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口社會學

發表文章數:271

個人簡介

巷仔口社會學的文章,由國內外社會學者貢獻所寫,作為一個社會學科普的公共部落格網站,希望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3/02/16 | 巷仔口社會學

如何謙卑面對「人類世」之生態危機?靈性轉向的宗教生態反思

宗教對生態的關懷,無論是在理念面或是行動面上皆不容小覷。持續關注全球宗教與靈性社群對當前生態議題的回應,將是正待發展的重要宗教社會學研究面向。其中,如何謙卑面對「人類世」之生態危機?或許正是靈性轉向的宗教生態反思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2022/12/27 | 巷仔口社會學

永續消費的社會學想像: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生活劇本」的改變

生活劇本是技術系統,社會關係和文化所共同譜寫,也共同演變。因此社會生活有其整體結構和節奏,也有特定的改變路徑。除了改變道具(商品)、改變角色(消費者認知),我們得想怎麼改寫劇本的結構和節奏來尋找另一種結局。

2022/12/11 | 巷仔口社會學

從《疾病的隱喻》到《命若星塵》——談疾病回憶錄為何而寫?如何書寫?

艾瑞克(Erik Olin Wright)的回憶錄就是屬於第二種類型。作爲一名社會學家,艾瑞克的疾病回憶錄《命若星塵》也像是社會學家的田野筆記,時不時會有社會學理論,觀察和分析。他一方面巨細靡遺地書寫治療過程帶來的身體疼痛,以及問題如何一個又一個登門拜訪,。另一方面,他又努力推進自己的寫作進程。

2022/12/07 | 巷仔口社會學

「教育商品」的能與不能:批踢踢留學版案例的反思

本文觀察批踢踢留學版人們對於不同留學「商品」的不同觀點與看法,指出:菁英學生會通過指定不同的「教育商品」的意涵,去表達他們自己在「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篩選機制中,應該要處在的位置,以及與其他競爭者之間的關係。

2022/12/06 | 巷仔口社會學

雙重標準與它們的源流:水源治理如何「做環境」也「做人」?

「保護水源」看似普世價值,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它背後隱藏的衝突與交換,並且爭議的關鍵往往不是認同與否,而是「要怎麼做」。

2022/09/07 |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公職男女的調動與升遷現象:看似性別平等,但實際情況沒有想像中的樂觀

台灣的公職體系已推動許多性別友善政策,也致力於讓有能力的女性有公平升遷的管道。但在制定與實行這些政策時,若未考慮如何讓兩性遷調的管道同樣暢通,使有能力的人——不管他們是男是女、已婚未婚——都能有適當的公職歷練與平等的職務選項,那政策成效將因此打折。

2022/08/18 | 巷仔口社會學

訪談如何「挖深」又「求真」?來自重量級社會學研究者的10個技巧

如同Lareau所說,訪談是一種與受訪者「合作」的關係,而且這個合作充滿了「即興」的成份,訪談者必須時時觀察訪談進行的狀況,觀察受訪者的反應,一邊仔細聆聽,一邊調整自己的策略。

2022/08/13 | 巷仔口社會學

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家庭經濟弱勢必然導向入學劣勢嗎?

看似公平的考試,事實上是造成一般學生與經濟弱勢家庭學生之間入學機會嚴重落差的一種篩選工具。相反地,社會大眾擔憂不夠標準化、不夠客觀的篩選工具(二階書審及面試),並未如大眾所深信的如此不利於資源貧弱者,甚至反而有助於減少家庭資源差異所帶來的機會落差。

2022/08/07 | 巷仔口社會學

g0v社群的情緒政治:社會運動可以快樂嗎?如何使用娛樂氣氛引起政治行動?

g0v社群希望讓一般民眾意識到如果團結起來做某件事,權力與影響力可以變得非常龐大。因此,娛樂情緒成為關鍵的方式。大家發現自己透過娛樂的活動擁有權力,也因為有娛樂的氣氛,才能培養一個穩定且非根基於仇恨的社群意識。

2022/07/31 | 巷仔口社會學

若要直接描繪內山的老年生活步調,我會說那是「時速二十公里」

五十多年來內山不乏聽到打擋車和搬運車的引擎聲響,不同地形走勢切換檔,共振著內山阿公們相似身體快感體驗。而這樣的快感如何共構在內山農村經濟的環境變化,接下來想像自己飛到不再穩定下雨的天空,望下內山的景色變化。

2022/06/11 | 巷仔口社會學

日本政府如何有效控制台灣企業?戰爭時期台灣軍需工業的建立

根據統計分析所發現的結果:首先,當企業在戰爭爆發後能不斷增資,有更高的機率投入軍需工業。這個結果證實政府能透過資金分配的立法,促使企業大量投入生產軍需品。因為如果是生產其他產品,連向金融機構借貸都困難重重。

2022/06/05 | 巷仔口社會學

誰是重考生?哪些科系的重考率最高?大數據檢視重考趨勢、考生特質與領域偏好

首先,分析結果可釐清部分輿論爭議:重考是因制度不良還是社會競爭?數據清楚顯示:重考生更傾向集中在高分群、明星高中畢業生、醫學系及獸醫系錄取者。這樣的圖像比較接近自古至今始終存在的現象:「夢幻校系」名額有限之激烈升學競爭。

2022/05/17 | 巷仔口社會學

科學母職、育兒衛生與知識典範競逐:傳統強調「衛生清潔」,為何近年歐美吹起「髒養」風潮?

從醫學專家與科學家對育兒「衛生」以及「清潔」的建議可看出:細菌與健康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取決於不同的科學知識觀點與學門。

2022/04/14 | 巷仔口社會學

近代民主的修羅場:俄烏戰爭給我們的幾堂社會學

2022年,普亭又以反納粹、保護烏克蘭境內俄羅斯少數民族為由,再度入侵烏克蘭。少數民族(minorities national)的議題,再度成了戰爭的藉口。歷史上,少數民族,向來是非常敏感的政治議題。除了母語使用差異、族群認同之外,它更牽涉到了宗教信仰議題。

2022/03/13 | 巷仔口社會學

讀大學不再為了學科學習?新世代街舞族群決定進入大學的動機是甚麼?

進入大學、參與街舞社團、累積經驗,是新世代街舞族群的特定手段,因為在擁有學生身份的條件下最有利於其生涯發展。對此,大學生身份是對此族群最有利的保護傘,因而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若仍有未能達到自身設立的理想,延畢也成爲合適的選擇。

2022/02/14 | 巷仔口社會學

文字、空間、網絡等多元化「數位足跡」應用,將為社會學研究帶來哪些刺激?

數位足跡的普遍,給了社會學研究許多創新的機會。學者不但能直接觀察到人類的行為紀錄,而且這些紀錄包含了文字、時間、空間、網絡等多樣的面向。多面向的資訊也能豐富社會學理論,例如將種族關係理論加入空間的層次,或深化社會運動理論的線上網絡結構面向。

2021/12/15 | 巷仔口社會學

救災的科技,行動的公民:疫情下公民的協作與自救

口罩地圖是公民科技運用在緊急危難時的經典案例。公民科技是一種新興的數位行動,它利用數位工具對公民賦權,將社會議題轉化為「可編碼的任務」(codable tasks),再經由公民志願者即興地展開協作來推動另類的公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