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民

發表文章數:17

個人簡介

朱為民醫師,1983年生。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2016 TEDxTaipei講者。現任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緩和療護病房主任。在安寧病房服務7年多時間,陪伴過近6百位臨終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最後旅程。他致力把生命自主權以及「預立醫療決定」的觀念散播出去,相信這樣的觀念可以減少無效醫療,改善醫病關係,讓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面對人生最後一哩旅程。在醫學以外,他喜愛閱讀、音樂及戲劇。未來希望可以更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

最新文章

2021/02/09 | 朱為民

從《生生》看善終的三個條件:完成自己的心願,不用等到生病才開始

對於生命自主的溝通,有四個要件。有了生命自主的想法,並與重要的人溝通之後,最後就是如何在剩下的生命中完成自己的心願、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2020/06/17 | 朱為民

生不如死的「約束體驗」:手腳被綁起來二個小時後,我覺得我「不是人」

過了半小時,開始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因為幾乎都維持同一個固定姿勢不動,不麻才怪呢。再來,因為整個身體平貼在床上無法彎曲,胃、腰、屁股都很痛,那時我才明白,為什麼老師對我嘆了一口氣。

2020/04/27 | 朱為民

看時中,學溝通:快速降低衝突的「HARD溝通法」

近幾次記者會,愈能看出陳部長在溝通方面的造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020/02/23 | 朱為民

《寄生上流》:鑄成大錯的那幾分鐘,為什麼金司機無法使用前額葉思考?

過了數分鐘,我們在螢幕上看到金司機回神,他看著自己手上的刀、地上倒下的雇主、鮮血直流的傷口,才發現自己鑄下了大錯,倉皇逃跑。究竟,為什麼那幾分鐘的時間,金司機無法使用前額葉思考?

2018/04/01 | 朱為民

當護理師對他說「媽媽沒有心跳了」

在最後的緊急關頭,當護理師跟他說媽媽沒有心跳了,那個當下就必須要做出決定的時刻,要坦然的選擇放手,太難了。

2018/04/01 | 朱為民

當護理師跟他說媽媽沒有心跳了,那個當下要坦然的放手,太難了

到了病房外的護理站,一個人都沒有,我猜想一定都去幫忙林阿嬤了。只有一個男子正在打電話。我心裡想著,接下來要怎麼跟家屬解釋目前的狀況,安撫他們的情緒,協助處理後事,寫死亡診斷書等等,一個又一個的想法充滿我的腦袋。病房就在前面,我深吸一口氣,打開門。沒有想到,門後的景象令我倒抽一口氣。

2018/01/21 | 朱為民

安寧醫師:《與神同行》是父親逝世後,我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

即使我是安寧醫師,在醫院裡目睹了很多死亡,但爸的離開依然教了我很多很多事情。死亡本身,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是我們這些「生者」賦予了死亡意義。

2017/12/29 | 朱為民

《血觀音》的三個啟示:當家人不同意我的「預立醫療決定」時

棠夫人的恐懼,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恐懼:如果有一天,我們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時候,明明不想接受侵入性急救措施,但我們的親人也把我們之前做的「預立醫療決定」撕掉了,該怎麼辦?

2017/05/16 | 朱為民

鼻胃管還是胃造口?選擇之前,先想想醫療的存在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到底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有了答案,我們才能在一個基礎之上,去思考這些管子的意義。

2017/04/24 | 朱為民

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如何跟家人溝通才不會被誤解?

緩和醫療並非不治療,更不是放棄。只是治療方向由原本「治癒性的治療」,變成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性治療」。由原本的開刀、化療、放射治療,轉變成疼痛治療、症狀治療、心理治療等。這些治療也都是為了提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2017/04/24 | 朱為民

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如何跟家人溝通才不會被誤解?

緩和醫療並非不治療,更不是放棄。只是治療方向由原本「治癒性的治療」,變成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性治療」。由原本的開刀、化療、放射治療,轉變成疼痛治療、症狀治療、心理治療等。這些治療也都是為了提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2017/01/18 | 朱為民

人生最後的期末考:你選擇「知情」還是「善意的隱瞞」?

如果有一天,你年紀大了被醫師診斷了重病,你會想知道自己的病情,還是不想知道,都交給家人決定?無論你選的是哪一個,我都希望你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2016/12/25 | 朱為民

從高中生扮演納粹黨,談同理心的培養

為什麼我們的高中生們會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呢?說歷史教育失敗也對,說國際觀不足更是正確,而我卻想再加上一個原因:缺乏同理心的培養。

2016/12/23 | 朱為民

從一個人和一部電影,談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促進生活品質以及維持生命的尊嚴,並非延長生命的時間,更不是刻意縮短死亡的進程。

2016/11/02 | 朱為民

台灣九成無法進食的末期病患會被放上鼻胃管,歐美卻大多拒絕,為什麼?

台灣是一個「民以食為天」的地方,所以幾乎有九成的無法進食的病患都會被放上鼻胃管,反觀歐美,則是有接近九成的病人都不會選擇鼻胃管,為什麼?

2016/09/22 | 朱為民

年邁的父母主動提到死亡,你是否常回答「不要說這麼不吉利的話」?

正賢媽媽突然眼神飄到遠方,淡淡地說了一句:「有一天我也會跟你爸一樣上天堂吧?」正賢被突如其來的這句話嚇到,脫口而出:「媽!大過年的幹嘛說這麼不吉利的話!」他說完後,大夥同聲附和:「對阿,大過年的,媽來,吃菜吃菜!」