 數位色情犯罪 More... 性私密影像 性暴力犯罪 N號房事件 色情 基進女性主義 男性宰制 性別結構 自由 性別特調專欄 2021/08/20 | 平雨晨 保障跨性別選手參賽就是「性別友善」,質疑其資格就是「性別歧視」嗎? 跨性別選手參賽是複雜議題,亦顯現跨性別選手僅因做自己,卻仍可能受生理結構牽制,或承受心理影響與社會眼光壓力,抑或專業與「生理優/弱勢」難以脫鉤討論等現象,皆再再呈現跨性別者的多重困境與不平等之處。 2020東京奧運 跨性別選手 More... 體育競賽 CEDAW 性別差異 生理性別 技術性擊倒 性別認同 性騷擾 性別平等 性別特調專欄 2021/07/23 | 平雨晨 修圖上傳社群媒體蘊涵著性別意義,浪漫愛「商品化」帶來的影響為何? 當親密關係價值、社群媒體和商品彼此掛鉤時,甚至演變成為了在社群媒體上看起來很親密,購入一些不必要的奢侈商品,花大錢旅遊,但其實真正彼此的問題卻沒有解決,真實的生活反而被社群媒體操控,也不斷複製性別結構裡的不平等問題。 挪威 行銷管制法 More... 網紅 社群媒體 後置 修圖 數位生活 商品化 性別人設 浪漫愛 數位世界 性別特調專欄 2021/06/25 | 平雨晨 家庭暴力、性別經濟結構、母職過勞,女性面臨疫情下的三重困境 非母親身分的女性,能力與貢獻被生育與否取代,而有些女性則看似因母親身分「保有飯碗」,但卻得同時兼顧繁重的母職工作,尤其是在疫情下的全天候照顧,金錢也不見得能夠解決的母職過勞。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家暴 親密關係 性別不平等 照顧責任 性別分工 第二輪班 性別特調專欄 2021/05/21 | 平雨晨 「壞女人又是壞公民」的指責,加劇了茶室小姐等邊緣女性的噤聲與困境 處在邊緣位置的萬華茶館小姐們,她們或許因耗費大量時間、心力長期進行情/慾勞動,既難以拒絕親密互動,也很難從工作中隨時獲得疫情資訊;而即使有所擔憂,也可能因自身工作性質對追求健康有所質疑。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萬華 茶館 特種行業 性產業 性工作者 情慾勞動 汙名化 確診者 性別特調專欄 2020/06/23 | 平雨晨 厭女還是愛女?青少女綽號裡的象徵意涵與性別互動探究 女同學的綽號涵義,除了字義性質呈現的性別意義,綽號論述也在同儕互動實作過程,試圖使女性服膺異性戀常規,但女性作為互動參與者,她們亦會在同儕關係、情境脈絡當中,重新詮釋、轉化或修正綽號意義,也透露女性於性別位置中來回踱步的困境。 綽號 青少女 More... 異性戀常規 同儕互動 厭女意識 性別結構 性平教育 2019/10/30 | 平雨晨 除了性暴力,《希望:為愛重生》還突顯了韓國社會哪些性別議題? 「趙斗淳事件」發生後,父親如何從在家庭互動中缺席的性別角色,走回家裡陪伴孩子復原的出席過程。然而,其「父親」的性別角色卻也在其過程中面臨種種挑戰,同時亦反映韓國社會現象裡的家庭性別分工問題。 韓國 性暴力 More... 趙斗淳事件 為愛重生 希望 性別分工 性別特調小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