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數:9

個人簡介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10月1日,主要任務係建構國內外關於東協研究、區域整合、經貿發展、國際關係,以及非傳統安全等議題之交流平台,期以加強我國與東協國家之交流與互動。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3/08/08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淺談安華外交政策:任相半年已出訪10國,身為民主派穆斯林讓西方國家更願意加強合作

安華作為民主自由派穆斯林,很可能會受到西方國家的歡迎,因此更願意與馬國加強合作關係。安華有意在伊斯蘭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其任相半年內就已訪問兩個伊斯蘭教國家,更是安華出訪國家中,少數屬於東協區域外的國家。安華對民主的強調,以及他公開表明的政治理念,使得西方國家也非常願意與之合作。

2023/06/16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第42屆東協高峰會之簡析:東帝汶入東協前置作業待完成,印尼對緬甸採取「靜默外交」

印尼對緬甸情勢採取「靜默外交」,或稱「非擴音器外交」,以務實低調的方式盡可能與緬甸各方接觸,創造更多對話,藉此緩解緬甸情勢。佐科威指出,印尼迄今已和各方進行60多次的接觸,包含軍政府、⺠族團結政府(NUG)和⺠族武裝組織等,以尋求解決⽅案,但特別強調「這些接觸不等於承認」。

2023/05/24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曾表示拉近台灣關係的「準總理」皮塔,未來會迎向「價值觀外交」重振泰國國際地位嗎?

根據前進黨的外交政策願景,將以「3Rs」為開展,即復興(Revive)、再平衡(Rebalance)、重新校準(Recalibrate),讓泰國在國際事務上扮演更主動的角色,尤其緬甸危機的處理。另一方面,分析認為皮塔若順利成為總理,雖然「中泰一家親」的關係雖會持續,但可能不會想往昔那般融洽,而皮塔也曾在受訪時稱希望能拉近泰台關係。

2023/04/25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四):緬軍政府與東協仍在「五點共識」存在巨大分歧

即便東協特使持續斡旋,但緬甸情勢似乎未因此改善。2022年7月25日,緬甸軍方處決四名重要的⺠運⼈⼠,引起國際社會譁然,又因該時間點發生在東協特使巴速坤6月底訪問緬甸後不久,使當年輪值主席柬埔寨甚為尷尬,最終導致東協整體態度發生重大轉折,緊急召開會議首次強烈譴責,稱此舉「重挫東協五點共識的努力」。

2023/04/21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三):歐美祭出多項制裁,官⺠脫鉤是中緬關係⼀⼤變因

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國家大多予以譴責甚或祭出制裁,惟中國與俄羅斯則默許甚或支持緬甸軍政府,因而削弱國際制裁的成效。東協雖試圖調解緬甸情勢,惟東協各國對緬立場依舊分歧。整體上,當前國際社會對緬甸情勢未有⼀致之立場,因⽽限制對緬甸軍政府制裁之成效。

2023/04/20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二):政變與疫情雙重打擊,讓緬甸跌落至貧窮邊緣

緬甸總體經濟因2021年軍事政變大受打擊,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2021年緬甸國內GDP約650.9億美元,較2020年(政變前)789.3億美元萎縮17.5%。人均GDP也從2020年1477.5美元下降至2021年1209.9美元,在東南亞敬陪末座,低於東帝汶2741.4美元。

2023/04/19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分析(一):鎮壓異議人士不擇手段,陷入「雙重政府」僵局

緬甸軍事政變至2023年2月屆滿兩週年,國內情勢持續不穩定,根據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 統計,至2023年2月3日止已有1萬7645人被拘捕,2951人被殺害。緬甸目前也陷入「雙重政府」僵局,分別是代表軍政府的「國家領導委員會」,以及由反軍政府的各方勢力所組成的「⺠族團結政府」,兩者為平行存在。

2022/05/20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菲律賓大選簡析:馬可仕家族重返榮耀,也將承接疫情遺留的龐大債務

小馬可仕在競選期間未就此提出具體的政見,故外界未能得知其將如何協助菲國重振經濟,外資也期待小馬可士提具更為具體的經濟政策。

2022/04/21 | 台灣東協研究中心

疫情之下的同島一命:檢視移工防疫措施,能否找到移工群體與台灣社會的平衡點?

本文將探討,台灣因應此次疫情的移工醫療措施,以及與同樣倚賴國際移工的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比較。面對後疫情,台灣應如何做好重新正常開放移工的準備,以及面對未來又應如何防範全球性的流行疾病對流動人力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