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口社會學

發表文章數:274

個人簡介

巷仔口社會學的文章,由國內外社會學者貢獻所寫,作為一個社會學科普的公共部落格網站,希望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

作者常用關鍵字
最新文章

2020/12/11 | 巷仔口社會學

參與式預算中的陌生人:什麼樣的組織者較能達到參與式預算的初衷?

參與式預算的運作無疑地受到政治氣候、國家制度和細部規則的限制,組織者是否能取得陌生人的地位卻影響著這些限制如何對於參與式預算的實作產生影響。

2020/12/09 | 巷仔口社會學

沿線格差:為何日本軌道交通網絡,與社會階級一樣兩極化?

在日本,私營鐵路(以下簡稱私鐵)早已在與公營鐵路事業的競爭中發展出一系列的經營與獲利策略。其中的一種經典操作,叫做「沿線開發」。而沿線格差,便是由各家不同的沿線開發策略與差異化造成的結果。

2020/10/06 | 巷仔口社會學

到拉薩擺攤去:消解中的浪漫想像,回應當下「地攤經濟」與新希望

在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拉薩地攤的發展與當地建設現代化的觀光城市,以及國家治理之間有著密切關聯,更重要的是,在拉薩地攤發展的過程中,「新住民」藉由擺地攤去實踐出他們對於現代生活的反叛,創造出屬於西藏獨特的浪漫想像。

2020/09/23 |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住宅有「三高」:淺析台灣的土地、空屋與社會不平等

最新探討台灣住宅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現象的社會科學研究一針見血地指出,台灣當前的房地住宅政策特徵,不僅是高度仰賴金融借貸機制支撐消費,實際上更處於「大市場、小政府」的幾乎放任狀態。

2020/09/01 | 巷仔口社會學

疫情擴大社會不平等,如何建立後疫情時代的「新社會契約」?

在新冠疫情獲得控制後,全球的社會經濟將要邁向復甦。問題是,後新冠時期必須建立在一個新的社會契約上,包括勞動市場、社會保險、醫療與兒童照顧等公共投資必須強化。這個新社會契約的建立需要社會學家的投入與想像。

2020/07/13 | 巷仔口社會學

台灣「參與式預算」的三個矛盾:以市政型模式的實踐與觀察為例

本文從兩個市政型「參與式預算」(PB)的案例出發。其一,是台中市在單一行政區逐步推動的PB,另一者是台北市以全市同時在各行政區內推動的PB。本文是我自己對於參與過程自我實踐的剖析,以提問大於解惑的方式,對於其中的矛盾提出說明。而起手式便從PB在計畫執行最初的民眾說帖開始。

2020/06/04 | 巷仔口社會學

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幾個途徑

本文認為微觀社會學——尤其是俗民方法學的提醒,或可作為本文的代結語:對社會成員如何使得社會場景變成是可觀察的且是可以說得出來的解明實作進行探究,或許能對所謂「人造社會性」、「非人社會行動者」參與社會互動的內涵與意義提出不同觀點與啟發。

2020/06/02 | 巷仔口社會學

建構「韌實力」:全球疫情下台灣的公民社會與創新福利國家

至今為止,台灣在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下,及早採取防疫政策而且成效卓著,對日後兩岸關係、國家能力建構、公民社會角色、與台灣中長期的產業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將有相當大的影響與啟示。

2020/06/02 | 巷仔口社會學

《你這個娘炮》推薦序:我的異男養成記——陽剛、恐同與「登」大人

我想,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家一定有許多精彩的性/別經驗,例如男性的阿魯巴、看A片⋯⋯,以下我講一些我那個年代的男孩故事,可以跟大家的個別經驗,做個對比,看看過了40年後的台灣,是不是有很大的變化。

2020/05/15 | 巷仔口社會學

防疫共同體的生命政治:台灣的社會團結建立在怎樣的排他性之上?

台灣群眾在這種防禦(國境的與個人身體的)冠狀病毒時,也同時捍衛著種族主義所需的生物性斷裂:感染的與未感染的、汙染的與純淨的、我族的與他者的、防疫成功的與疫情失控的。

2020/05/13 | 巷仔口社會學

社會學如何幫助我們應對「氣候變遷」這個嚴峻挑戰?

社會學的想像,不僅僅可以幫助我們看穿個人生活與社會脈絡的連結,更可以讓我們想見「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兩者如何互動,洞悉我們如何建構出一個對環境大肆破壞、不永續的社會結構。

2020/04/29 | 巷仔口社會學

階級不平等的心理學:貧窮與我們的生活品質究竟是什麼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稱這個普遍的、你我都有的、「用周遭他人重新定義貧窮」的現象「社會比較」。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已開發的國家中,相對不平等才是使人短視近利的主因,因為看著其他人有錢,讓我們覺得自己比實際上還要更窮,更沒有未來。

2020/04/05 | 巷仔口社會學

放鬆互動空間 vs. 照顧工作戰場:反思台灣遊戲場改革的親子友善目的

遊戲文化鼓勵不同親職想像的群體彼此對話,尋找共識的基礎作為遊戲場的規劃方向;而在親子參與的過程中,聆聽不同立場的媽媽公民,對遊戲場的期待、對遊戲的想像,和對照顧者的自許,進而在遊戲場議題上,彼此以更豐富的視野看待不同的照顧行為,才是培養尊重的遊戲文化的主要工程。

2020/03/30 | 巷仔口社會學

移民融合政策如何產生「劃界效應」:以德國家庭移民為例

我從自己對德國家庭移民的研究及相關政策出發,輔以過去幾年在德的生活經驗,以「國家機器」介入的另一種觀點,分析政府補助家庭移民參加的語言文化融合課,並點出看似正面學習機會背後潛在的劃界效應。

2020/02/20 | 巷仔口社會學

吃糙米是跟風運動?從全球化發展史,看沒落後又興起的菲律賓糙米飲食風潮

為治腳氣病,菲律賓政府曾試圖推廣國民糙米飲食,但最終仍以失敗告終;近年糙米飲食在菲國又成為風潮,背後除有全球注意到糙米對減少慢性病的益處外,也有官方認為生存糙米有助於國家糧食自給自足。

2020/01/15 | 巷仔口社會學

817萬選票的關鍵:民進黨大勝裡的香港因素、青年崛起與中產轉向

透過這份選前的電訪民調,我們呈現了中國與香港因素、青年崛起、中產轉向,這三個因素對三位總統候選人支持率的影響,這也應是蔡英文總統連任,創下817萬選票歷史紀錄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