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庭妤

發表文章數:16

個人簡介

劉庭妤,1994年生,台北人,挾持著寫作靜靜生活,曾獲台北文學獎、瀚邦華人文學獎等,作品散見各雜誌刊物。

最新文章

TNL+ 2023/03/18 | 劉庭妤

【閱讀博物館】《純真博物館》:在文字中玩弄博物館學與文學,帕慕克無疑是箇中翹楚

讀者當然能從故事主線來觀看這一齣愛情悲劇,也有許多評論者將《純真博物館》置放於伊斯坦堡的城市歷史脈絡關照,但暫且讓我們回到最初命題,帕慕克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寫作者之處,在於他縮小自身,讓位給筆下的角色及故事,他不僅重新定義了博物館使命,也聰明游移於博物館學、文學兩端。

TNL+ 2022/06/28 | 劉庭妤

【書評】顧玉玲《餘地》:三代龐大家族故事觀照台灣史,「純真」是最具殺傷力的時代武器

如果說張進善代表時代記憶,廖惜便是對歷史的遺忘與缺席:「⋯⋯那大抵是廖惜這輩子唯一躲空襲的經驗。多年後,經過記憶篩選停格的視覺印象,竟是屋外散落一地已然髒污了的白蘿蔔乾。」她並非不在場,而是面對歷史,她無從、也無任何記憶的外在條件和選擇。

2021/08/08 | 劉庭妤

【書評】《悲傷地形考》:流動在跨領域學科間的「沮喪地圖」,反覆思索「命名」的意義

「地名」展現了一座城市的前身與來歷,大多數的悲傷地名源自地理大發現時期,與強權文化的入侵、自然資源的掠奪關係密不可分,它是對遺忘的抵抗,是人類與城市在死亡到來之後留存下的永恆。

2021/06/26 | 劉庭妤

【展覽】台北偶戲館「神匠鬼斧造容顏」:被歷史遺忘的名字,「金光戲」天才雕刻師許協榮

目前有關於許協榮及金光布袋戲的研究資料稀少,偶戲館為此特展花費心血,盡力研究、展示出相關介紹及內容;另一方面,對於普遍參訪者而言,金光布袋戲開啟了截然不同的布袋戲想像。

2021/06/20 | 劉庭妤

【書評】格雷安葛林《黃色電影》:洞悉關係當中的純真和猥褻,寡慾與貪婪,直搗人性黑暗的內核

格雷安・葛林筆下的小說人物,幾乎都在情慾的道德界線邊緣反覆徘徊,如同他自身,沒有過多人物的心理描繪,反而利用情節、對話,刻劃出小人物的角色特性和主題。

2021/05/02 | 劉庭妤

【書評】《凝視約翰・伯格》:宛如行走於莫比烏斯環的旅人,正是他最具魅力的特質

他離經叛道,自我的穩定性不斷變盪,但約書亞・史柏林指出,這就是伯格最具魅力的特質:「在伯格身上我發現天文學家和看星星的人同時存在。」

2021/01/24 | 劉庭妤

沙林傑《法蘭妮與卓依》書評:讀者面對的不再是桀敖不馴的少年,而是略微苦澀的哲學辯答

唯心與唯物的辯證,就在卓依與貝西——這兩名迥異卻又有血緣關係的角色裡,淋漓盡致地呈現,場景設定在平凡無奇的浴室中,單靠對話撐起龐大的邏輯辯答,可看到沙林傑驚人的文字技術,藉由角色對話,實為自問字答、自我對弈。

2020/11/29 | 劉庭妤

《落失男孩》書評:「再現」生命經驗的(不)可能,如同「為大象穿緊身衣」

男孩普通卻又不普通,平凡的活、平凡的死,平凡的自命不凡——這不就是常人嗎?死亡是人間最公平的審判,不因身份、地位而阻卻它的到來,葛洛佛和我們沒什麼不同,我們都是葛洛佛。

2020/09/27 | 劉庭妤

《枯枝敗葉》書評:馬奎斯充滿魅力的悲傷源頭,從混亂衝突的童年凝視「香蕉大屠殺」

混亂、複雜、關係龐雜又不穩定的童年,對一個不到十歲的孩童來說,無疑形成巨大壓力——沒想到,這卻開展出日後風靡二十、二十一世紀的魔幻寫實敘述技巧,融合了外公戰與死的生命紀年,以及外婆迷信的生靈胡說,馬奎斯的魅力至今不曾衰退。

2020/07/19 | 劉庭妤

海明威《老人與海》書評:硬漢不向命運低頭,卻不得不輸給時間

有別於其他現代主義小說中細膩的心理描繪,硬漢們轟轟烈烈的生死,就像海明威質樸對待自己的生命,向命運出拳,其實反映了進步史觀下的美國男性性格。

2020/06/07 | 劉庭妤

卡繆《異鄉人》書評:在困境中感受荒謬,就是「存在」的最大意義

《異鄉人》刻畫的內容,倒不是當時嚴峻的外在考驗,反而將現實世界的曲折和荒誕,投入第一人稱的獨白視角中——這是使這本小說位居不朽地位的主要原因,它預示了1940年之後,整個人類處境的矛盾現實,使得故事情節永遠指涉當下,引起世代讀者的共鳴。

2020/04/19 | 劉庭妤

《我要活下去》書評:以小說架構出細緻的MERS疫情災難景象

疫情在級距極短的分秒內改變,人與人以既疏離又親密的方式接觸遠離,小說以一句漂亮的語句段落定論:「有些重要的瞬間是可以決定人生的,我們卻很少有機會提早知道那些瞬間,那些瞬間就跟往常一樣,似水般迅速流逝。」

2020/04/02 | 劉庭妤

《桑青與桃紅》書評:兩個人格、三個國家、四個時代,用生命底蘊刻畫而成的小說

《桑青與桃紅》是一部用作者的生命底蘊刻畫成的小說,橫跨三個國家、四個時代,場景從舊中國社會過渡至思想開放的美國,女主角「桑青」在顛沛流離間開裂出第二個人格「桃紅」,青紅相掩,最終以性的解放呼應女人在新舊力量拉扯下達成的自由和瘋狂。

2020/01/25 | 劉庭妤

《漢密特的懸疑推理小說》書評:見證美國最晦暗的時代,開闢推理文學的新道路

硬漢成為獨特的符碼,精闢抓住當時的美國文化,融合海明威、費茲傑羅⋯⋯失落一代中現代人的疏離、迷惘和孤獨,開闢出推理文學的新道路,也為現當代中美漫的超級英雄們開啟先聲。

2019/09/21 | 劉庭妤

費茲傑羅《冬之夢》書評:在紙醉金迷中,看盡生命的高張與殞落

《冬之夢》摘選的費茲傑羅短篇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同的主題一再以各式精巧的形式發生,每個角色生命中的波光與暗渦、熾熱與寂靜,皆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