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9/23 | 李拓梓 秋田兩三事:意外好吃的稻庭烏龍麵,還有「被日本拋棄」的藤田嗣治 夏天的秋田,能夠做什麼呢?天氣暑熱,前一日的弘前城公園已經令人筋疲力盡,聽聞秋田有一縣立美術館,建築師為安藤忠雄,鎮館之寶是藤田嗣治的大壁畫《秋田的行事》,當期特展則是小孩也會覺得有趣的北齋漫畫,遂決定前往一遊...... 日本 青森縣 More... 秋田縣 新幹線 小町號 生剝鬼 盛岡 佐藤養助 稻庭烏龍麵 秋田縣立美術館 藤田嗣治 藤田嗣治與乳白色裸女 秋田的行事 北平的力士 壁畫 阿圖島玉碎 巴黎 二戰 TNL+ 2023/04/29 | 李拓梓 虱目魚兩三事:當我吃到焦黑扭曲、賣相不佳的煎魚腸時,竟覺得此前人生簡直白活 那天在「阿堂鹹粥」之所以點了魚腸,應該就是焦桐、魚夫等前輩老饕作家所誘,那魚腸煎的焦香酥脆,肝的苦味和腸的口感,再加上黏著期間的脂肪,咬食的層次感讓人回味無窮,心想這麼好吃的東西我四十歲才吃到,簡直人生白活。 虱目魚 魚刺 More... 台南 魚腸 阿堂鹹粥 焦桐 魚夫 魚腸劍譜 台灣味道 川泰號 台灣添 TNL+ 2023/04/15 | 李拓梓 義大利麵兩三事:台灣沒有台灣拉麵,拿坡里也沒有拿坡里義大利麵 由於做法簡單,二戰後隨著日本經濟復甦,這種簡單又容易飽足的紅醬義大利麵,便以很多起司的面貌,在喫茶店流行了起來,並取了「ナポリタン」拿坡里義大利麵這樣的名字,成為日本洋食的代表食物之一,但也如日本的外來食物的一大特色:食物名的本地並沒有這種食物。 日本 義大利麵 More... 拿坡里義大利麵 和風洋食 薩莉亞 麵日和 初戀 First Love 村上春樹 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 天津飯 TNL+ 2023/04/01 | 李拓梓 烏龍麵兩三事:烏龍麵就是越簡單越好,天婦羅、炸豬排這些東西放進湯裡都是多餘 烏龍麵在日本並不是什麼昂貴食物,戰爭後期和終戰之初,為了節省米糧,日本政府一度鼓勵民間多吃烏龍。隨筆家佐藤垢石就寫過一篇「烏冬麵」小品,抱怨發育中的孩子一天兩碗烏龍,正餐也依樣要米糧,家庭支出根本無法支應,公所根本不知民間疾苦。 日本 烏龍麵 More... 蕎麥麵 關東 關西 天婦羅 炸豬排 TNL+ 2023/03/18 | 李拓梓 雞蛋兩三事:在口袋空空的學生時代,加蛋的一餐就能感覺自己是個貴族 也還好市場上雖說缺蛋,餐廳的蛋料理倒是都還能夠供應,只是比起排隊買也不見得那麼必要的蛋,我覺得對自己人生比較必要的,是何時可以再飛去京都一趟,去「ひさご葫蘆」門口排隊。 雞蛋 缺蛋 More... 蛋荒 魯蛋 煎蛋 烘蛋 親子丼 日本 京都 ひさご葫蘆 TNL+ 2023/03/04 | 李拓梓 蕎麥麵兩三事:宜冬宜夏的平民美食,東京人「年越」必吃,有祝願健康長壽之意 蕎麥麵是日本人喜愛的主食之一,在東北、關東、信州等多雪地區尤其流行。蕎麥很好種,在貧脊的土地上也能收成,是飢饉時期最好的糧食。蕎麥顏色偏灰黑,並不討喜,一開始都是貧窮人家的食物。在製粉技術普及前,蕎麥是作為窮人家的澱粉主食來食用,有些是混入米飯中增加飽足,也有做成糰子狀沾醬食用。也因為如此,常被視為低賤食物,貴族和武士不太會去吃它。 蕎麥麵 日本 More... 蕎麥 二月半 江戶四大食 池波正太郎 TNL+ 2023/02/18 | 李拓梓 番茄兩三事:是蔬菜還是水果?南台灣沾醬油膏的「番茄切盤」,讓我一吃成主顧 現任新境界智庫副董事長的邱義仁落魄那陣子,搬到內門山區和前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一起種番茄,種的就是橙蜜。邱義仁是很照顧大家的賢拜,因此我等後輩冬天都會和他買些番茄,那番茄縱然沒有雲嘉的小番茄甜,但彼此展現的誠意自也甜在人心。 番茄 小番茄 More... 牛番茄 黑柿番茄 番茄切盤 醬油膏 紅燒牛肉 戴振耀 邱義仁 橙蜜番茄 TNL+ 2023/02/04 | 李拓梓 白菜兩三事:來碗白菜滷,吃的其實是一種記憶的味道 十多年前我在高雄打選舉,競選總部有一位煮飯阿姨在做員工餐,總部人來人往,每個人吃飯的時間不同,有點難料理。阿姨常常是煮一碗大羹湯,裡面主要是肉羹、丸子、白菜,我們澆淋在白飯上當肉羹飯吃。很多年後我到旗山看當年的前老闆,隨便找了一家小店進去,攤上寫著大大的「菜尾湯」,裡面有丸子、肉羹、白菜,我點了一碗,也重溫了自己剛出道時的青澀清純。 白菜 酸白菜 More... 酸菜白肉鍋 台電勵進餐廳 酸菜 滷白菜 白菜滷 翠玉白菜 故宮 菜尾湯 TNL+ 2023/01/21 | 李拓梓 鹹蛤蜊兩三事:詹宏志筆下的這道下酒菜,可說是晟養台灣人長大的食物之一 無論是蜆仔還是蛤蜊,都是台灣很常見的貝類。在物資匱乏的時代,人們也經常會撿拾這些鄰近周遭的食物來吃食,以拾來的貝類、家庭必有的醬油和大蒜、辣椒、米酒組成的鹹蜆仔,就是這樣誕生的。這些蛤仔、蜆仔,應該可以說是晟養台灣人長大的食物之一。 蛤蠣 蛤蜊 More... 文蛤 蜆仔 鹹蜆仔 熱炒店 下酒菜 TNL+ 2023/01/07 | 李拓梓 豬肝兩三事:炒豬肝是日本拉麵店常見小菜,背後更有「增強精力」的都市傳說 寧夏夜市有家「豬肝榮」很有名,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為了表現親民,特別跑去「豬肝榮」當了幾小時的廚師。這個working stay的宣傳是模仿2008年馬英九long stay的迷你版而來,也是有段時間政治人物選舉時很愛的文宣模式。不過當時連勝文選情不佳,不受歡迎,人設已是貴公子,紆尊降貴賣豬肝湯被感覺是當臨時演員,算是個失敗的宣傳。 豬肝 居酒屋 More... 豬肝榮 寧夏夜市 韭菜炒豬肝 裴偉 明福台菜 白石一文 火口的兩人 TNL+ 2022/12/24 | 李拓梓 秋刀魚兩三事:秋刀魚內臟帶一點甘味的苦,可謂大人的滋味 也因為那份大人回憶的甘苦,秋刀魚一直是文學書寫的愛,作家前輩廖志峰前陣子出版了關於父親回憶的散文,就名喚〈秋刀魚的滋味〉。曾在台灣壯遊的唯美作家佐藤春夫,也寫過關於豪爽大啖秋刀魚的詩文,還有文青雜誌取名「秋刀魚」,看來愛好秋刀魚味道的人果然很多。 秋刀魚 日本 More... 佃煮 炭烤 日本料理 TNL+ 2022/12/10 | 李拓梓 蝦子兩三事:處理麻煩又一身腥的蝦子,在齊白石的畫筆下顯得活靈活現 我喜歡做蝦子料理,主要是因為前置完成後,料理烹調的過程多半簡單。但其實我並不愛吃蝦,因為剝殼很麻煩,剝下來的殼若不趕快丟棄,一個晚上就臭不可聞,非常可怕。還好後來廚餘機救了我,把蝦殼一股腦丟入,讓機器自己拌炒一番,出來的碎屑還散發出淡淡的蝦味先香氣,不知道這是不是就蝦餅製造的緣起,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蝦子 蝦 More... 草蝦 泰國蝦 白蝦 檸檬蝦 蝦仁飯 齊白石 伊藤若沖 TNL+ 2022/11/26 | 李拓梓 蘿蔔兩三事:喜歡冬夜來碗蘿蔔湯為一天收尾,但最難忘的還是美濃那盤辣醃蘿蔔 年輕時有次下高雄,路經美濃在路邊的小吃店填肚子,老闆送來的前菜就是辣醃蘿蔔。小小的白玉蘿蔔切成片狀,先用鹽醃一下出苦水,再放入米酒、辣椒醬放進冰箱醃個半天,吃起來口感脆嫩,大小又很剛好,吃了還想再吃,不知不覺一盤就吃下肚,還跟老闆多要了一盤。 蘿蔔 白蘿蔔 More... 白玉蘿蔔 蘿蔔排骨湯 原汁排骨大王 原汁排骨湯 祖師廟 萬華 黔園 紅燒牛肉 TNL+ 2022/11/12 | 李拓梓 羊肉兩三事:羊肉不是遊牧民族的專利,在台灣也能吃到一試成主顧的羊湯滋味 從前台九線在進烏來之前,有家叫做「一碗小羊肉」的小店,暗夜之中獨亮燈,也是很有故事。這家店是我當兵指揮官的心頭最愛,據說他經常去吃,不但自己吃,還想跟弟兄們分享,因此派了兩位連上的炊事弟兄到店家學。 羊肉 羊肉爐 More... 涮羊肉 火鍋 東圓城羊肉 包成羊肉 下港吔 莫宰羊 一碗小羊肉 林家蔬菜羊肉 TNL+ 2022/10/29 | 李拓梓 麻油雞兩三事:十月的麻油雞,總會讓我想起新竹北埔與羅文嘉 具有客家血統但不會說客語的我阿嬤也是雞酒達人,她的雞酒特別之處,在於加入了滿滿的雞胇。這道菜我從小就覺得有趣,雞胇的口感很奇特,雖軟嫩但頗具彈性,咬下去之後又彷彿化作豆腐花,小孩子在不知道那是什麼之前,多半會喜愛。 麻油雞 雞肉 More... 夜市 麻油 羅文嘉 寧夏夜市 環記麻油雞 阿圖麻油雞 TNL+ 2022/10/15 | 李拓梓 餃子兩三事:東渡南來的餃子,在台日兩地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海島上的我們過年其實不吃水餃,但我也確實聽過有些來自北方的外省家族,年夜飯還是會準備水餃,畢竟水餃即是元寶,吃下水餃願明年也是元寶滿腹。不過中華民國過台灣已經七十多年,水餃這樣的食物,自然也已經融入不少台灣文化在內。 餃子 水餃 More... 煎餃 鍋貼 日本 冰花餃子 元寶 餡老滿 巧之味 中華餡餅粥 褡褳火燒 TNL+ 2022/10/01 | 李拓梓 淡菜兩三事:別和孔雀蛤混為一談,近幾年「馬祖淡菜」也漸漸有了威名 台灣人會把淡菜和孔雀蛤混為一談,他們都是貽貝類,孔雀蛤的外觀有點孔雀綠,貝肉比較單薄;淡菜的外殼烏黑明亮,殼厚肉也厚,吃起來比較飽足。他們應該算是宗親兄弟,但並非同樣的東西。 淡菜 mussels More... 貽貝 比利時 蛤蠣 白酒 啤酒 馬祖 孔雀蛤 TNL+ 2022/09/17 | 李拓梓 豆腐兩三事:在日本文豪筆下,平淡無味的豆腐也乘載著愛與思念的回憶 在最愛吃豆腐的日本,民宅町上豆腐店算是基本配備,即時購買就可以馬上煮食,東京練馬區的大雄、靜岡清水的小丸子和埼玉春日部的蠟筆小新,都經常上街幫媽媽買豆腐。 豆腐 麻婆豆腐 More... 日本 川本三郎 油豆腐 池波正太郎 湯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