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中心

發表文章數:36

個人簡介

國家電影中心於2014年7月由原國家電影資料館升格設立。以典藏保存我國電影資產、推廣電影文化及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為宗旨。 國影中心於TNL開設的專欄,將集結中心通訊季刊-【國影本事】的精選文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經典電影及文物修復保存的知識。專欄也將定期推出電影教育的相關專文,帶大家認識電影職人影像啟蒙的發端、直擊影像教育現場,探討台灣影視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最新文章

2018/08/31 | 國家電影中心

打造專屬社區的非主流電影院

電影不只是被動地做為縮影反映現實,電影同時也是影響我們思維的建構力來源⋯看電影可以和地方教育、慶典祭儀、甚至與捐血助人等發生關係,正如在花蓮,社區電影放映的最佳宣傳利器不是社群媒體,而是日日走遍大街小巷的垃圾車,電影是生活的一部分。

2018/02/22 | 國家電影中心

開啟國片寶庫:國家電影中心典藏影片與文物的共享

近年來國家電影中心對於經典影片數位修復不遺餘力,內部承辦相當多的影展引介給國民,而最近開啟「臺灣電影聚落串聯行動」是一個中心連結地方新型態的放映機制⋯如近年來露天放映風潮興起,在蟾蜍山的在地文史保存團體「好蟾蜍俱樂部」就曾原址放映《尼羅河女兒》(1987),另外高雄巿旗山尊懷活人文協會也讓中心典藏的《香蕉姑娘》(1977)在拍攝後的45年後,重新回到旗山小鎮做原址放映。

2018/02/22 | 國家電影中心

站上國際舞台呼喊保存電影

世界影音遺產日是什麼?台灣電影跟它有何關係?「守護影音遺產」的抽象概念是如何轉化成實際行動?而台灣是又是如何在各方政治角力中,站上電影文化保存的國際舞台?話說1995年國家電影中心還稱作「電影資料館」,希望能申請加入「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探身走入這樣暗潮洶湧的外交場域,一方面要面對來自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外部壓力,最後「電影資料館」獲得壓倒性的贊成票數⋯

2018/02/07 | 國家電影中心

釀存時光:影音遺產保存的百年生命

2015年,坎城影展最大的贊助商干邑酒品牌人頭馬將釀酒的概念帶進電影,提出拍攝一部「一百年陳年好電影」的點子。在製酒的領域中,「時間」是成就完美佳釀的關鍵⋯⋯但畢竟影片跟酒不一樣,若無任何處理放置百年,很有可能無法觀看。應該根據影音檔案的材質擬定保存方案、設定保存環境並同步保存放映設備,若能依數位轉硬體發展定期以不同格式的備份就更穩當了。不只保存住、還要保存好,如此才能延續影音檔案的生命,真正留有「一百年陳年好電影」。

2017/12/30 | 國家電影中心

胡金銓的絕世武功:成就經典電影的十八般武藝

「求好心切,事必躬親」是長年跟隨在胡金銓導演身邊的大弟子石雋,拿來總結胡導演工作態度的一句話。

2017/12/16 | 國家電影中心

胡金銓的俠客世界:山水、夢魅交織出的武俠奇譚

胡金銓的電影既有傳統戲曲老嫗能解的通俗性與趣味性,也富含文人傳統的象徵意涵或忠義思想,既有明清小品文的雅緻、唐傳奇的驚奇氣魄、也有宋明話本的世俗俚趣、更有現代兼蓄傳統的創新,值得一再觀影、細細品味。

2017/12/01 | 國家電影中心

在這個時代,重新認識胡金銓

站在什麼時代看電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當對岸蓬勃鬧市,三不五時就端出一部部砸大錢賣弄特效的古裝武打片之際,我們為何要選擇回看幾十年前的武俠片?必有其道理所在。

2017/11/02 | 國家電影中心

胡金銓武俠電影《俠女》剪接幻術密技大公開

作為一位執導通俗類型電影題材,但是卻精益求精到進入藝術殿堂的導演,即使到了21世紀,胡金銓的影像風格與影響力,依舊在國際影壇中持續發酵著,胡金銓的作品對台灣的影迷與有志從事影像工作的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研究對象。

2017/08/16 | 國家電影中心

影像資產大遷徙:中國電影製片廠的悲歡歲月

中國電影製片廠自1933年創立後,歷經剿匪、抗日戰爭,在兵馬倥傯的背景下,經歷顛沛流離、隨戰隨拍的建廠、電影攝製工作。這一段自中國遷移至台灣的過程,以及長年拍攝的電影作品,都是中國、台灣電影史的重要標誌。

2017/08/12 | 國家電影中心

影像資產大遷徙:中國電影製片廠的悲歡歲月

中國電影製片廠自1933年創立後,歷經剿匪、抗日戰爭,在兵馬倥傯的背景下,經歷顛沛流離、隨戰隨拍的建廠、電影攝製工作。這一段自中國遷移至台灣的過程,以及長年拍攝的電影作品,都是中國、台灣電影史的重要標誌。

2017/08/04 | 國家電影中心

電影復興基地:北投有個中國電影製片廠

國影中心帶觀眾回顧這段電影史,以視覺重建現已拆除泰半的廠區館舍,一窺當年士官兵們是如何分工和完成一部影片的拍攝。

2017/07/18 | 國家電影中心

暗室光影的守護者:專訪國影中心放映師

數位放映在2012年、2013年時大肆崛起並取代膠卷放映,許多放映師因此失業,卻未受到電影院業者應當的尊重,傳統放映師在數位的浪潮襲擊下成為時代的犧牲者。

2017/05/31 | 國家電影中心

電影編劇的本事:編劇家蔡國榮談劇本創作來時路

我們邀請到了中華編劇學會理事長蔡國榮,來為我們回顧他所經歷過或聽聞過的電影編劇歷史,細數明星因好的劇本而閃耀的掌故,講述一個編劇家要說好一個故事有多少個出發點,藉以展望往後有志於編劇的朋友的各種說故事的可能,就讓我們一同走入電影編劇家的創作世界吧!

2017/05/01 | 國家電影中心

優良電影劇本獎:「說故事的人」的年度盛會

很多人到我這裡來,說他想當導演......但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當上導演的,要是真的想拍電影,你就先去寫劇本,劇本的話只要紙跟筆就可以寫了,想要真的了解電影的架構的話,沒有什麼比劇本更能夠具體掌握住電影的本質......但他們還是不寫,確實,因為書寫是件辛苦的事。

2016/12/30 | 國家電影中心

影像沒有標準答案:專訪電影攝影師余靜萍

「認識自己」是余靜萍認為成為電影攝影師的基礎,拍電影對她來說從來不是工作,而是生命的體驗。

2016/12/30 | 國家電影中心

影像沒有標準答案:專訪電影攝影師余靜萍

「認識自己」是余靜萍認為成為電影攝影師的基礎,拍電影對她來說從來不是工作,而是生命的體驗。

2016/12/23 | 國家電影中心

光影背後,我們這樣拍電影:專訪電影工作者蕭菊貞

我決定將這幾年訪談台灣電影人的內容整理出版,是想累積一些東西。書,可以成為另種更為流通、更能夠保留記錄的載體,且能結合兩部影片的訪談內容。這是台灣的文化財,希望能讓它們走進校園,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2016/12/16 | 國家電影中心

從日常生活提取創作養分:專訪瞿友寧

許年輕創作者會瞧不起好萊塢電影,但很多好萊塢的故事技巧與基礎,即便是藝術電影也是將之放在心裡,消化後再形成自己說話的方式。我過去念書時也曾經嗤之以鼻,但後來看多了才理解到很多歐洲電影也可能會在這樣的架構裡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