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2/07/29 | 張雅粱 曾是法國殖民地,永珍也有一座融合瀾滄佛塔藝術、紀念戰役的法式凱旋門 永珍凱旋門採競標制,那時美國資助了寮國一筆興建新機場的資金,寮國政府沒有依照美政府的想法行事,反而用此資金打造了凱旋門;在眾多參賽者中,寮人Tham Sayasithsena所設計的模型拔得頭籌,其創作理念是在法國凱旋門的基礎上融入瀾滄設計,因此順利地成為永珍凱旋門的建築師。 寮國 東南亞 More... 永珍 萬象 凱旋門 泰國 瀾滄 TNL+ 2022/06/29 | 張雅粱 從神話「莫奶奶」和「昭阿努翁」,看湄公河泰寮兩岸的政治雕像與族群認同 這段歷史源起西元1826 年,當時的永珍(寮北境內)為暹羅藩屬,但永珍的地方首領昭阿努翁卻出兵攻打暹羅另一處屬地:呵叻(泰東北境內);過程中,莫奶奶帶著呵叻敢死隊,徒手反擊永珍軍隊,並將其擊退,後來莫奶奶受到泰皇室表揚,尊她為民族女英雄。 泰國 雕像 More... 認同 東南亞 Isan 法暹條約 永珍 佬族 泰佬人 TNL+ 2022/06/03 | 張雅粱 「在地」才能感動人心:從「那伽神像之家」看泰國工藝與在地智慧 那伽工藝是泰國實踐在地智慧的案例之一,製作過程中,藝術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他們所創作出來的那伽,包含了泰式設計與地方文化 泰國 東南亞 More... 一鄉一品 小滿 在地 那伽工藝 那伽 2022/05/05 | 張雅粱 東南亞那伽的形象翻轉:從七情六欲的「蛇精」轉變為持戒的修行者 暹粒昔日的金塔早在時間巨流中灰飛湮滅,但九頭蛇精的傳說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這些世代傳承的民間故事讓後人瞭解,在佛教的文化脈絡外,那伽不但善戰且深具人性,愛很情仇是祂與人世間最纏綿的糾葛。 東南亞 蛇 More... 南傳大藏經 那伽 巴利三藏 蛇經 佛教 泰國 緬甸 寮國 2022/04/05 | 張雅粱 從吳哥窟攪乳海壁畫看高棉文化:天神與阿修羅們聯手攪拌乳海,以尋求海底長生不老甘露 〈攪海的故事〉在多部印度文學中都有記載,包括耳熟能詳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也有這個章回。《羅摩衍那》隨著婆羅門教傳入東南亞,流傳多國,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文學,各地版本有所不同,像泰國《拉瑪堅》、寮國《羅什與羅摩》與印尼《史詩哇揚選篇》等都是羅摩故事的改寫版。 攪海的故事 羅摩衍那 More... 拉瑪堅 吳哥窟 扶南 高棉人 王國維 東南亞 2022/03/02 | 張雅粱 原來《尋龍使者》裡的西蘇不是龍?談北東南亞「那伽」風格的轉變 2021年迪士尼動畫《尋龍使者:拉雅》(Raya and the Last Dragon)主角西蘇的原型就是東南亞那伽,雖然片中還是稱祂們為「龍」(dragon),但龍跟那伽實際上是兩個概念,祂們的文化跟形象有所不同。「龍」是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特指文化中國)神獸的主要認知,所以在日常溝通上,常會沿用「龍族」來統稱其它與龍相似的神獸,包括那伽在內。 那伽 尋龍使者 More... 湄公河 洞里薩湖 吳哥窟 泰國 東南亞 柬埔寨 龍 蛇 2022/01/19 | 張雅粱 泰國的「森林高僧博物館」,展現了僧侶包辦地方大小事的「阿姜文化」 僧侶們教育村民,同時也是村落的意見領袖,舉凡村裡有挖井、賑災、鋪橋、造路或興建學堂等公益活動時,都會由師父帶領村民們齊力完成;此外,若村民有疾病時,部分佛寺的僧團也會提供藥草藥方供治癒之用。由此可知,佛寺是泰國社會的重要組織,其與基層村落的政治、教育、經濟以及人文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一鄉一品 泰國 More... 東南亞 詩琳通公主人類學中心 博物館 森林高僧博物館 巴蓬寺 佛教 烏汶府 2021/12/07 | 張雅粱 如何有效實施新住民語文教育?若學校每週只教40分鐘,還不如邀新住民父母入課堂 新住民語文的核心目標是要讓小孩認同家庭,幫助他們喜愛母語,而不是工具式地訓練他們成為外語專家。如果一星期在校只能接觸40分鐘的新住民語,還不如邀請新住民父母進入課堂,教孩子唱童謠、說故事、做童玩、做點心,讓小朋友更愛他的父母,願意開口說母語,這比任何的考試、拼讀和讀寫,都來得有益處。 新住民 母語 More... 越語 印尼語 十二年國教 新住民語文課綱 東南亞 2021/11/03 | 張雅粱 從大陸到島嶼,東南亞各式古代手稿足以媲美歐洲中世紀福音書 從吉隆坡持續南向,印尼的爪哇和峇里島手稿同樣令人感到振奮,爪哇手稿《潘集王子傳奇故事》(Panji Tales Manuscripts)已於 2017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記憶,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 東南亞 手稿 More... 朱拉隆功大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印尼 峇里島 鵲腎樹 文獻 西雙版納 藏經閣 潘集王子 馬來手稿 伊斯蘭 2021/10/01 | 張雅粱 從泰國文化觀點評《薩滿》:電影中描繪的靈媒,與泰國東北的真實現況有所出入 《南巫》的好是因為它有生命力,所以滲透人心,至於《薩滿》其它幾部片子,毋需認真,因為生命中總也需要路人甲乙,點頭、微笑,然後擦身而過。 薩滿 東南亞 More... 泰國 南巫 羅泓軫 依善 電影 恐怖電影 韓國 靈媒 2021/08/20 | 張雅粱 泰國「一鄉一品」的文創產業成果:從鬼面節到環球小姐站上伸展台的民族服裝 某位年輕男子裝扮成Phi Ta Khon參加丹塞大功德節時,心血來潮戴著面具捉弄村民,並在遊行隊伍間跳起舞來,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制止,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之後,越來越多人仿效他的行為,在遊行時也戴起自製的Phi Ta Khon面具,互相嬉鬧捉弄 泰國 面具 More... 東南亞 寮國 一鄉一品 一村一品 鬼面節 2021/07/28 | 張雅粱 泰國東北的靈媒與勐神文化:這位在丹塞具聲望的靈媒,甚至還獲得詩琳通公主召見 丹塞人認為勐神可以管理勐中眾鬼,令其共襄盛舉鬼面節,一旦祖靈與眾鬼安定了,地方上自然會風調雨順,這是丹塞先人們流傳下來的生活哲學,透過靈媒召波寬所表達出來的勐神文化,也是鬼面節的文化脈絡,所以直至今日,鬼面節一直都是丹塞最重要的在地節慶。 泰國 東南亞 More... 靈媒 鬼面節 素可泰王朝 召波寬 2021/06/25 | 張雅粱 泰國東北丹塞的「鬼面節」:故事高潮在流放森林的瓦三敦迎回城裡,眾鬼也紛紛加入歡慶行列 Phi Ta Khon不是鬼節,相反地,它是弘揚佛法的節日,主要演繹《毘輸安呾囉王子本生經》的故事,毘輸安呾囉王子(或譯為瓦三敦王子),是佛陀悉達多的前一世,據《本生經》記載,瓦三敦這一世勤修布施,被認為是佛陀累世以來,創建最大善舉的一世 大城王國 瀾滄王國 More... 琅勃拉邦 泰國 鬼面節 火箭節 本生經 東南亞 2021/05/26 | 張雅粱 中國「告莊西雙景」的地方美學像極了泰國清邁,但文化體驗和國際化做法卻大相逕庭 告庄西雙景的地區美學提煉了很多的傣、泰文化元素,如大象、傣族古代國王、傣族服飾、村城概念(曼猛)、佛塔、那伽(Naga)、泰式燈籠和老樹等,所以一進景區,的確有驚艷效果,但缺點是這些文化符號不具備獨特性,對熟悉東南亞的遊客來說,很快就能察覺西雙景區與清邁新城區的雷同之處,傣泰符號、佛塔、神獸、景區街道規劃與觀光夜市都是兩地共同的景觀結構。 景洪 西雙版納 More... 告庄西雙景 神獸 召樹屯 水燈節 泰國 清邁 2021/04/13 | 張雅粱 潑水節不是只能在泰國看到,寮國瑯勃拉邦古城的潑水節傳統也值得一看 寮國文化對一般人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她的經濟改革開放晚,加上語言障礙和文化記錄少,所以多數人對寮國文化感到陌生。事實上,泰、寮的語言和文化非常接近,所以理解寮國文化的途徑,除了西方資訊外,泰國文獻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尤其泰、寮文化相近,很多外國人解釋不清楚的文化名詞,泰國人都能輕易理解,因為他們彼此有共同的文化元素。 泰國 琅勃拉邦 More... 湄公河 瀾滄王國洪素萬 香通寺 布約雅約 寮國 東南亞 2021/03/08 | 張雅粱 當我拿起那件白底紅線傳統服,就想起到泰北為「甲良族」孩子教中文的日子 聽龍坡說,甲良族人刻苦勤勞,但常常被泰國人看不起,認為甲良人都是小偷,如果甲良人經過泰國村莊,必須快快穿越,否則會被誤認為小偷而被泰國人歐打、驅趕。古代泰國採行奴隸制,二十世紀初廢奴後社會上依舊存在尊卑觀念,而社經地位低的邊境難民、少數民族和緬、寮兩國的移工自然成為社會下階層的工作者 克倫族 泰國 More... 東南亞 慈濟 甲良族 緬甸 2021/02/11 | 張雅粱 寮國琅勃拉邦的潑水節:從新年、祭祖到面具,是一場能召喚在地人內在記憶的藝術行動 「元旦」是新年的高潮,四方人群一早便湧進古城,準備參加新年的遊行活動。遊行隊伍由各地的車隊、村民、僧侶、琅勃拉邦小姐和布約雅約組成,布約雅約代表祖靈,透過遊行賜福子孫,一路步行至香通寺。 宋干節 東南亞 More... 少數民族 潑水節 琅勃拉邦 寮國 琅勃拉邦人 德宏傣曆 做功德 2021/01/04 | 張雅粱 東南亞的「共享文化」:從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談起 以東南亞重要劇目《羅摩衍那》為例,它雖然是印度史詩,但流傳至東南亞後產生變異,演繹出各地文學版本,如泰國《拉瑪堅》(Ramakien)就是泰皇根據《羅摩衍那》所改寫的版本。經各國改編後的《羅摩衍那》,其人物造型往往因地制宜,各有脾性樣貌,以神猴哈努曼(Hanuman)而言,就有好幾種不同的造型,十分討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拉瑪堅 More... 共享文化 馬來西亞 東南亞 送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