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十二道人情味

發表文章數:27

個人簡介

十二道人情味致力烹飪出散發人情味的文章以及挖掘社會議題脈絡之報導。在重理工輕人文的臺灣社會,邀請大家一同上桌,關懷土地與人們、友善生活,慢慢地品味我們以筆為勺、細火慢熬的濃郁故事。請盡情享用:http://thedelicious12.com

最新文章

2019/12/06 | 十二道人情味

專訪「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食農教育的意義,是激起孩子的在地驕傲

食農教育在鄉村的另一層重大意義,乃是激起在地孩子的驕傲與認同,孩子們的未來,才有為在地農村議題努力的契機。未來先進的、創新的農業技術與經營模式,事實上有賴這些對農村熟悉的下一代。

2019/11/23 | 十二道人情味

翻開尤老先生的畫冊,彷彿整個高雄蚵仔寮的地景變遷史

兒子為了鼓勵老先生繼續畫畫,便幫他報名了附近私人畫室的繪畫課,尤辰允這才開始學油畫。他開始把生命中的記憶畫下來,老先生自述「連睡覺都在想」,當年的記憶偶爾也會入夢,一幕幕的古早生活情景,就在老先生的畫筆下再現。

2019/06/08 | 十二道人情味

商轉服務搭配教學課程,「東海小棧」找尋永續經營之法

從HFCC計畫執行到校內空間活化,再連結到場域的商轉,東海小棧對校內師生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特出的資源,能依各自的課程需求,和小棧談不同方式的合作,對小棧本身來說,也藉由這些多方資源的引進,來協助小棧的商轉。

2019/06/02 | 十二道人情味

沒有農作專業學系的東海大學,構築了一座充滿社會實踐的生態農場

以生態農場為介面,以大自然為背景,在食農育議題、學生實習、動手實作、環保議題、社會公益、社區合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之下,紅土丘陵上構築了一個獨特的社會實踐場域,在一屆屆來來往往學生們的心中,擦出短暫又深刻的火花。

2019/02/16 | 十二道人情味

當大學師生進入社區:陽明大學讓三芝福成社區「蓋廟時找得到和尚」

陽明大學這兩年以課程進入社區的方式,已經一改以往健康照護,而走向比較廣的服務面向。先從最基本的支持開始,配合社區原有的規劃,協助社區辦他們想辦的活動。

2018/12/31 | 十二道人情味

共玩老北投:當文科遇上醫科腦,如何激盪出「長輩故事桌遊」?

「當文科遇上醫科腦,在遊戲設計上是否會有其他可能呢?」這是兩校助理們在一年前對於計畫構思時所做出的提問。是否能將兩校各自擅場的領域,嘗試結合在一起並做一個全新的可能?【共玩老北投】正是在這樣的發想之下誕生!

2018/08/18 | 十二道人情味

走訪萬華在地店家,看見「土會黏的艋舺」如何社區共好

本篇文章訪談了三個萬華在地店家,聆聽他們在本業之餘,如何為地方貢獻心力,透過他們的故事,帶你看見人們口中「土會黏的艋舺」,如何由地方生活為根基,堆疊成深厚的人文與歷史場域。

2018/08/15 | 十二道人情味

鼓勵學生野一點的「3E精神」:挑戰主流,從勞動中體驗多元文化差異

蔡老師在談話間數度提及,他認為老師們在跨域計畫中的任務,並非著重在輔導學生思考創業,甚至不認為老師適合作這樣的事情。但因為長期帶領學生投入参與地方事務,讓大學與部落可以合作,因此,從他歷年的教學經歷中發現,對於協助學生開創事業這樣的事情蔡老師並不陌生。

2018/08/12 | 十二道人情味

外籍看護與長者的生命敘說(下):語言不通又要朝夕相處,如何產生情感連結?

語言不通,即便是每天朝夕相處,彼此對待都是出自善意的情況下,還是有許多溝通不良的地方。累積久了,也許就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我們這門實作課的目的,是讓阿嬤和阿瑛彼此多認識一些。但我發現擔任的橋樑角色很重要,因為她們彼此不太認識彼此,也不太知道彼此的需求。」盈慧說。

2018/05/01 | 十二道人情味

舞蹈中的人際溝通:用身體說自己的故事,在互動中建立最真誠的關係

原來跳舞,可以讓心靈富足、可以讓創意流動,也可以讓關係疏通,啟動了身體的自癒能力。看到同學們精湛的演出,雖然汗水淋漓,但他們的臉上寫著的是無與倫比的滿足——美或不美,已經不是問題。

2018/04/22 | 十二道人情味

功夫不精去哪都被人看不起:傳統木船匠師董明山的職人精神

你也許聽說過,台灣是世界排名前五的遊艇王國。但不為大眾所知的是,我們之所以在客製化遊艇產業表現如此突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因為台灣有群造船技藝精湛的傳統木工師傅。

2018/04/06 | 十二道人情味

劇場裡的社會課:論壇劇場以「丑客」瓦解第四道牆,引發思辨能量

去年耶誕節的晚上,26名來自不同系所的政大學生,共同演出了兩齣論壇劇。在戲劇開始前及結束後,均有一名由劇組學生扮演的「丑客」主持場面,引導台下觀眾思考角色所處的困境,並且邀請觀眾上台取代角色演出提供解決方案。

2018/03/03 | 十二道人情味

專訪「西灣海洋」團隊:從建造一條小舟拾回失落的海洋記憶

位於中山大學貨櫃創業基地的「西灣海洋」團隊,是由幾位中山大學的畢業生所創立。負責人羅國棟因曾在社會系擔任助教,帶學生進入旗津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在不斷深化在地議題的過程中,一步步地走上創業之路。

2018/01/09 | 十二道人情味

三個八年級生的「衣櫥醫生」實踐:消耗最少資源,享受穿新衣的喜悅

「衣櫥醫生」受到荷蘭的「衣服圖書館」啟發。荷蘭的衣服圖書館提倡「從租借共享取代販售」,利用與圖書館相似的租借模式,讓大眾都能享有以平價追求時尚的權利。二者的相似之處皆是減緩快時尚或過度消費問題。

2017/12/31 | 十二道人情味

創造不同國籍間的互動與認識:東協廣場上各有所據的異國風情

東協廣場,台中人習慣叫它「一廣」(第一廣場),曾經有個名字是「東南亞購物美食廣場」,2016年正式更名為「東協廣場」,有人說他是「台中小東南亞」,台灣網友則笑稱「去一廣就跟出國一樣」。

2016/12/14 | 十二道人情味

那些年,「庄跤人」用柴、食水的古早生活

過往家家戶戶煮飯時,會抬頭瞧瞧誰家有煙囪有煙,有煙飄出就表示已經起火燃柴,於是將土紙捲成輪狀,去那戶人家引火,紙輪要捲的扎實,才不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