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TJ

發表文章數:218

個人簡介

小時候爸媽給我的名字是 George,但是後來 George and Mary 的廣告毀了這個字讓我輾轉變成 TJ,原來的名字後來就送給了威廉王子和凱特當結婚禮物。 高中在教室讀課外書,大學在台灣讀行銷,研究所在蘇格蘭讀媒體管理,原本立志要當新聞局長沒想到兵還沒當完新聞局就倒了,學生時期曾在台北的廣告公司和倫敦的繪本出版社工作。平日興趣是惹人生氣,偶像是魯迅、Richard Feynman 和 Alastair Campbell,覺得比利時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出門穿不憋的褲子會很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的瀏海好像永遠都有問題。

最新文章

2023/09/28 | TJ

【關鍵眼中盯】為什麼同是商人參政,川普風生水起顛覆了美國,郭台銘卻始終顆粒無收?

郭台銘正式宣布參選後的民調越來越低,也表示他在在野整合談判桌上的籌碼越來越少,藍白也越來越不會在乎他的一舉一動,距離沒有郭台銘的藍白合成真可能也越來越近。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同是商業人物參政,川普選了個風生水起差點顛覆了美國,郭台銘幾次選舉始終顆粒無收?

2023/08/31 | TJ

【關鍵眼中盯】郭台銘沒那麼笨,他知道選票上只有兩組人才有機會贏

郭台銘宣布參選後,綠營支持者一片歡慶「賴清德可以躺著選了」,但這樣的說法大多沒有非綠一整合就要政黨輪替的危機意識,其實郭台銘比誰都清楚最終選票上必須只有兩組候選人,而他的戰略目標也是要達成這個事情。

2023/07/21 | TJ

【關鍵眼中盯】莊銘淵「硬蹭」陳紫渝引發撤銷立委提名聲浪,背後或有黨內派系角力

相較於層級更高、影響民進黨形象至深的「Kolas vs 陳瑩」爭議,黨內立委與溫朗東等輩這兩天卻將炮火圍繞在莊銘淵「硬蹭」陳紫渝的爭議上,甚至明指要求黨中央撤銷提名。回顧民進黨在永和區多災多難的提名歷程,以及若發生二度退選可能接上的人是誰,就會發現這些批評發言背後,或許還存在著派系角力。

2023/06/10 | TJ

【關鍵眼中盯】讓加害者「社會性死亡」,政黨該做的不是「止血」而是排出髒血

我們當然不可能像布萊德彼特在《惡棍特工》裡對待納粹軍官一樣,拿匕首在每個加害者額頭上刻下印記,但相較許多政黨或候選人因為選舉考量,用盡各種手段力求「止血」,若真有心要剷除權勢騷擾問題,負責任的領導者應該是要不斷提醒社會這些加害者的存在,盡可能讓他們現形。

2023/06/06 | TJ

【關鍵眼中盯】噁人不分藍綠白:除了司法制裁,我們要讓加害者繼續擔心受怕

相較其他政黨,民進黨確實是個比較容易「相忍為黨」的組織,然而這次性平事件從最一開始提名爭議引發火苗,至今仍沒有因黨中央道歉止息,正是民進黨了不起的地方——不論長期執政下領導核心如何腐化,民進黨基層年輕支持者的本質仍是進步派,而他們守護價值的權重甚至可以超過一時勝敗。

2023/05/19 | TJ

【關鍵眼中盯】藍綠副手該選誰:「侯管配」破壞黨內團結?賴清德會打「美麗牌」嗎?

侯友宜雖表示管中閔「可一起為社會與對國家的發展努力」,但國民黨中央卻急忙否認傳聞,讓人有點不明就裡,感覺仍心念「侯郭配」;而英系政務官鄭麗君雖代表賴清德領表登記參選黨主席,是否真代表「英賴和解」還得看支持者如何解讀。若想真正解決與英粉的矛盾,最適合搭配賴清德的「外卡」或許是陳時中。

2023/05/10 | TJ

【關鍵眼中盯】覺得林月真「只能是」蔡英文,是對《人選之人》劇組最大的辜負

《人選之人》重塑了許多台灣政治環境的態樣,許多人也在不同片段看到各種真實世界發生過的事件影子。話雖如此,若強硬覺得劇裡哪個角色一定只能是誰真實世界的誰、哪個黨一定是哪個黨,在我看來有如辜負劇組的初衷:將各爭議平均分配給各黨與各個角色,讓觀眾脫離政治的二分法。

2023/05/05 | TJ

【關鍵眼中盯】郭台銘的能源政策很天真,但別刻意將「核融合」與「核分裂」混為一談

郭台銘的能源論述非常有問題,但並不能因此合理化部分媒體刻意把核融合和核分裂發電混為一談的行為——就算連郭台銘自己都搞不清楚,也不可以。

2023/05/04 | TJ

【關鍵眼中盯】我在《人選之人》見到很多前同事的態樣,劇裡每個人都是一部分的壞人

《人選之人》最可貴之處,就是把所有政治工作者的缺陷和盲點都呈現了出來,讓影集變得不像是紀錄片式的指控,而能探入政治本質:取捨和妥協。例如許多人最愛的那段廢死對答,在我看來,林月真像極了用蔡英文聲音說話的柯文哲,而她最後卻受到現場90%的人鼓掌。

2023/03/22 | TJ

【關鍵眼中盯】林昶佐不競選連任不意外,中正萬華區最有趣的變數就屬黃珊珊了

從2022年初罷昶結果的數據來看,就能知道林昶佐絕對不可能競選連任,而在這個藍大於綠又藍綠分明的地方,兩黨的提名競合策略開始變得有趣——這還不包括最大的變數:不是王世堅,不是謝和弦,而是黃珊珊。

2023/02/28 | TJ

【關鍵眼中盯】蔣萬安面對二二八活動「衝場」的反應,浪費了一個可貴的公關機會

單從公關價值來看,如果今天蔣萬安主動走向抗議者,結果被巴了一掌或是潑一桶漆,之後輿論一定會站在蔣萬安這邊,絕對比讓抗議者「望其項背」、硬讀完講稿的呈現出來的形象要好。但蔣萬安的幕僚是刻意為之?判斷失準?還是根本沒想到會有衝突發生?

2023/02/24 | TJ

【關鍵眼中盯】羅智強重提「拒買火山布雷車」,國民黨的反對理由卻存在巨大盲點

從1月中除雷困難、會對平民造成傷害,到前幾天羅智強與高金素梅用軍售價格比較道路預算的說法,火山布雷系統的軍購議題炒了又炒,卻好像都都沒人問到議題的核心——過年期間曾擔任砲兵指揮官的父親就問我:你覺得什麼狀況下,台灣才會需要出動布雷車?

2023/02/04 | TJ

【關鍵眼中盯】省錢省到垃圾桶真有必要?很開心蔣市府找到台北人真正關心的小事情著墨

今天一個台北人忍受烈日爆雨冷冬、高房價高租金高物價、灰濛濛的天空、人擠人的週末,還不就是為了日常生活能方便一些?這不是說市府應該大撒幣放煙火蓋蚊子館,而是不該靠降低台北市民的生活品質來省錢。我相信,這才是大多數台北市民說不出口/不說出口的想法。

2023/02/01 | TJ

【關鍵眼中盯】陳建仁內閣流露出「扁朝末期」的味道,但國民黨內又能提出更好的名單嗎?

當管碧玲、梁文傑這些常在網路上和人吵架的民代入閣,代表民進黨政府用八年終於洗完了蔡英文身邊的人才,不過國民黨還沒有進入總統府,好像就已經遇到了人才荒。舉個例子,如果國民黨要組閣,文化部長可以是誰?

2023/01/09 | TJ

【關鍵眼中盯】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從得票數來看,王鴻薇和吳怡農的支持者誰比較「鐵」?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過後,有些人說藍營就是票太鐵才會贏,這樣的想法或許有點錯誤——因為從數據來看,是綠營支持者堅持出來投票支持吳怡農多,王鴻薇的選票和蔣萬安的事長得票率相比反而是流失。這樣的投票結果,給藍綠兩黨都該從中得到警惕。

2022/12/21 | TJ

【關鍵眼中盯】登入塞車、下注失敗、出金無門⋯⋯台灣運彩發行商威剛為何有恃無恐地擺爛?

從不停塞車、不停排隊、下注時系統顯示失敗卻仍有紀錄,到出金時赫然發現需要把自己的個資寄到客服信箱,本次世界盃使用網路平台下注台灣運彩的玩家,應該都身受其害。然而面對長久的批評,營運商威剛不只幾無作為,日前甚至宣布取得至2033年的運彩發行權......

2022/12/07 | TJ

【關鍵眼中盯】急著幫吳怡農辯護「不是黑道」,根本搞錯了重點

民進黨敗選綠營立委發難「黑道中常委」後,這已注定成為貫穿九合一和立委補選的話題,如果當時民進黨提名的是其他人,黑道形象的指控在這場補選燒得起來嗎?因此與其急著論述「吳怡農不是黑道」,面對現下民進黨形象問題,趙映光和黃承國的定調就明顯技高一籌。

2022/12/02 | TJ

【關鍵眼中盯】吳怡農光環盡失,民進黨為何還要繼續沿用「失敗方程式」?

在「獨攬提名」、「染黑」的檢討之下,民進黨卻又指派一個曾有爭議發言、還是民進黨黑道形象肇始者的吳怡農參選立委補選。這個由代理主席陳其邁所發布的決定,究竟是牽成,還是刻意為英派體系釘下最後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